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李瑤 馬佳琦
摘 要:文化的力量,是一個民族的重量,一個國家的分量,一個社會的體量,大學生應肩負起樹立與建設文化自信的責任,才能更好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文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文化自信建設的必要性和措施做出了分析與建議。
關鍵詞:文化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統文化
如今,由于中國的不斷發展與強盛,以美國媒體為首的一些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某些不客觀、不公正的報道,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不良影響。而青年是新時代的未來,大學生的思想影響著一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所以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建設是時代快速發展下的當務之急和主要任務。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文化自信的內容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1]。
二、當代大學生為何需要文化自信建設
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自信是一種態度。中國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青年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文化自信建設應從青年大學生開始。大學生應承擔起新時代的使命,呼喚擔當,引領未來。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負時代期望,無愧歷史選擇。
(一)傳統文化的忽視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西方文化大規模入侵,中國的傳統文化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考驗。傳統文化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體現,更是聯結各民族的文化紐帶。弘揚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是造就和諧社會的文化動力。但如今,很多大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有的傳統文化甚至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近些年,我們可以從新聞得知韓國申遺端午節,日本對唐文化和古建筑的保護比中國好等消息,而某些大學生盲目追逐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團體和外國潮牌,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弘揚傳統文化的偉大責任。如今許多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背后的價值和意義不太了解,甚至有的大學生在面對傳統文化這個問題時會啞口難言。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的文化如何多元,文化的根依舊存在于傳統文化之中。如今國家和教育漸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建設大學生也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重視和弘揚傳統文化,只有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文化自信。
(二)社會文化自信建設力度缺乏
當代中國青年大學生缺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更不用談去繼承和發揚這些傳統文化了。由于不了解而導致的文化自信的缺乏是當今社會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另外,社會的輿論和導向對于價值觀正在形成或者尚未穩定的青少年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加強社會輿論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今許多社會輿論與綜藝節目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揚并不多,許多的綜藝節目更加崇尚和追逐一些外國的主流價值觀,從而忽略了中國本身的文化。追逐外國一些文化與價值觀本身并沒有錯,但在發現和了解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再進行一種結合和發展,才是一種更好的方式。當今許多大學生對于本國的一些文化了解甚少,所以社會、學校等應該加強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教育普及,使得他們能從心底里認同、認可本國文化,從而去發揚傳播中華文化,這是形成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的步驟。社會、學校都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等人的傳統文化教育,只有從了解做起,才可能改變現在這種文化自信缺乏的現象。
三、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一)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首先,大學生應正確看待外來文化,不要盲目崇拜外來文化,要對其進行揚棄,要一分為二客觀地看待外來文化的內容。對于外來文化中的優秀內容,應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融合,再結合時代特點加以改進創新,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而構建新時代大學生正確的文化觀與價值觀。對于外來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們應該對其進行反思,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青年大學生必須認識到,應該用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其他國家的文化。與此同時,我們要更加堅定自己的文化信念。
(二)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近些年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與弘揚傳統文化,也為此做出了許多努力,如傳統戲曲進校園的等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我們首先應該要積極關心與了解這些活動。在了解與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能只求一知半解,而應該深入去了解其背后的內涵與價值,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美。例如,在《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之后,中國掀起了學習與鑒賞古詩詞的熱潮,但是大學生不應該只是囫圇吞棗地去背誦古詩詞,而應該結合歷史文化背景去了解與分享詩詞中的意境和內涵思想。還有近些年興起的漢服熱,人們總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很多穿漢服的人,這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漢服背后的文化及價值,而不是讓漢服的商業價值超過其文化價值。大學生在與同學的交往中也要樹立弘揚傳統文化的觀念,要認為弘揚傳統文化是一種新風尚新潮流。只有大學生觀念發生了轉變,才能更好的繼承、弘揚與發展傳統文化。
(三)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
大學生是中國青年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應用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只有加強文化自信建設才能以更堅定更強大的姿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更好地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所以,大學生應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就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性和先進性,并且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的。所以大學生更應該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信念,不斷學習中國的優秀先進文化,通過文化自信建設加強自身的科學和文化素養,以更加堅定的姿態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去。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正在邁進新時代,而這個新時代是屬于青年的,所以青年大學生更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通過文化自信建設提高自身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更好地繼承、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用中國傳統文化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