韓琪



一、課例背景
2020年2月因疫情防控需要,全深圳中小學生暫緩開學,改為網絡課堂授課。本課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英語深圳版本8年級下冊第一單元listeningandspeaking部分。網絡授課時長約為40分鐘。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話題為“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志愿者服務為主線。學生在前序閱讀課堂中閱讀了三位學生在假期做志愿者經歷的材料,對志愿者活動的服務對象、活動形式以及情感體驗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的課型為聽說課。分為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兩個部分,側重于口語訓練。聽力部分是一段有關募集善款的采訪。口語訓練部分學生將探討未來計劃和嘗試應用有效句型恰當表達意愿。同時,這一部分的相關口語訓練也會緊扣主題語境,讓學生探討一些做志愿者活動的計劃。
三、學生分析
網絡課堂與傳統課堂不同,目標學生人數較多,在400人左右。目標學生英語語言水平參差不齊,但都初步掌握通過“聽”來獲取材料中關鍵信息的基礎能力,以及有日常交際的表達意識。活動設計兼顧到不同程度學生的現有語言水平及需求。我依照班級把學生劃分為9個小組,構建積極的小組合作競爭關系,確保網絡課堂的高效性與趣味性。預測的困難是網絡課堂學生學習狀態的不可檢測性,以及難以與多名同學同時進行有效互動。
四、教學目標及設計依據
本節課的設計參考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及的中學生英語學科能力框架、以及英語學科基本核心素養,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鞏固“提取并記錄關鍵信息”的聽力技能。(學習能力+語言能力)
2.掌握用begoing/planningtodo表達確定的打算,以及用thinkaboutdoing表達不確定的打算。(學習能力+語言能力)
3.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價值取向、鼓勵學生多參與志愿者活動、以多元方式來幫助他人來豐富人生、富足內心。(思維品質)
五、網絡課堂教學策略
網絡教學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發達的網絡資源拓寬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我在我的英語聽說網絡教學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1.提前讓學生錄制與主題內容相關視頻,例如:講述自己志愿者經歷,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共享與討論。
2.發起線上多人英語對話,按照目標句型探討近期計劃。并給予及時指導與反饋。
3.以小組參與加分的模式促進學生的表達與參與意愿,使語言能力的提升不脫離交流本質。優化評價模式。
4.依托趣味配音APP促進生動有效的教學互動,并借助網絡授課更便利地分享、交流配音作品。
5.通過網絡互動平臺、社交軟件、英語學習軟件等搭建互動群組,確保學生老師之間的互動真實有效。
6.利用好網絡即時問卷功能,更迅速、準確地統計學生反饋信息。
六、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向學生推送多媒體材料包,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預習,并完成自主學習單的填寫。
【設計意圖】
積極利用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讓學生提前模仿與體驗真實的語言情境。積累志愿者服務相關詞匯、簡單句型,并思考如何表達確定與不確定的意愿或計劃。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自主學習單的反饋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起點與節奏。
2.視頻引入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志愿者抖肩舞(英文版)
【設計意圖】
這一階段意在提升學生學習理解能力,首先通過趣味性視頻引起學生的“感知注意”。Bilibil因有大量幽默搞笑、趣味性十足的視頻,深受學生們喜愛。從中選取的這個與主題語境相關的英語視頻意在激活學生做志愿者經歷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本主題。另外,也希望通過此視頻達到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口語課堂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重要,鼓勵學生“thinkactively”以及“speakoutloudly”。
3.提取信息,強化技能
播放聽力材料,完成課本p.6關于money-raisingactivities信息提取任務。
【設計意圖】
這一階段的設計仍然意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但不同的是將培養學生的“感知注意能力”過渡為“提取概括能力”。播放一段有關募集善款活動的廣播采訪錄音。學生從簡單摘錄音頻文本關鍵信息,通過具體扎實的語言輸入最終讓學生學會做完整的聽力筆記,強化他們鞏固提取的聽力技能。
4.巧妙過渡,由聽到說
播放P.10對話三遍,并要求學生模仿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begoing/planningtodo和thinkaboutdoing所表達意圖的不同,并要求學生在跟讀過程中將對話中的短語、句型標注下來。經過討論,帶領學生總結begoing/planningtodo和thinkaboutdoing的不同,以及總結志愿者活動主題語境下可以使用的高頻詞匯與句型。
【設計意圖】在此階段引導學生由他人的志愿者經歷過渡到自己參與志愿者活動的計劃。意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豐富的語境中,通過跟讀模仿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單詞句型及對近期未來計劃或意愿的表達。
5.實踐應用,對話實操
用所給句型、以及可選信息(與志愿者活動主題語境相關),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探討未來計劃”的對話。
Taskone:
S1:Whatareyougoingtodo______?
S2:(sure)Iamgoingto______.
(notsure)Iamthinkingabout______.
onSunday
nextSaturday
thisevening
visitsickchildreninhospital
raisemoneyforpeopleinneed
helpoldpeopleinthecommunity
...
Tasktwo:
S1:Whichvoluntaryactivityareyougoingtotakepartin?
S2:Imgoingto______.
S1:why?
S2:BecauseIwanttohelpthem.
S1:Howareyougoingtohelpthem?
S1:Implanningto______.
【設計意圖】
此階段意在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對話等在線實戰訓練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反饋,最終掌握begoing/planningtodo和thinkaboutdoing的句型,并根據實際的交際需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計劃或意愿。
6.遷移創新,深化主題意義
Stepone:由討論題引入——有的同學可能會說,“Now,Iamstayingathome,andidonthavethechanceormoneytohelpothers.”讓學生展開思考,討論如何在宅家抗疫特殊時期,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
Steptwo:分享課前學生錄制好的孔融讓梨視頻,啟發學生思考該成語意義。引導學生總結如何成為一個周到體貼的人,并領悟為周圍人著想實際上也是幫助他人的一種方式。比如:在家人工作的時候保持安靜、為別人拉門、在別人談話的時候認真聆聽等等。
【設計意圖】
在此階段我主要設計了以上兩個創新類活動。希望學生在新的相關語境中展開創造與想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階段的教學設計有兩個主要的核心素養提升點。第一,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思考如何幫助他人;第二,提升文化意識——溫習中華傳統美德、聯系實際生活、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深化主題含義,加強德育浸潤,希望學生理解感悟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人,豐富自己的人生、富足自己的內心。
七、教學反思與總結
本節課基于對教材文本和學情的分析,確定了教學目標,并設計了六個層次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習理解、應用實踐與遷移創新三類活動的有效實施。網絡課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發達的網絡資源為英語學習拓展了一個更多元化、從很多層面上來說更高效的渠道。通過這節聽說課的訓練,學生基本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不足之處就是教學效果的檢測評估范圍不如課堂面對面教學直接全面,需要課后進一步落實。
網絡授課為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作為英語一線教師,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們應當積極思考如何順應時代需求,利用先進的網絡教學資源與策略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挖掘聽力文本的深層信息、提高目標語言的應用能力、加強對中西方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逐步提高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