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龍
(河南省新鄉白鷺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外科 新鄉453000)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急驟,病情嚴重,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由于飲食習慣的改變,膽結石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手術切除是治療膽結石的有效方案,開放式手術臨床應用廣泛,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易出現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此,探究治療膽結石患者有效、安全的術式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可有效改善膽道梗阻,減少膽道壓力,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2]。本研究選取我院老年膽結石患者84 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比較常規開放式手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對患者術后恢復及腸道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3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老年膽結石患者84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 例。對照組男 19 例,女 23 例;年齡 60~75 歲,平均(67.95±3.28)歲;病程 0.5~11.0 年,平均(5.52±2.47)年;單發結石 27 例,多發結石15 例;體質量指數19.1~23.6 kg/m2,平均(21.33±1.05)kg/m2。研究組男 20 例,女 22 例;年齡 61~77 歲,平均(68.23±3.51)歲;病程 0.7~12.0 年,平均(5.73±2.39)年;單發結石 25 例,多發結石17 例;體質量指數19.0~23.9 kg/m2,平均(21.51±1.11)kg/m2。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結石數、體質量指數等)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經磁共振膽管造影檢查確診為膽結石;(2)年齡≥60 歲;(3)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不全;(2)存在手術禁忌證;(3)合并腹部惡性腫瘤;(4)合并原發性肝內膽管結石或肝內外膽管狹窄;(5)既往有上腹部手術史;(6)過度肥胖。
1.3 手術方法 對照組行開放式手術,具體如下: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麻醉,右側肋緣下作15 cm左右切口,膽囊管、膽囊動脈結扎處理,剝離膽囊,順逆法切除。研究組行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具體如下: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麻醉,右側肋緣作4~5 cm小切口,采用電刀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直肌前鞘,鈍性分離腹直肌,切開腹膜及腹膜肌,暴露膽囊、十二指腸韌帶,結扎膽囊管、膽囊動脈,摘除膽囊,電凝止血,檢查確認無誤后關閉腹腔,逐層縫合,留置引流管。兩組術后常規給予抗感染治療。
1.4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上腹部膽囊部位偶有不適,墨菲氏征顯示為弱陽性;無效:術后未見明顯好轉,仍需住院。治愈+有效=總有效。(2)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3)腸道功能,以肛門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進行評估。(4)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切口感染、膽道損傷、出血、切口液化等。(5)術前、術后3 個月生活質量。采用胃腸道生活質量指數(GIQLI)進行評估,共36 個條目,每條目分值0~4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 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 χ2檢驗,檢驗標準 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2%,與對照組的92.86%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腸道功能指標比較 研究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腸道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腸道功能指標比較()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42 42 t P 41.22±6.58 43.28±6.69 1.423 0.159 6.22±1.84 8.67±2.18 5.566<0.001 55.67±7.94 163.22±20.37 31.881<0.001 17.24±3.49 31.08±4.52 15.707<0.001 21.39±5.13 42.48±6.34 16.759<0.001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術后研究組出現切口感染1 例,膽道損傷1 例;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3例,出血2 例,切口液化3 例,膽道損傷1 例。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76%(2/42) 低于對照組的21.43%(9/42),兩組比較,χ2=5.126,P=0.024。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后3 個月兩組GIQLI 評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研究組對照組42 42 12.191 3.770<0.001<0.001 t P術前 術后3 個月 t P 65.94±7.18 67.29±8.03 0.812 0.419 86.47±8.22 74.38±9.17 6.362<0.001
膽結石臨床發病率較高,病程長,且復發率高,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與生活。膽結石患者以老年群體較多見,盧加杰等[3]研究結果表明,年齡是膽結石危險因素,且隨年齡增長膽結石發病率增加。根據膽結石病理特點制定相應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臨床治療膽結石以手術為主,開放式手術治療膽結石有一定效果,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由于切口較大、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本身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傷,術后易出現并發癥,延緩患者術后康復進程,不利于生活質量改善[4]。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患者要求提高,該術式逐漸難以滿足臨床需求。手術治療膽結石關鍵在于改善膽道梗阻,降低膽道壓力,促使膽汁引流暢通,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可較好做到這些,對提高手術效果有積極意義[5~6]。相較于開放式手術,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屬微創手術,切口僅需4~5 cm,可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創傷,術中對腹內臟器暴露及刺激少,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此外,術中腹壁肌層僅需橫斷較小部分肌肉,對加快術后康復有積極影響,且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較輕[7]。張凱波等[8]研究結果表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伴膽囊炎患者可縮短下床活動時間,促進術后恢復,減少術后感染,降低醫療費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效果與開放式手術相當,但可加快患者術后康復,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此外,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術后3 個月GIQLI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另外,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無需價值昂貴設備,術者有常規開放式手術經驗即可,直視下操作可憑借手術經驗及技巧處理意外情況,必要時可延長切口操作,提高手術安全性,尤其適用于高危因素患者,局限性在于切口較小導致手術視野較差,術者需有豐富經驗。同時小切口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做好以下幾點有助于預防術后并發癥:(1)術前確切診斷,避免遺漏其他疾病;(2)術前進行詳細檢查評估手術難易程度;(3)選擇經驗豐富醫師及助手進行手術;(4)術中明視三管結構,若懷疑膽總管存在問題,及時行造影檢查或B 超檢查。綜上所述,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結石患者效果確切,可加快患者術后康復,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