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以2009—2018年CNKI期刊數據庫中高校意識形態的相關論文為研究數據,運用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法,結合Citespace軟件繪制的知識圖譜,揭示了近十年中國高校意識形態研究領域的發文數量、載文期刊、發文作者與所在機構等方面呈現出的特點,指出當前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文獻計量
一、引言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要求“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新形勢,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在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下,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要戰場。目前對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背景與研究視角、關于高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與存在的問題的探究、關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路徑的探析,鮮有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進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為了厘清近十年高校意識形態研究領域的基本狀況、發展特點和當前的研究熱點,采用內容分析法和文獻計量法,利用Citespace軟件,對該研究領域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以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為數據源,以“高校AND意識形態”為主題詞,于2019年7月26日檢索2009—2018年近十年的文獻共計3736篇,對不相關的文獻進行剔除,最終選取3421篇文獻作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數據轉換,對機構、關鍵詞等進行合并清洗,分別進行文獻增長規律、研究機構與作者、研究熱點的分析,以準確把握中國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進程。
三、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結構特征
(一)期刊論文數量年度分布
通過對近十年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發文量的統計,可以整體把握該領域研究發展的情況。2009—2018年間中國高校意識形態研究論文在時間上呈現出階段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9-2013年)為成長階段,該階段的年論文數量在200篇以下,此時期論文總數為720篇,占總量的19.27%,但是論文發表量總體趨勢是在持續穩步的增長。第二階段(2014—2016年)為快速增長階段,這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新的考驗,同時也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路徑,變化帶來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向。第三階段(2017—2018年)為平穩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每年的論文數量均在600篇以上,表明高校意識形態在國內已處于共同重視研究階段。
(二)發文期刊統計分析
通過發文期刊類別及發文情況可以大致揭示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質量和層次。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3421篇論文發表在946種期刊上,其中教育類期刊有908種,發文3023篇,平均發文量3.3篇;政治類期刊有186種,發文261篇,平均發文量1.4篇;新聞傳播類期刊112種,發文126篇,平均發文量1.1篇;馬克思主義期刊有60種,發文54篇,平均發文量不足1篇。
核心期刊有95種,發文298篇,平均發文量3.1篇;CSSCI期刊有30種,發文63篇,平均發文量2.1篇。發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是《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158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72篇)、《思想教育研究》(61篇)、《學理論》(53篇)、《中國高等教育》(45篇)、《文教資料》(41篇)、《北京教育(德育)》(40篇)、《黑龍江高教研究》(36篇)、《才智》(32篇)和《思想理論教育》(30篇)。
可見,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發文期刊的類別較多、分布較廣,主要以教育類期刊為主。核心期刊的種類偏少,平均發文量尚可,說明論文水平和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
(三)高校意識形態研究作者、機構分析
中國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發文量最多的是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的王淑芳(8篇),其次是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的黃蓉生(6篇)、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的朱繼東(6篇)、長春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的陳愛梅(6篇)、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劉佳(6篇)。
十年內,一共有1217個機構進行了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同一機構的不同部門歸屬為一個機構),從發文量來看,排在前五的研究機構為武漢大學(52篇)、東北師范大學(38篇)、西南大學(37篇)、新疆師范大學(30篇)和桂林理工大學(29篇),各高校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進行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工作,可以認為這些機構是中國高校意識形態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
通過Citespace軟件生成研究機構合作的知識圖譜,可以得到,最大的合作網絡包含14個機構,占整個網絡的6%,該合作網絡以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核心,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組成了合作網絡,其次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核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等組成了合作網絡。
(四)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對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煉,高頻度關鍵詞能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利用Citespace軟件形成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選擇同一年內出現頻次前50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采用最小樹算法對網絡進行裁剪。可以得到,“高校”和“意識形態”作為檢索關鍵詞出現頻次是最高的,分別為870次和810次,其次“思想政治教育”(446次)、“大學生”(434次)、“思想政治理論課”(233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19次)、“新媒體”(169次)、“對策”(169次)、“主流意識形態”(134次),以上關鍵詞反映了近十年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熱點。
(五)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演進趨勢分析
突現詞是指在短時間內頻次相對增長率較大的詞,利用Citespace生成突現詞圖譜,包括突現詞、突現強度、起止時間等信息,結合對相關文獻的進一步研讀和分析,可將中國高校意識形態的研究劃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2009—2012年、2013—2015年、2016—2018年。
第一個時期(2009—2012年),這個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突現強度最大,高達51.6373。該主題詞代表了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重要方面,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①,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同時“社會思潮”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突變強度也較大,分別是9.7673和9.1756。綜合來看,高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打造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實現對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治理能力,是這個時期高校意識形態研究前沿。
第二個時期(2013—2015年),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②。這個時期,學者們以“中國夢”為切入點,探討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從起止時間來看,這個時期,學者們對新疆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的關注度從2010年一直持續到2015年。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工作,新疆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著新疆的穩定、新疆的發展和新疆的未來③。
第三個時期(2016—2018年),伴隨著慕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這個時期的學者主要探討慕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所帶來的挑戰④以及如何利用慕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同時以新媒體和自媒體為出發點,研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構建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好新媒體這個介質,有效地拓展溝通平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實效的研究。“自媒體”和“慕課”一直從2016年持續到2018年,成為延續至今的最新研究前沿。
四、結論
1、發文時間方面,高校意識形態研究大致經歷了成長階段(2009—2013年),快速增長階段(2014—2016年)和平穩發展階段(2017—2018年)。
2、載文期刊方面,高校意識形態研究發文期刊的類別較多、分布較廣,主要以教育類期刊為主。
3、研究力量方面,高校意識形態研究以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要研究基地,由高校教師、碩博士研究生等為主要研究群體,形成了以武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為核心的兩大合作網絡。
4、研究演進趨勢方面,第一時期(2009—2012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打造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實現對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治理能力的研究;第二時期(2013—2015年)探討“中國夢”在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博弈主動權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對新疆高校意識形態展開研究;第三時期(2016—2018年)利用慕課和新媒體技術,探討高校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機遇以及實踐。
[注釋]
①曹迎春.關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學周刊,2018(10):185-186.
②百度百科.中國夢(習近平提出的指導思想)[EB/OL].[2019-08-2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A2%A6/60483?fr=aladdin.
③朱西括.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新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J].黑河學院學報,2018,9(3):1-3.
④陳雨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的發展境遇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