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培養選拔優秀管理干部,是關系企業各項事業興旺發達、薪火相傳的根本保證,是適應新時代、應對新挑戰的戰略抉擇。本文緊密結合大慶油田實際,闡釋大慶油田管理干部培養軌跡規律:直線漸進式、偶發階躍式、上下迂回式、復合交叉式四種軌跡。在對照規律基礎上,提出加強管理干部培養的優化建議,為大慶油田加快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職業素養好、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管理干部隊伍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干部;培養軌跡規律;培養優化建議
一、研究意義
習總書記指出:“干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年輕干部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長為黨和國家的中高級領導干部,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大慶油田作為國有企業,必須把干部培養選拔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著手于眼前,著力于基礎。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管理干部,是油田各項事業發展和振興發展目標實現的有力保障。
本文研究大慶油田副科級及以上管理干部的培養軌跡規律。管理干部區別于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崗員工,具體指行政干部、黨群干部、技術干部等副科級及以上管理人員。培養規律是指除去自身努力、客觀環境條件等,通過組織培養作用促進管理干部成長的一般性規律。培養軌跡規律反映了管理干部職級晉升的動態過程,是組織培養效果的外在體現。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圍繞大慶油田管理干部這一研究對象,循著描摹軌跡這條線路,從歸納和演繹兩個邏輯,應用逆向追溯法、縱向跟蹤法、橫向比較法、調查統計法四種研究方法驗證模型和軌跡,歸納出大慶油田管理干部培養軌跡規律。結合規律演繹,提出管理干部培養的優化建議。
(二)研究方法
研究選取中石油集團公司相關領導的履歷(155位,以下簡稱樣本)作參照,采用逆向追溯法、縱向跟蹤法、橫向比較法、調查統計法等四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一是逆向追溯法。逆向回溯分析即從優秀管理干部現有行為中追溯其產生的根源。
二是縱向跟蹤法。對某一層次、某一類型管理干部的各個成長階段進行延伸研究。
三是橫向比較法。將不同層級、不同單位的管理干部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他們之間的共性和特殊性,從而真正認識管理干部的培養軌跡規律。
四是調查統計法。主要包括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一對一訪談法等。
三、管理干部培養軌跡規律研究結果
通過研究管理干部履歷樣本來追溯優秀管理干部的培養軌跡根源,總結管理干部培養的軌跡規律,并依據規律提出大慶油田管理干部的優化建議。
(一)軌跡描摹
以時間(年齡)變化作為橫軸,以不同崗位經歷為縱軸,描繪出的成長曲線稱為管理干部培養軌跡。結合大慶油田管理干部調研情況,總結出以下四種典型軌跡:
1.直線漸進式,從基層鍛煉開始,循序漸進地成長進步,沒有出現階躍現象。
循著這種模式成長起來的干部,平均28.7歲(最小23歲,最大35歲),從基層開始,到任職正處級干部,平均歷時15.6年、在7.6個崗位工作過。
2.偶發階躍式,干部在成長過程中,由于某些政策影響、能力超群或工作需要,有時跨越一些經歷和年齡段的臺階,破格進入較高層次的崗位。這種模式有兩種比較典型的線路。
典型線路一:
基層員工—公司機關員—公司部室副主任(副科級)—公司部室主任(正科級)—副廠長(副處級)—廠長(正處級)(圖2)。
典型線路二:
基層員工—礦(大隊)機關員—廠部室副主任(副科級)—副廠長(經理)(副處級)—廠長(經理)(正處級)(圖3)。
循著這種模式成長起來的干部,平均29.3歲(最小23歲,最大35歲),從基層開始,到任職正處級干部,平均歷時14.2年、在6.3個崗位工作過。
3.上下迂回式,干部參加工作后,由于工作和成長的客觀需要,經黨組織的精心策劃安排,有的被派下去任職或掛職鍛煉,有的被選送到上級機關,因而上下反復調節幾次。這種模式的典型線路如下:
基層員工—隊長—副礦(大隊)長(副科級)—廠部室副主任(副科級)—礦(大隊)長(正科級)—廠部室主任(正科級)—副廠長(副處級)—廠長(正處級)(圖4)。
循著這種模式成長起來的干部,平均29.8歲(最小24歲,最大35歲),從基層開始,到任職正處級干部,平均歷時16.5年、在8.3個崗位工作過。
4.復合交叉式,因為工作或培養的需要,不是單純地按照行政系列或黨群系列單線成長,而是經歷了一定的行政管理崗位鍛煉后,轉到黨群部門的管理崗位,或者從黨群管理崗位轉到行政系列的管理崗位。這種模式的典型線路如下:
基層員工—隊長—副礦(大隊)長(副科級)—礦(大隊)書記(正科級)—副廠長(副處級)—廠書記(正處級)(圖5)。
循著這種模式成長起來的干部,平均30歲(最小24歲,最大36歲),從基層開始,到任職正處級干部,平均歷時18.5年、在8.4個崗位工作過。
(二)研究結論
通過對樣本履歷分析,數據對比以及調研問卷、一對一訪談結果,研究對直線漸進式、偶發階躍式、上下迂回式和復合交叉式四種典型培養軌跡進行分析,四種培養軌跡的優劣勢如表1。
(三)優化建議
關于優化年齡結構的建議。據人才學研究觀點,人才的培養分為萌發期、繼承期、創造期等階段,其中最佳年齡區在25—45歲之間,峰值年齡是37歲左右。因此,我們建議要樹立“使用是最好的培養”理念,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縮短干部培養周期,使優秀年輕干部盡早進入領導崗位,擔當重任、實踐鍛煉。
四、結語
關于優化培養軌跡的建議。一是要科學規劃,因需而定應用培養軌跡。注重頂層設計,加大崗位分析力度,根據干部實際情況和崗位需要應用多種培養軌跡。如偶發階躍式適宜在加快優秀年輕干部的培養中應用,復合交叉式適宜在培養復合型干部中應用等,要根據崗位實際情況、根據干部個人情況綜合考量制定培養軌跡和培養方式。二是建議“小步快跑”。通過樣本履歷信息統計結果可推斷,平均每2.11年有一次職級的變動。因此,我們提倡把握培養軌跡的設計原則,要“小步快跑”保證干部成長過程中各個關鍵崗位和環節都應該經歷到,特別情況下也不能跨越太大、太多的臺階。要保證多崗位歷練,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使干部在多個崗位中拓寬視野、增長才干,全面、系統地積累管理經驗和工作能力,較快地成長起來。
作者簡介:洪金秀(1973—),女,江蘇丹陽人,高級經濟師,鐵人學院院長助理,北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企業培訓工作,培訓項目設計、課程體系構建、內訓體系建設、課程開發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