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鶯 李俊雄 章麗潔 陳燕君 萬光升 金彩鳳 戴莉 #
(1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 上海200062;2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 上海200062)
甲狀腺結節指甲狀腺內出現的結構異常團塊,其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大多數人常常無臨床表現,多在進行甲狀腺彩超檢查時被發現。美國甲狀腺學會(ATA)將甲狀腺結節定義為甲狀腺內的結節樣病灶,影像學能將其和周圍甲狀腺組織清楚分界[1]。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性別、年齡、生活習慣、情緒壓力等諸多因素有關[2]。近年來,隨著診斷儀器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通過高分辨超聲檢查,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正逐年上升[3]。甲狀腺結節起病隱匿,常無明顯臨床癥狀[4],且屬于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5]。據研究報道,不同地區、不同職業甲狀腺結節患病率存在差異,總體患病率在19%~67%[6~11]。有大量研究[11~15]顯示,甲狀腺結節發生率中男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生率普遍低于女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也會升高。為深入探討職業教師所患甲狀腺結節的流行病學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體檢站進行體檢的普陀區在職教師1 755人次的甲狀腺檢查結果進行分析?,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2 月在體檢站進行體檢的普陀區在職教師1 755 人次進行甲狀腺超聲和血生化檢查,同時收集其工作崗位、精神壓力、睡眠情況等信息。1 755 名體檢教師中男性806 人,女性949 人;甲狀腺結節檢出人數為1 204 人,其中男性453 人,女性751 人。甲狀腺結節診斷標準參照《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16]。全部受檢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甲狀腺超聲檢查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PHILIPS,IU22 和 PHILIPS,En Visor)對甲狀腺進行檢查,探頭頻率可調范圍為5~10 MHz。常規檢查兩葉及峽部甲狀腺,對有甲狀腺結節者的結節部位、大小和數量等參數進行記錄,并觀察甲狀腺結節內部及周邊的血流豐富程度,有無紊亂特征。操作及報告都由具有多年超聲工作經驗的醫務人員完成。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甲狀腺結節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計算 OR 值(95%CI)。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甲狀腺結節相關因素與賦值方式見表1。

表1 甲狀腺結節相關因素與賦值方式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上海市普陀區在職教師體檢人群1 755 例中共檢出甲狀腺結節1 204 例,年齡范圍為 20~60 歲,平均年齡(41.12±9.70)歲;其中男性患者 453 例,發病率為 56.20%(453/806);女性患者751 例,發病率為79.14%(751/949)。
2.2 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統計結果 在1 755 例在職教師檢測結果中,有1 204 例患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68.60%。檢查者中甲狀腺結節的大小范圍為2 mm×1 mm~43 mm×38 mm,多發 854 例(占70.93%),單發 350 例(占 29.07%),多發明顯多于單發(P<0.001);雙葉 617 例(51.25%),右葉 270 例(22.43%),左葉 317 例(26.33%),雙葉最多見(P<0.001);實性 842 例 (69.93%),囊實性 113 例(9.39%),囊性 176 例(14.62%),伴鈣化 73 例(6.06%),雙葉結節、實性結節最為多見。
2.3 甲狀腺結節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比較 相較于男性,女性的發病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6.415,P<0.001)。按照年齡將 1 755 例在職教師分為≤30 歲、31~40 歲、41~50 歲、≥51 歲 4 個年齡段。結果顯示,無論性別,隨著教師年齡的增大,其甲狀腺結節患病率也隨之升高(P<0.001),≥51歲患病率最高,為 77.78%(χ2=145.620,P<0.001),所有年齡段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甲狀腺結節患者性別、年齡分布情況比較
2.4 不同崗位在職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比較按照崗位將1 755 例在職教師分為:學前班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4 類,平均年齡分別為:(40.19±10.16)歲、(40.39±8.81)歲、(39.97±10.06)歲、(42.96±9.58)歲,高中教師平均年齡最大,而初中教師平均年齡最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0.715,P<0.001)。學前班及幼兒園在職教師患病率最低,為30.8%,高中在職教師患病率最高,為84.4%,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15.932,P<0.001)。見表 3。

表3 不同崗位在職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比較[%(例/例)]
2.5 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 正常組與結節組的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25,P>0.05),但兩組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6.536、8.745,P<0.05)。見表 4。
表4 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

表4 甲狀腺功能檢測結果()
組別nTSH(IU/ml) FT3(pmol/L) FT4(pmol/L)正常組結節組551 1 204 2.24±0.44 2.19±0.43 5.43±1.34 4.73±0.82 17.14±2.78 16.32±2.41
2.6 甲狀腺結節患病的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性別(OR=2.836,95%CI:2.149~3.743)、年齡(OR=1.736,95%CI:1.500~2.008)、崗位(OR=1.945,95%CI:1.722~2.196)、血糖(OR=3.369,95%CI:1.822~6.229)、精神壓力(OR=9.884,95%CI:6.289~15.532)、血脂(OR=9.121,95%CI:4.897~16.988)、睡眠情況(OR=9.513,95%CI:6.322~14.313)是甲狀腺結節患病的危險因素。見表5。

表5 甲狀腺結節患病的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隨著小康社會的到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人民群眾對自我身體健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健康體檢人群也日益增多[17]。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篩查被列為健康體檢中的常規檢查項目[18],在普通人群中,成人甲狀腺結節觸診檢出率僅為3%~7%[19],但隨著超聲檢測儀器分辨率的提升,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一些研究者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與被檢查者的職業有很大關系[21]。李文鈺等[22]對四川1 678 例健康體檢社區居民進行了調查研究,提示該區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42.55%;羅理云等[23]對廣東地區某醫院830 名醫護人員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提示該醫院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46.27%。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也與居住人群的生活習性有關,如廖敏等[24]對廣西沿海產鹽區人群甲狀腺結節流行狀況分析得出,該區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22.90%。本研究中,上海市普陀區在職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68.60%,結果表明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率遠高于普通人且與地區也密切相關;女性患病率79.14%,男性患病率56.20%,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與文獻報道一致[25]。無論性別,患病率均隨年齡的增長出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其中≥51 歲人群患病率最高,為77.78%。相對于石家莊市特級教師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本地在職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率更高,但其性別和年齡分布特點類似[21],這可能與飲食習慣及生活壓力等因素有關。將研究對象按照崗位分為學前班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4 類,學前班及幼兒園在職教師患病率最低,為30.8%,高中在職教師患病率最高,為84.4%,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是因為高中在職教師平均年齡較大且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擴大樣本量來為研究結果提供更多支持。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在職教師中甲狀腺結節患病情況除與年齡、性別相關外,血糖、血脂、精神壓力、睡眠情況也是甲狀腺結節患病的危險因素。劉子權[26]研究發現甲狀腺素(T4)與胰島素分泌水平聯系密切,T4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及降解,同時血糖的變化也會影響T4合成與代謝,在兩者分泌水平出現異常時,會形成惡性循環。王莉等[27~28]也通過臨床觀察發現血糖與甲狀腺結節存在相關性,且血脂同樣與甲狀腺結節相關,或為其危險因素,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王靜等[29]也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血脂、血糖等代謝性疾病關系密切。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學校采用績效考核制度,大多數教師感覺工作壓力較大[30]。殷竣曉等[31]認為教師政策體系的不健全、社會對教師的期待過高、學校非教學活動過多及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過關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大的現狀,大多數教師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易導致失眠、焦慮、免疫力下降和內分泌紊亂等,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教師們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的上升。此外,女教師相對男教師更易存在主觀能動性不足、教育態度和工作心態的偏差、情緒情感的失調、人格缺陷與人際關系失調等問題[32],因此更易患甲狀腺結節。
通過綜合分析在我院體檢的上海市普陀區部分在職教師甲狀腺結節患病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本課題組建議對大中小學教師開展甲狀腺結節的早期診斷及篩查,將甲狀腺彩超檢查列為教師體檢的常規項目之一。與此同時,需要健全教育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出臺教師減負政策來改善教師職業環境,減輕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并提供多種釋放壓力的途徑,引導輿論風氣,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理念,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要不斷提高其自身專業素養及業務能力,加強心理素質建設;尤其是高中在職教師患病率最高(為84.4%),其本身教學、各項評比、科研、晉升壓力繁重,往往存在焦慮、抑郁、失眠等情況;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工作、生活方式,學會解壓除慮,自我調整心態,提高自身承受能力,保證睡眠質量,以預防甲狀腺結節的發生。
隨著我國慢性疾病呈“井噴式”的增長,醫療模式轉變為:從治療走向預防,從疾病走向健康管理?;诒狙芯拷Y果,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為所有普陀區在職教師建立了詳細完善的健康檔案。重視健康體檢,根據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分類(TI-RADS 分類)、血糖、血壓、血脂及甲狀腺激素水平功能等指標對教師健康情況進行分類與評估,將受檢者分為健康人群、健康高危人群及慢病人群,進行分層管理,對健康人群進行宣教及生活方式指導;健康高危人群需入檔分層,由總檢醫師電話通知到本人,并告知其指標的重要性以引起重視,必要時為其聯系相關科室及相關專家會診,使確診病人獲得相關指導;對于已經出現慢性病的教師,實施“全年、動態、持續”跟蹤隨訪,并先設定初期管理目標,實施具體的生活方式干預計劃,合理的藥物干預,再進行中期評估,修改調整干預計劃,最后進行終期評估并持續跟蹤隨訪,變“被動治病”為“主動管理”;提高教師自我保健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注重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狀態,不僅對甲狀腺結節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還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