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軍訓是《兵役法》規定的每一位高校學生所必須進行的國防教育,是大學的第一課,在軍訓中成立臨時黨支部可拓寬黨建覆蓋面,在新生第一課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抗“互聯網+”時代下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本文針對高校學生黨建進軍訓工作存在的一些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全面性提供路徑參考。
關鍵詞:軍訓;黨建;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
程[1]。軍訓是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養“四有”人才的一項重要措施,目的是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愛國熱情,發揚革命主義精神,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風,這也正是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2]。
從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后,“支部建在連上”便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它確立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也從此定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未來發展壯大的基調和底色[3]。軍訓既是立德樹人也是儲備兵員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支撐新時代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根基,將學生黨建工作融入軍訓連中,能起到傳承革命精神的作用,有助于強化軍訓目的,提高大學新生對黨的認識和理解,培養他們艱苦奮斗和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的精神。大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人才資源,也是實現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4]。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搖籃,在新時代擔負著為黨的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而學生黨建工作進軍訓就是新生培養工作的第一步,軍訓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例如傷病學生如何參訓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臨時黨支部進行解決。
一、學生黨建進軍訓工作存在的一些挑戰
1.基層臨時黨組織的人員組建
剛進大學的新生,只有極少數的個體是預備黨員或正式黨員,往往幾個班級只有一個,并且軍訓時大家都是分開的,休息時間也是以班級為單位,不具備太多的自由時間。學生也有學業要求,需要經常上課
學習[1]。
2.黨建進軍訓工作的時間與組織形式安排
軍訓期間,軍訓任務是排滿的,并沒有太多的集體活動時間,如何合理地安排時間,既能完成軍訓任務,又能使軍訓黨建工作保質保量,這是一個需要統籌安排的問題。同時,若以傳統的黨建活動形式在軍訓中進行,而不做適當地改變或引導,不但可能會影響軍訓效果,甚至可能會有脫離群眾,引起學生反感的危險[2]。
3.新時代下各種思想浪潮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同文化的滲透,學生們能接觸的思想種類越來越多,唯利主義和個人主義等不良主義者有所增多,甚至有個別學生以入黨為恥,對中國共產黨有諸多誤解和偏見,這都對我們的黨建宣傳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戰,也是學生黨建進軍訓工作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學生黨建進軍訓工作的一些對策建議
1.明確軍訓臨時黨支部的成立目的,新生黨員盡早聯系老黨員實行輪班制
成立臨時黨支部之前,要明確成立的意義是促進軍訓順利進行,加強新生對黨的認識和理解,發揮黨支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戰斗堡壘作用。同時,在新生黨員報到的第二天往往就進行開學典禮和開營儀式,這需要學院黨支部在新生報到點設立黨建工作站,接收黨員或積極分子的相關材料,并留下聯系方式,方便通過微信或QQ等形式進行溝通聯絡,并做統籌安排。在軍訓期間,設立黨員軍訓工作站,實行黨員輪流值班制,保證學生黨員有充足時間學習和工作。新生黨員則需要在軍訓期間嚴格要求自己,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做到軍訓連的標兵[3]。
2.從教官著手,探索黨建新形式、新路徑
軍訓期間,教官是引領新生思想價值導向的重要一員。我校新生教官是從較優秀的老生中選拔出來的學生教官,這需要我們從源頭抓黨建,提高黨員教官們的黨性修養,增加非黨員教官對我黨的認識,鼓勵更多黨員不止帶班導學,更可以帶軍訓連導學,通過選拔培訓,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官。教官可在平時軍訓生活中,宣傳黨規黨史,讓新生對中國共產黨有更深刻的認識[4]。
3.黨員協助教官管理傷病學生
軍訓時,往往因環境及個人身體狀況會出現部分傷病學生,而教官需要對正常學生進行軍事訓練而無暇顧及傷病學生。黨員可在平時軍訓時佩戴黨徽,對傷病學生進行入黨啟蒙,讓其對我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了解學生動態,批評部分因意志力不強而裝病的學生,并鼓勵他們入隊訓練,分擔教官工作量。同時還可讓傷病學生在軍訓時寫同學們的軍訓風采,以便于減少因傷病不能與同學們共苦的缺憾,有助于弱勢學生融入集體。最終整個臨時黨支部將形成教官、新生黨員和老生黨員三者結合的組織成員架構,保證軍訓期間各個角落都有黨員參與其中,團結群眾,更好地完成軍訓任務。
綜上所述,學生黨建進軍訓,有助于軍訓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新生思想價值的正確引導,有利于黨建工作的更快更全面開展。高校應探索多種黨建進軍訓的工作形式,做到因校制宜,主旨明確,提升黨建實效,為國家培養好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發言摘登[N].中國教育報,2014-12-31(006).
[2]曹鵬.新時代高校學生軍事訓練育人功能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9(05):46-51.
[3]李術峰.毛澤東“支部建在連上”思想源起及意義的政治學分析[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9,33(02):46-54.
[4]劉會薈,韓黎明.淺談高校大學生軍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17(04):132-133.
作者簡介,許家明(1994.10—)男,漢族,廣東電白人,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