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剛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明確要求:職業院校應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明確提出: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每3年修訂1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鼓勵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探索“雙主編制”,及時吸收行業發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編寫一批精品教材。模具專業是機械類專業中的長線與主體專業,人才培養周期相對較長。作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我校模具專業提出依托“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建設思路,以對外技術服務為基地,以設計、制造和加工為平臺,以教材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和教法探究為抓手,開展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開發和配套資源建設方法的研究實踐。
一、 “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的內涵
“一基地”即對外技術服務基地
“二平臺”模具設計與制造平臺和工裝夾具設計與加工平臺
“三中心”即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中心、“互聯網+”數字化資源開發中心和教法探究中心。
二、“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三教”改革模式的構建
(一)建設“一基地”,為 “三教”改革“筑橋梁”。
基地堅持“兩結合、四服務”的發展定位,“兩結合”即資源優化整合,校企緊密結合,“四服務”即服務地方需求,服務社會發展,服務專業建設,服務人才培養。將學??蒲信c專業建設的發展緊密結合地方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域產業鏈,主動為地方企業和學校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解決本地企業(重點滿足小、微企業)的專業性、具體性、關鍵性的技術需求;基地立足學校辦學特色,著力推進應用技能型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積極聯系各高校(研究所)引進“外援”,借力引智。
基地主要由學校、企業、高校(研究所)和行業協會四家共同建設,下設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保養與維修和自動化設備升級與改造等多個對外技術服務子基地。從而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為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建設“互聯網+”信息化資源和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提供主要陣地。為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論服務。如圖1所示:
(二)建設“二平臺”,為模具專業“三教”改革 “搭平臺”。
平臺主要為本地小、微企業設計與制造模具和工裝夾具。將學校實訓設備重新整合,打破原有同類設備集中擺放的格局。以企業生產模具與工裝夾具的所需的設備要求進行搭建,平臺授課團隊主要由學校技術骨干教師、企業師傅和高校、研究所專家組成。學生與授課團隊共同進行業務接單、成本核算、產報價、合同簽定、產品設計、制定工藝、仿真加工、機械加工、裝配調試和后續跟蹤服務等工作。
“二平臺”主要承接小、微企業的模具和工裝夾具的設計與加工任務,從任務接單到最后的產品裝配調試完全參照企業標準的工作流程,并配有五軸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慢走絲線切割機、三坐標測量儀,火花機和電極加工等一批先進的加工設備,確保了教材開發和資源建設與企業生產實踐高度吻合,確保了“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在教材開發和資源建設中的應用,確保了教材和資源進行教學實施與教學設備和場地貼合度。如圖2所示
(三)成立“三中心”,為模具相關專業“三教”改革“建資源”。
中心主要以平臺為企業實際生產的典型產品為案例,對整個過程進行跟蹤、文字整理、理論提練、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互聯網+”信息化資源的建設、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
中心以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為主要任務,對接平臺實際生產的典型產品的生產,重構課程體系,開發教材和相關數字資源,并經過探索與實踐總結出合理的教學方法。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要以企業的人才定位、崗位標準所涉及的知識、技能、素養和典型職業活動為中心;二要提練出平臺出實際生產的典型產品的基礎技能,不能片面強調單個產品的把涉及的特殊技能;三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職業發展的要求,注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
1.平臺工作流程相關資料模板以活頁式形式呈現在教材中。教材開發中心要結合平臺生產產品的實際,把業務接單表、成本核算方法和計算公式、產品報價單、合同模板、工藝規程卡片和工序卡片等相關資料模板以活頁式形式呈現在教材中,方便學生填寫與學習。
2.平臺產品加工過程相關技術要點和規范以工作手冊式呈現在教材中。教材開發中心要結合平臺生產的產品加工過程,把相關設備的基本操作規程、要領、規范和具體操作步驟等相關資料以工作手冊式呈現在教材中,方便學生查找與學習。
3.平臺產品加工流程相關信息化資源按“互聯網+”要求呈現在教材中。教材開發中心要根據教材和教法的需要,結合平臺生產的產品加工流程,按“互聯網+”數字化資源的建設的要求,以二維碼、網址鏈接和網盤提取等多種形式呈現在教材中,方便學生下載與學習。
三、取得的成效
(一)學校層面
1.構建了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的運行管理機制。通過模具專業“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教材開發的研究實踐,我們掌握了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的方法、工作流程、成果的檢驗等方法,為進一步推進其它專業教材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2.實現了真正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模塊化課程體系的重構。學校、企業、高校(研究所)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構建了真正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模塊化教學課程體系,把企業崗位任務體現在教材中,實現了學校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的統一,實現了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統一,實現了學校教育與企業用人目標的統一。為高級能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3.提升了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搭建與企業生產實際相一致甚至高于企業標準的生產平臺為企業培養高級能人才奠定了基礎。同時專業教師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參與企業技術研發,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增加了社會對學校的認同感。
(二)教師層面
1.教師的技能水平明顯提升。教師全程參與企業實際產品的生產與加工,之前教材中沒有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能很好的進行實踐并掌握,“雙師型”教師真正有了技術。
2.教師真正從“說教”中解脫出來。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目錄簡潔明了,知識點全面而詳細,配套資源與教材高度吻合,學生獲取方便。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3.專業教師服務企業的工作能力明顯提高。教師通過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有力的促進了專業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探索的工作意識,加強了教師對工作的嚴謹性、規范性約束,促進了教師整體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學生層面
1.提高了學生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通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及相關資源,學生對學習專業理論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資源的下載量合使用量明顯提高,學習效果顯著。同時明顯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2.加快了學生職業發展速度。通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明顯增強,適應崗位能力顯著提高,基本解決了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加快了學徒職業發展速度。我校模具181的27位學生,通過頂崗實習期間的學徒輪崗實訓,很快提升到公司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工作,得到了企業的認可,提前由“準員工”享受員工待遇。
3.實現了學生高薪就業需求。學生通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就業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實現了畢業與就業的良好對接。大部分頂崗實習階段就可以拿到高工資,一些優秀的學生,很快就成為技術骨干,甚至業務主管,實現了高薪就業。
四、結束語
模具專業“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新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開發與使用,改變了以往學?!盀榱藢W而學”、“遠離工作世界”的傳統教學模式,學校、企業、高校(研究所)和行業協會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學習,真正做到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做到與企業無縫接軌,上崗即能工作。目前,我校只是在模具專業進行試點階段,“一基地,二平臺,三中心”的新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開發模式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今后我們將繼續完善。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