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近幾年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開始出現,并且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就目前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態勢依舊極為迅猛,所涉及到的區域也在逐漸擴大,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篇文章就以某市為實例,對其現階段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由政府、協會和商戶等諸多角度入手,探討發展上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有效途徑,從而促使該區域的經濟實現多元化發展,最終讓當地與全國農民的收入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農村;欠發達地區;電子商務;路徑探析
一、引言
由于互聯網不斷發展,線上購物因為具有不會受到地域以及時間等限制的特點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當前較為流行的農村電子商務而言,想要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農業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近些年我國信息化的建設速度在不斷加快,基層地區互聯網的接入條件同樣也得到了一定提升,當前農村各項網絡硬件也相較于以前更為完備,進而給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電子商務的概念
所謂電子商務,實際上指的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以及其他信息技術所開展的一系列商業性質的活動。由于經濟以及知識全球化不斷深入,當前信息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在我國的社會各界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對于企業各項資源的整合還有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大力普及電子商務不只是可以盡快實現我國信息化的戰略目標,而且還能讓我國核心的競爭力與國民經濟實力得到顯著增強。但是電子商務作為現階段最為主流的一種商務模式,其已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它還直接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是否可以完成順利轉變。我們只有通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抓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機遇,讓信息化指引工業化發展,使工業化推動信息化進一步發展,最終才能開辟出一條全新的工業化之路。
三、在欠發達地區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具有的正相關作用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商務模式,在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對于資源優勢等需求,可以將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展現出農村地區所謂“熟人社會”的獨特社會屬性,便可以讓電子商務實現良好發展,而且除此之外,電子商務還具有較強的復制與推廣性。
1.有助于思想理念的革新
由于電子商務的特殊性,農民群眾無需出門便可實現貿易往來,從而降低了部分人員身體的負擔,也正因此其吸引了大批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的注意,為農民群眾就近就業以及尚未就業的應屆與往屆畢業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機會。當村民學會使用電子商務開展相關貿易之后,收入自然會得到顯著增加,同時眼光也將得到一定擴張,進而讓自身的頭腦實現了進一步的豐富,最終養成了敢于開拓和敢闖敢拼的信念與能力。
2.轉變了群眾生產與生活的方式
當農村群眾通過互聯網開設網店之后,種地務農便不再是他們首要的生存選擇,而就業形式也將由原本傳統的種植行業轉向當前主流的二、三產業。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群眾開始在家創業或者是就業,進而使我國原本嚴重的“空巢”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也隨之得到明顯提升。由于村民將大部分的精力與心思都投入到了就業創業中,因此農村地區的治安也會得到一定改善,最終實現群眾生活全方位的提高。
3.促使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對于農民群眾而言,農村電子商務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更為豐富的就業創業途徑,更重要的是為其帶來了更高且更加穩定的經濟收入。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一年時間,該地就出現了數十位年收入超三十萬的家庭;而且絕大部分從事電子商務的家庭經濟情況都得到了顯著改善。整體來看,電子商務在現階段已經成為該地區甚至是全國最主要的一個增收致富渠道。
四、我國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在近些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以及發展的腳步依舊在不斷加快,各種類型的農業網站層出不窮,農村企業也開始嘗試加入到各大電商平臺甚至是自己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商平臺。但是在現階段,我國農村電子商務依舊處在前期的探索階段,與其他領域以及其他發達國家的電商相比仍舊存在諸多缺陷,因此建立一種滿足我國當前農業發展以及生產需求的電子商務模式極為迫切,同樣也是形勢所在。我國各地政府在對農村電子商務建設進行商討時,一定要從上至下做全面考慮,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因為電子商務的核心還是網絡,但是我國當前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種種限制而無法實現網絡全民化普及,所以政府必須要加大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化建設,建立農業數據庫,收集、挖掘以及整理相關的農業數據,從而給農村電子商務順利開展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
五、在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電子商務,實際上就是一種買賣雙方將互聯網作為基礎與媒介從而進行各種類型的貨物交易還有商貿簽訂等商業活動的新型商務運作模式。而欠發達地區則屬于一個相對性概念,它具體指的是因為歷史、地理位置以及觀念等外界條件約束,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整體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極低、科學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缺少區域性質的支柱產業的地區。欠發達地區最基本的內涵即發展起步較晚,并且缺少強有力的經濟社會競爭。下面我們便對此類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1.經營的層次偏低,阻礙了附加值的提升
現階段,絕大部分農民群眾開設的網店都處在電子商務初期的發展階段,各個店鋪主要還是以單一化的產品圖片作為主要內容,并未進行專業的裝修以及美化設計。盡管,農村產品在我國市場當中占有一定的份額,但實際上大多處于中低檔,而且以初加工為主,很少擁有額外的附加值,并且缺少品牌意識,知識產權觀念也極為淡薄。
2.缺乏物流基礎
不同于其他商品,農產品具有特殊性,而農產品的物流運輸同樣也具有種類繁多、數量大、保鮮以及儲存的難度極大還有運輸時效較強等諸多特點。所以,相比于其他的商品,農產品在物流運輸方面有著更高、更苛刻的要求,想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就必須要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以此來為農產品的運輸貿易提供最為堅實的保障。就該市而言,當地農產品的物流運輸起步相對較晚,而且信息化的基礎也十分薄弱,缺少農產品物流的專項技術,各項物流設施標準化的程度比較低。除此之外,該地區乃至是全國農產品物流管理與運作的模式都仍舊在使用過去的傳統模式,從而導致管理落后、整體運行效率極低等問題出現,很難實現現代化農業物流所獲得的成就。而且全市農產品的物流網絡尚未完善,很少有功能齊全、管理制度完善的農產品運輸基地。
3.頂尖企業較少,很難實現輻射帶動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是火車頭、風向標,同時也是規模經濟進一步擴大的膨脹劑。盡管當前該市管轄內的各村企業發展的速度較快,已經注冊并成立了近100家企業,但是這些企業的規模大多偏小、產品種類較少而且檔次也比較低,絕大多數的企業年銷售額只有100萬元左右,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也僅500萬元左右,輻射能力較弱,很難實現輻射帶動的作用。
4.網絡信息無法順暢傳遞
盡管當前該市管轄內的各個村莊都已基本實現了通訊網絡的覆蓋,但是因為資金還有環境等約束,還沒有實現戶戶接入網絡,同時在農村地區很多家庭并不具備購買電腦的經濟實力,從而導致網絡信息化傳遞在最后一個環節被阻斷。現階段,電子商務由于網絡等原因將農產品的主要生產者即農民群眾拒之門外,而事實上農民群眾才應當是農村電子商務最為重要與核心的參與者以及推動者,這也就是為什么農村電子商務相比于其他類型的電子商務更難展開的一個主要原因。
六、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途徑
1.當地政府要由多方面予以支持
僅靠農民群眾自己是很難讓電子商務實現良性運轉的,當地政府需要遵循“不越位”以及“不缺位”等工作原則,合理使用宏觀層面中的“有形的手”,從政策方面、資金方面等給予大力支持,同時還需要尋找專業人員為農民群眾進行對應的培訓和指導,從而避免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損失。政府在資金的扶持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地簡化農民貸款流程、為其降低貸款條件,提升授信的額度,革新貸款抵押的形式。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定期為農村群眾開展培訓,努力整合社會企業以及政府等具有的培訓資源,按照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需求,為其開展產品設計、互聯網營銷以及店鋪美工等一系列訓練。而對土地、物流運輸、通信還有交通等農民群眾無法解決的障礙問題,政府同樣也要積極主動地出面調解,用最快的速度為其解決困難。
2.逐步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一定要循序漸進,過快或者是過慢都會影響未來進一步的發展。首先要由低級層次開始,這一階段主要是給農產品的貿易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信息環境與服務;其次是中級層次,在該時期,用戶可以選擇網上競標、代替買賣以及網上競拍等形式進行在線交易,交易會員能夠通過互聯網直接和自己信賴或者中意的物流公司進行洽談;最后是高級層次,這一層次讓交易貸款實現了網上支付,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農村電子商務。
3.商戶加快“膨脹”速度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資源與能力以及核心的競爭力屬于其自身最為基礎的競爭優勢。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商戶需要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根據自身實際的情況,構建屬于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盡可能地擴大生產與經營規模,并提升產品檔次。除此之外,要對土地供給、科技創新還有金融服務等要素進行統一保障,進而增強信息化、現代化經營與管理的理念,大力引進物流、信息類的專業人才,借助先進的技術還有設備,提升產品生產標準與工藝水平,進而完成由管理制度到經營管理模式、運行模式以及品牌質量等全面的升級,最終成長為該行業無可比擬的龍頭企業。
4.加大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力度
目前,我國各個欠發達地區之間農業生產能力的差距比較大,產業結構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不同縣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協調。所以,在對農村的信息網絡進行建設時,一定要按照當地實際特點來進行針對性建設。就以該市為例,其所管轄的各個村莊經濟都較為落后,農民綜合素質也較低,因此需要通過當前相對普遍的電話、電視以及廣播網絡等,大力宣傳和發展電視廣播以及通訊工程,并在該基礎之上,構建以上述各項網絡為基礎的適用于當地農民群眾的信息數據獲取技術,進而提高農民信息應用的水平。
5.深化產業鏈的合作
一個高效且穩定的產品供應鏈能夠為農村電子商務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為此,有關部門一定要將農戶進行有效的整合,設立類似于農村合作社等形式的組織,同時還要構建企業相互合作,相互協調的完善體制,讓上游以及下游企業之間能夠實現緊密的配合與高效的運行。當電子商務以及農村合作社間建立起緊密聯系之后,便可以有效降低在中間過程中所產生的成本,同時還能夠提高農產品流轉的效率,最終讓農民收入得到顯著增加。
6.構建符合農產品需求的新型平臺
產品供應商需要借助電子商務的平臺來增加產品所具有的特點,而不應當僅僅只泛泛推廣。同時供應商還應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B2B的經營模式,B2B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有一批穩定且固定的用戶群體,因此企業以及商戶在農產品的經營之中,B2B應當是首選且主流的經營模式。而在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時,同樣也可以借鑒B2B經營模式,按照自己實際的特點來構建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務平臺,以此來為B2B模式下電子商務的運營提供良好保障。
7.建設專業的農產品運輸體系
運轉效率較低、物流發展落后、物流設施的總量過少、配送中心不健全是制約欠發達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相關部門需要合理利用當前交通飛速發展等優勢,構建一個物流園區、貨物貿易中心、貨物運送站、貨物受理點以及物流中心等五位一體的物流運轉站,以此來實現欠發達起區農村電子商務正常的運營和管理。
七、結束語
想要讓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電子商務實現進一步發展,當地群眾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農業基礎、地理位置、交通環境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努力擺脫物流運輸還有農產品供應鏈中各種問題的束縛,從而使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得到有效改善,進而提升農業人員整體的素質,最終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農業貿易體系。由于近些年我國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交通運輸系統不斷完善,從而為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許多大型農村企業也隨之開始出現。盡管如此,在某些地區仍舊存在有網絡信息傳輸不順暢、網絡基礎較為薄弱、農產品交易與信息化服務能力弱還有缺乏專業的管理制度等問題,而本篇文章以某市為例,對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時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制定出了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希望借此可以實現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村電子商務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錄升.對落后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問題的思考——基于貴州銅仁市電商產業發展分析[J].金融經濟,2019(24):47-49.
[2]羅慧媛.金融支持農村電子商務與互聯網整合發展研究——以欠發達地區榆林為例[J].北方經貿,2019(10):96-98.
[3]王文佳.農村電商發展影響因素與對策——以中部欠發達地區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9(12):129-132.
[4]何嘉揚,蘭青葉.欠發達地區電子商務創業型人才培養改革探索與實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4(01):43-46.
作者簡介:謝小燕(1975.02- ),女,漢族,籍貫:福建省浦城縣,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高校講師,單位:福建省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