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 要:傳統課堂不能滿足具有廣泛學習需求的多樣化學生群體的需求。讓學生設定自己的學習節奏,更深入地鉆研他們感興趣的藝術科目,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保證所有的教學都符合國家課程理念和標準。因此,當今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為每個學生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指導。文章對此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并提出實踐指導,希望為中學音樂的個性化教學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中學音樂;個性化教學;技術支持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103-02
個性化教學是近年來中學教學中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教育手段多樣化,中學音樂課不再是唱歌課,而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音樂教育課。個性化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是根據每個學習者的能力和興趣而定的,與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密切相關,基礎課程設計和衡量標準針對所有學生,但每個學生的個人學習計劃有所不同。每個學習者應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能力,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材料。
目前,在大部分中學課堂上,學生都坐在一排排桌子后面,面朝前方,課堂教學很可能集中在教師講課和極少的實踐活動上。課程通常圍繞書籍和工作表展開,個性化的體現可能只是課前幾分鐘的教師提問或是學生自主翻閱課本。當然很多時候面對教師的提問,大部分學生習慣無動于衷,即使知道答案也會等待答案的公布。即使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學生也只是簡單地翻閱課本。
眾所周知,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的知識、態度、信念和技能,以及與學生的互動。而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還有待改善。
個性化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教育的融通和優化。對于音樂教育而言,中學生基本處于被動接受型狀態,因此,經常會出現個性化教學是專門針對學科特長生開展的錯誤認識。有些學校對學生會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如學生必須會一種樂器的簡單演奏并對音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絕不意味著要抹殺學生的個性差異。個性教育所要發展的個性,既有其共同性的一面,也有其差異性的一面。
相對于語數英,音樂對于大部分中學生來說屬于副科,經常得不到重視,不管是主科教師占課,還是學生的態度,都體現音樂課似乎可有可無。但是正是因為對這一科目的不重視,課堂的自由度相對于主課有所提高,大部分中學音樂課堂并不完全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欣賞影片、音樂劇和彈奏鋼琴等樂器,允許學生學習課外流行曲目……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可以不用站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課,而是與學生一起去欣賞一段曲目,去探索作曲者的心境,幫助學生們放松,幫助他們發展技能,讓他們保持專注。如果學生愿意,教師也愿意讓每一節課都有所不同。只要不讓課堂失去秩序,教學完全脫離大綱,音樂課的教學彈性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要想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就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密切關注教育中潛在的巨變對學生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學生過分適應自由課堂,就可能導致學生其實沒有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點或是被掩蓋在課堂的激情之下。同時一直以來的填鴨式教育,也導致即使教師想致力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自己也不愿積極表現,課堂上最活躍的反而是教師,教師也因此失去教學信心。
(一)資金充足
首先,有關部門應為學校提供一筆專項資金,用于設計和實施新的個性化學習項目。教育家們應該認識到自主推動創新、推動學生達到更高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進入的是一所擁有自主和自由的學校,學生茁壯成長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而要想改變持續多年的傳統教育模式,適當的資金投入必不可少。
(二)前期學習與調研
其次,教育工作者愿意為個性化教學的開展付出時間與精力。教育工作者們應該研究各種教學模式,以找出其在的學校和地區可能奏效的方法。參觀多所成功實現個性化教學轉變的國內外學校,不是說要去模仿一個特定的模型,但是充足的學習與調研確實有利于開發結合了技術和學習的,有利于發揮教師專業知識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三)溝通與交流
個性化數據的獲取也可以采用結構化問題的方式,比如挑取100名具有代表性的中學生,性格活躍的與性格安靜的,筆試成績偏上的與偏下的,通過交流、提問、調查問卷的方式來收集資料,收集的資料按不同的主題分類。學生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挑出與教師進行探討,提出一些解決措施。當然,如果教師和學生的觀點在一些問題上出現了爭議,這些問題涉及中學個性化教學中所關注的重要領域,學校管理者應采取一定的措施。
(四)立足音樂課堂
在日常音樂課堂中,教師可多運用全新的音樂教育教學平臺和設備,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搜尋優質的音樂教育資源,用特色化的音樂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音樂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學習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主性;課中可以設計練習、測試、點評等環節,讓學生深入學習;課后可以在平臺上以微課、鏈接等形式向學生推送優質、豐富的藝術資源,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學生學習行為,獲得反映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數據。
(一)開發一個獨立教學計劃
獨立教學計劃既是一份文件,也是學生與教師、學校輔導員和家長共同制定的一個指導性策略。其包含的信息范圍從學生的技能和愛好,現在和過去的活動,到平時成績和考試分數。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指導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決策,有了正確的決策,這樣他/她就可以實現他/她的目標。因為他們是獨特的,學習類型、年齡和生活階段不同,教學計劃也應該是不同的。當然,這些計劃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不一定是教師、學生、家長面對面坐下寫下的一份文稿,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流程圖,一次次合時宜的交流,或是一些圖片。當學生改變他/她的目標時,獨立教學計劃也會隨之改變,并不斷地更新,以便學生知道他/她將需要用什么方法來實現這些目標。
(二)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這是一個混合型學習程序,教師交代下堂課的主要內容,學生首先在網上或圖書館查閱資料,比如閱讀相關圖書,瀏覽相關網頁。然后通過小組交流、交換整理的筆記,或獨立學習,或與同學合作學習,來更新與豐富相關知識,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之后,學生和老師面對面地交流,討論和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下堂課前,每個學生至少要回答兩個問題,以便教師知道其是否做了充分的準備,是否掌握了某一個特定的知識。
(三)硬件設施的輔助
如果擺放了固定的講臺、固定的座位、固定的黑板等的死氣沉沉的課堂不見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被重新配置成可移動的桌椅甚至是墻壁,當幾個班的課堂主題重疊時,教師就可以把課堂組合起來。學生輪流在這些區域學習,這就形成了一個更加寬廣的學習空間。同時每個區域為他們放置自己的小黑板,相互間進行交流,就能保證學生不用局限于教室這一范圍了。每個學生都參與每一節課,回答每一個問題。
(四)科技幫助個性化學習
近年來,學生和教師都發現科學技術有助于推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進程,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利用學習時間。雖然教師在課堂上是不可替代的,但硬件設備和個性化學習技術是改善學生學習體驗的一個很好的“助手”。有時,學習方法需要“翻轉”,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復習和練習,同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都是每個學生應該做的。比如制作某個程序,學生每節課一開始都要登錄這個程序,他們會在那里停留20分鐘,由這個程序隨時回答任何問題或排除故障。同時該程序可以將教學與對學生學習的評估無縫銜接在一起,實時適應課程內部和課程之間的變化以及深度個性化,為每一種類型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正確的時間、正確的難度、正確的內容。
(五)尊師重道
不可否認,談到個性化教學,教師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尤其是在幫助學生成功駕馭數字世界、理解媒體素養在教育和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方面,教師可以作為指導者,幫助他們使用學習工具,從而支持其更深層次的學習,包括學習不同類型的技術。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技術平臺來支持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激情、優勢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
所以不管是學生、教師、學校還是家長,尊重教師是開展個性化教學的前提,也是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所要傳達的重要理念,這樣整個課堂教學才能在保證個性化與自由度的前提下有秩序地進行下去。
研究表明,學生在中學時就開始選擇個性化學習方式,并按照他們設定的個性化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音樂教學不僅是藝術的教學,而且是需要教學的藝術。在遵循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每個教師都要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使得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實施個性化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表現出更強的求學動機,取得更好的學業成績。
參考文獻:
[1]劉東慶.趙美娥.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個性化教育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8(17):189.
[2]王茹新.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西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8):51-52.
[3]趙 艷.試探析我國中學音樂教育現狀及發展路徑[J].黃河之聲,2019(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