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莎 張偉 賀天麟
摘要: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今天,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今國家相關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多個文件,提出“體醫融合”,逐漸形成新的健康理念。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也應當與時俱進,以新的理念來推動體育發展,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本文對體醫融合進行概述,分析了其面臨的問題,并重點探究了發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融合;體育;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引言
體育與醫學都與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體醫融合成為了關注焦點。但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兩者融合所產生的效果卻并不明顯。新形勢下,如何充分地發揮體醫融合的優勢,實現1+1>2,已然成為一項亟須解決的熱點問題,以下則是筆者就此的分析與論述。
一、體醫融合概述
“體醫融合”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提出的,很早以前美國就已經開始重視體育與醫學的有效融合,在這一方面展開深度研究,同時獲得專業論證與經驗。之后,我國也逐漸對此進行全面剖析,逐漸形成新的健康理念,并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體醫融合,顧名思義就是指體育與醫學融合,涉及多個方面的知識,包括運動醫學、營養學等,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新時代背景下,健康中國戰略繼續推進,體醫融合應用范圍及對象更加廣泛,既有社會大眾,又有教育教學,在展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以醫學手段為主,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全面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
二、體醫融合面臨的問題
由始至終,學生健康問題是各級院校最為關注的核心要點。針對高等院校來說,體育課程以及醫務室都是為學生健康服務的。而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引導者,目前也承擔起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重任。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體育課程在整個教育體系的地位更加突出,為了增強學生體質,高校體育課程類型越來越多,但部分體育教師存有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加大運動強度,即可提高體育訓練效果,未能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情況,這種情況下極易發生安全事故。經調查,現如今多數高校仍舊未能重視體育課程之后的醫療監督,只是簡單地制定了相關方案,并沒有完全地落到實處。在以往的校園管理模式中,體育、衛生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部門,雖然如今體育融合勢在必行,并深入教育領域,但在定式思維的作用下,目前這兩個部門并未形成共通,在具體工作過程中互動配合極少,甚至為零。絕大多數醫務室人員、體育教師都認為醫療就是醫療,體育就是運動鍛煉,無法實現真正的融合。歸根結底,造成以上現象的關鍵因素為“一體化”概念并沒有深入人心,缺乏協調共識理念,且未能結合實際情況建設、完善整個體系。
三、體醫融合推動學校體育發展的有效路徑
1.堅持“健康第一”,完善健康檔案
新形勢下,為了進一步貫徹“體醫融合”理念,高校開展體育課程、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健康第一”,充分把握融合的意義及現實價值,逐漸走出傳統模式的禁錮,創新教育教學手段,真正地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將健康運動教給學生,培養他們的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作為新時期高等院校,應主動探索新的路徑,對學生體質健康展開全面的評估,根據國家標準要求,進一步調整健康檢測方案。如M省某高校體育部門完成基礎數據整理之后,對該數據進行細致分析,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考慮特殊體質學生,針對性地制定健康運動處方,同時給予學生適宜的運動指導,堅持“健康第一”,體現體育運動的個性化,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另外,高校體育面向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校內教職工,完善師生健康檔案也是最為主要的一項工作。高校可從多個角度出發,定期對學生、教職工的體質狀況進行檢查,實現綜合評估,確保學生與教職工都能了解自身情況,根據針對性的運動建議進行調整,最終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2.加大培訓力度,組建優質團隊
學校體育發展進程中體育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新形勢下體育教師引導學生塑造良好體質及品質方面也發揮著一定作用。但通過調查并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可發現體育健康教育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規劃過于混亂,根本難以確保學生的健康體質。眾所周知,教師的能力與理念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要想貫徹“體醫融合”,新時期體育教師應及時更新理念,課堂上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健康知識,認識健康的重要性,還應強調良性發展,科學引導,增強話語權,端正學生的健康運動思想。為了充分發揮體醫融合的優勢,推動體育發展,高校應加大針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強化體育教師的健康教育意識,組建優質團隊。如S市某高校可將體育專業技能、運動醫學等整合到一起,共同形成培養體系,確保體育教師同時掌握體育、醫學,成為復合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授運動知識,并尤為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適量運動對人體健康有著正面的影響,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如今運動醫學刮起了一陣陣熱潮,為高校培養復合型體育教師提供一定借鑒與參考。
3.優化課程體系,促進體醫融合
長期以來,競技類、娛樂類運動項目是高校體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盡管目前體育課程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實際需求,但本質上卻仍舊未能真正地重視健康教育。新形勢下,高校必須及時優化課程體系,將健康教育的比重適當加大,重新界定體育要素及健康要素,并將其與運動實踐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認識科學鍛煉、強身健體的重要性。同時,校內體育部門與醫療部門應互動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如舉辦健康講座,以案例授課方式為主,宣傳科學鍛煉,或者是調整體質測評,將測評結果納入體檢報告當中,強化學生自身的意識,并針對性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學習到知識,掌握運動技巧,進而提高他們的體質健康。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實現體醫融合勢在必行,這也為學校體育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現階段高校應當充分了解體醫融合,把握其面臨的種種問題,從堅持“健康第一”、完善健康檔案、加大培訓力度、組建優質團隊等多個方面做起,持續探索新型路徑,構建融合平臺,創造體醫融合活力,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健康運動空間,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尹航.“體醫融合”背景下高等醫學院校體育特色項目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75-77.
[2]孫通,羅敦雄,陳潔星,高松齡.“體醫融合”背景下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2):55-58.
[3]柴仲學,周銀.體醫融合視角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226-227.
通訊作者:賀天麟 Email:37774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