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光
統編語文教材立足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提出了“語文要素”這一核心概念,并將此作為“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一條線索。所謂語文要素,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成若干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合理編排并有機呈現在單元導語、寫作、名著選讀、“補白”等板塊之中,由此構建層級序列較為清晰的課程內容目標體系。語文要素使每一個單元的教學要求更加明晰,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更加具體。因此,閱讀教學首先要理解語文要素,然后以課文具體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
“語文主題學習”倡導主題引領下的課內大量閱讀,強調“要狠抓每一個單元、每一個教材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教學落實”,要求教師摒棄面面俱到和繁瑣分析,少講多讀,追求“一課一得”。這些主張與統編語文教材“落實語文要素”“加大閱讀量”的編寫理念高度契合。由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緊扣教材特點,構建圍繞語文要素的主題學習,引導學生在文本比較閱讀、讀寫融合共生等語文實踐活動中隨文學習語文知識,訓練形成語文能力,實踐運用語文策略,自然養成學習習慣,落實語文要素,提升語文素養。下面以《女媧造人》中的想象教學為例談談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女媧造人》被編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單元導語中對語文要素的要求為:“本單元學習快速閱讀,力爭每分鐘不少于400字。閱讀時,盡量擴大一次性進入視野的文字數量,尋找關鍵詞語以帶動整體閱讀,提高閱讀速度。還要調動自己的體驗,發揮聯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這一要求明確了單元學習重點:一是學習快速閱讀策略,二是訓練聯想與想象能力。作為自讀課文的《女媧造人》,其功能定位為學生運用在教讀課中獲得的快速閱讀經驗與習得的聯想想象能力,強化練習,實現用“法”。作為神話故事的《女媧造人》,多數學生對其耳熟能詳,加之語言淺顯易懂,如教師僅囿于指導學生讀課文、學神話,教學未免過于膚淺、單薄。綜合考量單元語文要素、文本特質與具體學情,教師可以圍繞學習神話中的想象這一主題,立足文本,多方延伸,拓展閱讀,引導學生在把握文意中感受想象,在擴寫練習中體驗想象,在比較閱讀中深化想象,在延伸閱讀中放飛想象,培養想象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一、在把握文意中感受想象,隨文學習語文知識
知識是形成能力、提升素養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應盡量與閱讀、寫作教學相結合,學以致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這里的“隨文學習”指的就是將語文知識的教學有機融入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女媧造人》是作者根據古書中的相關記載演繹、擴充而成的一則神話故事,其中加入了作者豐富、大膽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現了神話的魅力。如何引導學生感受想象的特點,體會神話的魅力呢?筆者認為可以分兩步實施教學。
第一步,讀文言神話,感受想象。學生閱讀《風俗通》里有關“女媧造人”的兩則記載,結合相關語句了解古人對人類起源所做的想象,有女媧摶土造人,女媧甩泥造人,方法不同,造出的人亦有富貴貧賤之分,由此引導學生感受神話想象之大膽神奇的特點。
第二步,讀現代神話,豐富想象。學生運用在教讀課上習得的快速閱讀策略,對照文言記載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主要增添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能見出作者的想象力,注意圈點勾畫關鍵詞句來把握文意。在這一環節,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把握作者進一步想象的內容,感受豐富的想象既是大膽神奇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初步了解神話的特點。例如,抓住“荒涼寂寞”“莽莽榛榛”“非常孤獨”,體會女媧由于寂寞孤獨,因此造人的愿望油然而生,想象自然真實,符合人情;抓住“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高興和安慰”了解女媧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感受女媧慈祥善良的母親形象,情節真切感人,想象合乎情理。學生通過抓取關鍵詞句把握文章大意,在具體的語境中感受神話想象的特點。
二、在擴寫練習中體驗想象,訓練形成語文能力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語文知識,探究語文方法,形成語文能力,養成語文習慣,都應該通過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來實現。
為此,筆者設計了“擴寫神話,體驗想象”的教學環節。學生閱讀出自《淮南子》的文言神話《女媧補天》,借鑒課文寫法進行想象擴寫。首先,師生通過討論明晰想象的角度,比如補天的原因、過程、心理以及補天后人們生活的變化等;接著學生任選一個角度進行擴寫訓練;最后師生交流評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神奇性與合理性,深入感受神話的特點。
擴寫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想象,明白想象不是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而是以知識、生活經驗的積累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擴寫練習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想象,培養寫作能力。學生在擴寫練習中對女媧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鮮明、深刻的認識。例如對補天原因的想象擴寫讓學生體會災難的深重,感受女媧心系百姓、不怕危險的精神;對補天過程的具體描述更讓學生感受到女媧勇敢、善良的品質;對補天后人們幸福生活的想象描繪讓學生認識女媧辛勤付出的英雄壯舉。學生對女媧形象的再造,不僅是審美鑒賞,更是審美創造,使得學生心中的女媧形象更加具體、形象、豐滿。
三、在比較閱讀中深化想象,實踐運用語文策略
快速閱讀是實現大量閱讀的一種重要閱讀策略,是本單元的重點語文要素。閱讀策略注重體驗、練習、驗證,建立在閱讀方法之上,需要學生根據任務要求、文本特征、已有知識經驗等因素,靈活調節選擇的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提高閱讀理解水平與閱讀速度。快速閱讀既要有方法的指導,例如集中注意力,盡量連詞成句地讀,變“點式閱讀”為“線式閱讀”“面式閱讀”,還要有明確的要求,限制時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多而準確地獲取關鍵信息。快速閱讀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大量的閱讀訓練。
為幫助學生提高快速閱讀能力,筆者設計了“比較閱讀,深化想象”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快速閱讀3010字的《普羅米修斯》全文,7分鐘讀完,抓住關鍵詞句,及時捕捉信息,邊讀邊想:這篇神話與《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在想象上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閱讀比較,學生認識到希臘與中國雖然相隔萬里,但是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在想象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二者都是通過想象塑造了神通廣大、造福人類的英雄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人類英雄崇拜的思維模式,神話就是這種崇拜情結最直接的體現。這些想象的相同之處體現的是全人類相通的情意與智慧。當然,中國神話與古希臘神話也有著明顯的不同。比如,同是泥土造人,女媧用的是黃土,學生自然聯想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黃河,我們生活的土地是黃土地,我們都是黃皮膚。再如,同是英雄,女媧性格單一,形象完美,代表中國的神的形象:不食人間煙火、了卻凡人欲望,法力無邊、權力至上,更像“神”;而普羅米修斯性格復雜,形象豐滿,不僅有堅毅勇敢、無私奉獻的英雄光輝,也有自作聰明、固執己見等性格缺陷,可見希臘神話里的人物具有人的七情六欲,美中也有不足,更像“人”。這些不同的想象蘊含著獨特的民族元素,體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與鮮明的民族特色。無論是相同點還是不同點,神話都體現了人類超凡的想象。在比較閱讀中,學生求同探異,追根溯源,領略東西方文化差異,理解世界多樣文明,感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準確地把握神話這一體裁的特點。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既有聚合思維,也有發散思維,提升了高階思維能力。
四、在延伸閱讀中放飛想象,自然養成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受用一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也是一個人素養的形成過程。統編語文教材中語文要素的設計,十分重視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女媧造人》所在單元的“快速閱讀”“聯想與想象”既關注策略學習與能力訓練,又關注習慣培養。快速閱讀能力的養成是建立在大量閱讀實踐基礎上的,除了運用課文教學,還應該補充課外閱讀材料開展訓練。聯想與想象是重要的心智能力。初中學生思維活躍,發散性強,像《女媧造人》這樣富有想象力的文本比較容易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是將他們引向廣闊閱讀空間的橋梁,可以拓展閱讀神話故事方面的材料,將課內教學向課外延伸。
基于以上理解,筆者設計了本課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薦讀神話,放飛想象”,要求學生運用“快速閱讀”,選讀袁珂的《中國古代神話》與斯威布的《古希臘神話和傳說》,放飛想象的翅膀,感受神話的魅力。這樣的薦讀要求,一是引導學生將快速閱讀策略運用到自己的日常閱讀中,形成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神話時展開想象,養成聯想與想象的習慣。
上述《女媧造人》的教學,以學習神話中的想象為主題,巧妙安排拓展閱讀,學生閱讀了三篇文言神話、兩篇遠古神話,實現了課內的大量閱讀,通過反復訓練快速閱讀策略,重點學習想象手法,深入了解神話的特點,有效落實了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全面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