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邱林洲
隨著我國所有制形式的變化,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人數已達到7000萬人,包括: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人員、各行業協會組織和事務所、新媒體從業者和自由職業者等。黨中央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作為重要戰略,要及時將它們納入視野,加強團結,做好他們工作的同時,激勵他們在中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經濟社會變革,利益格局調整,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多樣多變格局,成為長期客觀存在,2020年以來,國內外形勢嚴峻,國外有些政客多次“甩鍋”中國,試圖轉移國內矛盾,我們要爭取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把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做好,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美同心圓。 提高站位,明確角色和階層意識。重布局,鞏固統戰工作的戰略意義。新社會階層人士是統戰工作新著力點,搶占宣傳思想陣地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思想輿論領域重要戰略意義并不被充分重視,要提前布局,提高意識形態領域宣傳的覆蓋率,針對性開展活動。這個領域沒有灰色地帶,必須做到“兩個維護”、“四個意識”等,與黨中央部署保持一致,與黨和人民一心,保障“根正苗紅”、思想政治堅定。 找準正確工作方法和科學理論指引。統戰工作人員要認識西方敵對勢力滲透、宗教和民族以及恐怖主義等重大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克服經驗不足,避免本領恐慌,不能只重工作完成而輕視培養教育,要主動融入新問題。新時代統一戰線思想以及新型政黨制度,是適合新形勢的當前最科學最正確的理論,引領了統戰工作,是必須要堅守的正確思想。 摸家底,建設統戰工作隊伍。開展全面調查。目前新社會階層人士的基礎數據,主要參考2017年對廣州、北京、上海三地的調查,建議在全國范圍內調查,調查年齡、學歷、政治面貌、籍貫、工作地、婚姻狀況、手機號碼等,排查人員構成,統計個人信息和分布范圍。調查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來源,分析家庭經濟情況。調查工作時長、業余學習時長、培訓時長等,了解工作、生活質量。調查社會志愿、公益、社團活動參與度、政治敏感度和參與熱情等,了解政治需求和需求反映渠道。調查思想狀況、接受新事物態度、價值觀、對待工作社會和創新創業的態度等,了解思想發展動態和品格,全方位立體地掌握他們的特征。
建立數據庫并及時更新。全面排查后,建立檔案,在不同統戰工作平臺信息共享,根據行業企業性質、職業崗位不同建立縱向的分層管理。新社會階層人士人員流動性大,借助大數據技術,參考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做好檔案庫建設,將統戰工作的“一鍋粥”變為“一本賬”。
網絡統戰成為重要工作載體,據統計,新社會階層人士中多于47.3%的人選擇使用網絡表達意見和訴求[1]。新媒體人士,是網絡傳播信息的“親密接觸者”,面對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必須積極學習網言網語,掌握網絡輿情的發展方向、網絡傳播和宣傳規律,適應新的信息和思想的輸出方式,做好載體建設。 打造融媒體網絡平臺。認識網絡治理的重要性。互聯網涉及國家之多、傳播獨特性等,讓網絡空間信息呈現爆發式、不確定性發展,要想讓互聯網傳播中國好聲音和正能量,就必須監督和治理網絡發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網絡治理機制。
提高網絡統戰的吸引力。據統計,80后新社會階層人士占其總人數的70%以上[2],要創新“互聯網+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大框架。通過QQ、微信、微博等建立新的統戰工作網絡化平臺。推廣“學習強國”APP,引導新思想、了解國家方針政策。
提高統戰工作隊伍網絡統戰的能力。黨委政府和官方媒體是信息主要來源。如今,網絡媒體已成為表達意見和訴求的主渠道,90后思維活躍、輿論反應能力強,統戰工作隊伍要提高駕馭網絡統戰工作的能力,搶奪輿論的制高點,主流媒體要提高網絡統戰能力持續發力,為新媒體和自媒體發展指明方向。
創新統戰工作實踐基地建設。河南省各級統戰部門發揮牽頭協調作用,以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更廣領域統戰工作創新發展。
增強服務職能,促進創業。海外留學人員、創二代、民營企業富二代等有比較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統戰工作隊伍要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優質服務,幫助其成功創業,帶動經濟發展。
將統戰工作融入地方建設大局。做好頂層設計,搭建新社會階層人士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平臺,結合國家和區域性發展戰略,促進地方建設大局,2020年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新社會階層人士要發揮優質智力庫作用。
新舊統戰思維的碰撞、內容的更新、工作方法的科技智能化等問題,為統戰工作提出新研究方向,突破傳統思維局限性,創新思維模式,將工作向多維性轉變,打造溫度、活力和內涵協調發展的統戰工作新模式。 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部署 在實踐中淬煉理論。《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和全國第二十次統戰工作會議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理論,有些制度可操作性不夠,實踐性不足。要加快出臺可操作性強、經得起實踐考驗的規章制度。
創立統戰工作內部網絡。不同地區統戰工作情況復雜,要克服經費撥付、人員不足問題,以拔釘子的堅定毅力,建立黨委領導、依法合法、正常運作和嚴格管理的統戰工作內部網絡,使得統戰工作有工作平臺、有跡可循。 探索統戰工作有效模式 高校統戰工作。在高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高校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和管理規范有序,常態化培訓、主題考察活動等活動成效突顯,對于偏遠山區、對統戰工作不夠重視地區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建設統戰工作品牌。2018年河南省推出第一批實踐創新基地“豫新愈出彩”工作總品牌。新聯會、會計事務所等機構發揮協調和1+N模式。高校共青團委、黨委、校友會要加快統戰工作品牌建設和工作基地建設。
剛柔并濟,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其服務能力,做好資源分配的調解,提高他們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存在感和獲得感。
嚴格管理,規范準入和準出
精準管理。選拔優秀人士進入人大代表或者政協代表,建立綜合評價制度嚴格篩選,形成可持續發展機制。對于出彩河南人、感動中原年度人物、抗擊疫情中等涌現的典型事跡進行宣傳報道。
開展主題教育和技術幫扶。廣泛征集利益和訴求、統戰工作中的建議和不足,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提高教育的吸引力。發揮公有制經濟的技術優勢,對非公有制經濟進行指導,細化和落實統戰工作,提高工作的實惠性。
柔性治理,以人為本
發展政治文明。將地方傳統特色文化、商業文化、公益文化等作為潤滑劑,滲入到統戰工作,文化育人,縮短統戰工作與人民的距離,使得統戰工作接地氣。適應自身特點結合本地文化,凝聚人心力量。
堅持經濟發展中心不動搖。據統計,約有26%的就業崗位來自于私營企業、民營企業以及中介機構等服務業,非公有制企業能夠吸納剩余勞動力[3],拉動就業,化解城鄉矛盾,在疫情期間,統戰部門對企業的疫情宣傳指導,保障了企業恢復生產和安全穩定,維護了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
完善新的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理論體系是考驗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新形勢下新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因為其自身特性和統戰工作復雜性,面臨很多問題。堅持黨委對新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領導部署,堅持“充分尊重、廣泛聯系、加強團結、熱情幫助、積極引導”方針[4],從意識形態、工作載體、工作方法、治理手段四個方面,對統戰工作進行創新和改革,主動適應新形勢統戰工作所需,發揮好統一戰線法寶優勢。
[1]廉思,馮丹.當前新社會階層的十大特征[J],學習時報,2016.9.15.
[2]2016年7~8月,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新社會階層人士在江蘇對新階層人士所做的抽樣調查數據[J]. [3]陳麗華.新社會階層統戰工作研究[J],經濟管理與人文科學(科學發展與社會責任),1491-1493.
[4]福建省領導福州調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EB/OL].http://news.fznews.com.cn/shehui/20170824/599e03b2378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