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雨
摘要:在我國“營改增”改革之后,我國的稅收體系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地方主體稅種缺失,重新確定地方主體稅種為地方公共事務提供穩定的財力支持十分重要。大多數學者認為房產稅可以作為地方主體稅種,從房產稅的稅種屬性,房產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可行性,我國房產稅的現狀分析這幾個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房產稅具有作為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潛力,并從征收范圍、征收管理方式等角度進一步對房產稅的完善提出建議。
關鍵詞:房產稅;地方稅;主體稅種
一、房產稅的特點
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的一種財產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我國對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范圍內的房產按年計征房產稅,征稅對象主要是生產經營性房產,對非營業用房免稅。房產稅具有以下特點:
(一)稅基穩定具有地域特征
地方稅的主體稅種首先要保證它的征收可以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的財政收入來源,來保證地方政府可以穩定的正常的運行,提供公共品,履行職能。雖然房產稅在地方稅收中只占4%左右,遠遠不及增值稅和消費稅,但是近年來房產稅的占比在逐年上升,其具有成為主體稅種的潛力。房產稅的課征對象屬于不動產,具有非流動性,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這樣使房產稅滿足了稅基穩定的條件,而且由于不動產的特性也使房產稅不會像流轉稅那樣導致不同地區間的惡性競爭。房產稅具有一定的彈性,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可以隨著經濟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二)便于地方政府的征收與管理
通常情況下,依據稅收效率原則,如果對于某個稅種地方政府在征收成本和征收效率的問題上比中央更具優勢應該歸地方。例如:當征稅對象在各個地區間具有明顯的差別,而且稅基復雜難以確定時,此時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在信息以及效率上都具有優勢,我們就應該把這類稅種劃分為地方稅。由于房產和土地天然的關系,地方政府在對于土地信息上相對于中央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濟狀況,由中央政府負責統一的征管時,無形之中增加了稅收征管的成本而且效率低,由熟悉當地狀況的地方政府負責,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房產稅由地方征收效率更高,也更便于地方政府的征管。
(三)符合受益性原則
受益原則要求稅收要跟政府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務密切相關。政府應按需征稅,地方政府對公共品的提供會受到地方稅收入的影響,地方政府應該將主體稅種稅收收入投入到其管轄區內居民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上,滿足居民的公共需求,才能避免具有流動性的稅源流向稅負較低的地區,從而長期保障財政收入的穩定性。房產稅是典型的受益性稅種,一定區域內房產價值取決于該區域的環境、設施等主要因素,當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時,房產價值也會隨之提高,從而地方政府的稅收增加,也激勵著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籌集的稅款用途也遵循受益原則,征收的稅款可用于地方建設,地方居民也會從中受益,體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四)改革阻力大
近些年,房產稅的征收問題被頻繁提及但是全面征收房產稅卻一直沒能實現。房產稅在改革過程中阻力較大,房產對于現在社會中的人們具有特殊的意義,社會并不認同房產稅,如果將房產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就要擴大稅基,目前我國只是對生產經營用房征收房產稅,如果開始對非經營性的用房征稅,那么百姓將難以接受,在稅收觀念上存在一定的障礙。而且一旦全面開征房產稅勢必會進一步的提高房價,這更是使得民眾難以接受,若被有心人利用會產生更為嚴重的炒房現象。
(五)稅源分布不平衡
房產稅的稅收收入與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對于房產業較發達地區來說,房產稅占地方稅的比重就要高于房產業欠發達的地區。這樣將房產稅作為地方主體稅種時勢必會進一步地擴大不同地區的發展不平衡,進一步造成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情況。
二、結論及建議
綜上所述,房產稅雖然有缺點,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稅種屬性,以及近幾年看到了房產稅的潛力,房產稅是作為地方主體稅種最可行的稅種,但是要成為地方主體稅種需要對房產稅進行進一步的改革。
(一)征稅對象和納稅人雙擴
我國目前對非營業用房免征房產稅,所以目前法人納稅人是我國房產稅的納稅主體。但是就近些年的情況來說,居民個人漸漸成為購買房產的主力軍,房產也不再只是營業用房,已經成為居民最重要的財產和投資工具。因此,房產稅的改革就要擴大征稅對象和納稅人的范圍。但是也要考慮到民眾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首先對于納稅義務而言,自然人與法人應具有相同的地位。這樣就可以將個人納入到房產稅的納稅主體中。其次,不能只對生產經營用房征稅,對居民個人住房也要征收房產稅主要針對為提高居住環境購買的二套及以上的普通商品住宅。對于閑置的或者用來投資的房產,也要一并納入征稅范圍,進一步地調節收入分配。為了平衡人們的心理可以對只用于家庭居住的第一套住宅進行免征房產稅,或征收很少的房產稅,對于農村以及一些落后的城鎮要不征房產稅,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
(二)建立完善的不動產評估監督體系
將房產稅作為主體稅,就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合理的房產評估體系。避免因為環境的變化,房產價值變化而造成稅款的少征、漏征。首先要建立一個科學的房產價值評估方法,要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升值空間等因素。要建立一支專業的,對當地房產和其他相關信息充分了解的評估隊伍。
完善評估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房產稅稅基評估的方式、周期、申訴渠道等,保證征管的各個環節都有法可依,保證其實施的權威性。
(三)完善房屋管理登記體系
建立起全國各地區之間的房產信息共享平臺,這樣做到信息的公開透明,使各相關部門可以及時、快速地了解該地區的房產信息,同時加強監督房產申報,要堅決抵制房產虛假申報、虛假登記行為,要進行普法教育,讓民眾充分認識到納稅申報的重要性,以及虛假申報的嚴重后果。使我國房產的信息以及征管系統更加透明化,合理化。
(四)對地方政府下放稅收立法權
作為地方主體稅種,應該根據各個地方的情況對征收方式,征管手段等具體細節問題進行合理的改變,各個地區情況不同適合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中央應進一步下放權利。讓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的情況建立一套屬于自己地區的,適合并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的征管模式。
參考文獻:
[1]黃成.地方財政創收困境的新突破點——房地產稅[J].河北企業,2019(5).
[2]呂冰洋.我國地方稅建設應依據什么樣的理論?[J].財政科學,2018(4).
[3]李小慶.“營改增”后地方稅主體稅種的選擇分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4).
[4]李新恒.地方稅體系中的主體稅種選擇——幾種方案的比較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9(4).
[5]殷倩,費銳.我國地方稅主體稅種的方案選擇——基于區域財力均衡的視角[J].對外經貿,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