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衛星
摘要:在當前國內國際市場環境日趨復雜形勢下,中小制造企業需要增強抵御各種風險,特別是財務風險的能力,以獲得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財務風險在資產負債、損益、現金流量方面的表現,進一步剖析了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若干財務風險管控的策略,旨在為中小制造企業識別和應對財務風險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制造企業;財務風險;管控策略
財務風險是指組織在經營活動中應對各種內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而發生財務結果偏離財務目標的情形。財務風險與其他風險一樣,客觀存在于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分布在企業資金循環的各個環節,具有不確定性。同時財務風險也具有雙面性,應對不力可能使企業陷入危險,處理得當則可能獲得機遇。中小制造企業相比于其他行業的企業,其特點是偏重資產式經營,產品實現的環節多、過程長,固定資產投入占比較大,產品生產及庫存占壓時間較長等。因此,正確認識財務風險的表現與形成原因,有助于企業通過有效管控,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資本結構與資產匹配關系不合理
中小制造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股東投資或盈余積累,以及長短期借款,如果所形成的資產與資金來源關系錯配,可能導致不能按期償債的風險。例如流動負債大于流動資產,說明部分短期負債匹配了變現能力弱的長期資產。另外,資產負債率過高,長期虧損侵占資本等不健康的資本結構,也是引發財務風險的重要表現。
(二)財務成果在損益結構上的不合理
中小制造企業的財務成果可以依次分為營業收入減去成本、銷管費用后的經營損益,再扣除利息后的經常損益,再扣除非經常性收支后的期間損益,從三個層次的損益結構可以分析其中隱藏的財務風險。第一,如果經營損益為盈利,而經常損益為虧損,說明企業產品盈利不足以支付利息,存在負債比例過高的風險;第二,如果經營損益、經常損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企業出現了重大資產處置或其他異常事故損失,嚴重的會引發財務危機;第三,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惡化,財務危機已顯現。
(三)現金流量在結構上不合理
企業資金流動的規模和流向可以通過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反映,這為識別財務風險提供另一個途徑。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最能衡量企業是否具備“造血”機能,如果該活動的現金流量為凈流出,項目有失去還本付息基礎的風險;如果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流動債務規模、到期債務時間不匹配,將會產生支付危機,必須依賴外部籌資解決;如果籌資能力不足,資產變現能力不強,就會使企業陷入違約失信的惡性循環。
二、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影響
利率、匯率、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金融環境變化,會對企業形成有利或不利的影響。例如,利用好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如稅收優惠,投資獎補,就能幫助企業減負增效,促進成長。然而,在融資方面,中小制造企業因規模小、可抵押物少,經營波動大,出現的借款違約案件多等原因,使得國家的普惠金融政策難以透過正規的銀行金融支持到企業。同時,面向中小企業的直接資本市場尚不成熟,門檻也很高,反而一些不規范的民間資本乘機抬高價格,大行其道。因此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困境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經營效果,引起財務風險高發。
(二)內部因素影響
首先,投融資財務決策失誤,借入資金占比過大、利率過高;運營財務決策不當,存貨呆滯、固定資產閑置、貨款不能按時回收;這些財務風險的表現是企業內部財務機制缺乏,管理混亂,部門間責任不清和缺乏協同的原因造成的。其次,中小制造企業業財融合普遍開展得不好,信息管理系統跟不上企業的發展要求,出現決策信息缺少和財務監管缺乏的管理瓶頸。第三,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意識不足,知識結構、業務能力跟不上企業的發展變化。這些內部因素,使中小制造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難以提升。
三、財務風險應對策略
對風險的管控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切不可把追求一切零風險作為風控目標。應對風險通常采取的策略有規避、控制、轉移、承受、分散等,而控制是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以下就中小制造如何管控財務風險提出若干策略,以供參考。
(一)建立財務風險處理機制
中小制造企業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財務風險管控機制。事前要堅持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的風險評估,特別是資金的保障度,避免項目的先天性不足,導致后期無法挽回的損失。事中要采取預算比較、指標監控等手段,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狀況,制定或修訂財務政策進行糾偏調差。如調整賒銷賬款的信用政策,加速資金回籠;加強流動資產周轉效率管理,提高變現能力等。事后要進行復盤,將已發生風險列入案例庫,組織宣貫學習,開展知識管理,減少再犯的機率;同時采取債務重組、拍賣出售資產等方式,及時處置、剝離風險資產,以緩解或化解財務危機,促進企業輕裝上陣。
(二)資金流轉環節的財務風險控制
首先,籌資環節風險控制。中小制造企業發展初期,在外部融資存在困難的情況下,應根據項目投資強度,合理籌集資本金,避免資金投入不足,錯失項目機遇。企業要把借入資金的渠道、成本和期限作為管控要素,通過逐步建立銀行信譽,獲得主辦行的信用額度支持,有效降低借入資金成本,而民間資本雖然便利,但是利率高,期限短,催收手段惡劣,無法發揮金融扶持作用,不建議長期或大量使用。因此,企業應合理確定籌資方式和規模,在利用財務杠桿獲得利益同時,加強資金預算管理,控制負債規模,有序進行周轉現金、授信額度等資源的調度,以應對不能按期按量償債的風險。
其次,投資環節風險控制。中小制造企業應聚焦主業的生產性投資,包括供應鏈的縱向并購,垂直整合,同時不斷加強技改和更新設備,以獲得低成本、高效率和品質穩定的生產能力。生產性投資項目要關注兩種情況下的風險:第一,投產時間與預期偏差,這會使項目收益無法或延遲實現而錯失機遇;第二,投產后盈利水平與預期偏差,可能出現利潤率低于企業資金成本、利潤率低于銀行利率、盈利不足以償付利息等不同程度的風險情況。因此,中小制造企業在進行投資時,要科學決策,充分論證,切忌盲目樂觀,高估能力,舉債冒進。應在風險容忍度范圍內,評估資源和能力,適度負債投資,以謀求超額利潤,即使項目失敗,也不會給企業造成致命打擊。
再次,運營環節風險控制。中小制造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生產運營環節是創值增效的源泉,是實現項目的資金回收和發揮資金杠桿效應的主要途徑,應收、應付、存貨“三駕馬車”是運營的核心。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應收帳款政策,采取銷售信用管理,爭取客戶的優惠賬期,甚至現金折扣政策,以加快資金回籠;同時,加強應付款政策管理,通過建立良好的支付信譽,取得供應商延長賬期,從而獲得更高比例無息負債的支持;另外,加強存貨的管控,采取VMI庫存模式,縮短制令在線天數,提高存貨周轉效率。這些策略的實施,有利于企業在不增加現金投入規模情況下,實現利潤滾存式現金增長,否則,容易造成流動資金占壓,漲利潤不僅不漲現金,還會出現流動性困難,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
最后,收益分配環節風險控制。中小制造企業在收益分配時,要兼顧企業擴展、股東回報、員工激勵的關系平衡,在企業快速擴展階段,應提高利潤留存比例,減少股東分配,滿足不斷投入的資金需求。為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企業應靈活應用虛擬股份等股權激勵方式,讓員工參與企業成果的分享。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制造企業要融會應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方法,識別籌資、投資、運營、分配環節存在的財務風險,建立相應的財務政策,形成應對財務風險的機制,在合規經營的同時,抓住機遇,有效管控風險,以促進企業實現持續成長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鄭圣贊.淺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2020(4):167-168.
[2]張寶童.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識別與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4):53-54.
[3]韓琳.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策略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