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池
【摘要】筆者從高中就讀文科班,到大學中文系畢業,再到普通高中執教語文,掐指一算,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多年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切身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深刻認識到“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21-01
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新知,增長才干,提升能力,跟上時代,創造美好未來。
從文化經典《禮記·學記》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到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學習之道,以便更好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和加強自身修養。
《勸學》和《師說》都是我國古代探討學習問題的名篇?!秳駥W》是兩千多年前荀子對學習問題的樸素認識,《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陋習的批評。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的教學思想專論,比較全面而又系統地論述了他對教育和學習的一系列觀點和主張。高中課本里的《勸學》是節選。選文第一句,就開宗明義,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然后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文章第二段從正面設喻,論述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文章第三段采用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闡述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達到目標。文章第四段運用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闡明學習的方法態度:積累、堅持、專一。本文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因為比喻能使抽象的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讓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從而提高表達效果。第2段、第3段和第4段都運用了比喻論證,因為比喻說理能將道理說得透徹,具體深入,使人信服。本文還能靈活運用論證方法。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2、3段是先論證,最后點明論點;第4段是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是先正后反,有時是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梢哉f這是我們學習寫作議論文的典范。
《師說》是一篇論述從師學習必要性的文章。它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作者欲匡正時弊高揚“崇師”風尚的非凡勇氣和精神。文章第1段開頭提出觀點“古之學者必有師”。接著概括而又明確地點出了教師的性質和作用,然后闡明了擇師的原則,闡述了從師的道理。第2段以第1段立論為基礎,以事實為論據,從反面展開反駁,連用三組對比,對“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進行批評。一是把“古之圣人”的“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的“恥學于師”作對比,指出造成“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從師與否。二是把為子擇師與自己恥師作對比,諷刺士大夫在從師問題上學小遺大。三是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的恥于從師作對比,進一步諷刺士大夫之流虛榮自誤、迂腐可笑的思想行為。這樣層層對比,深刻揭露了當時“恥學于師”的陋習。第3段以圣人孔子為例,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系,從正面論證自己立論的正確。第4段贊揚李蟠“能行古道”,點明作《師說》的原因。
一千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人在重復著唐人同樣的錯誤,社會上不尊師重道的事情時有發生,有的家長袒護孩子,不辨是非,不明真相,動輒辱罵老師,更有甚者,大打出手,損害教師的身心健康;有的學生課堂上和老師頂嘴甚至圍攻老師;有的學生在路上碰見老師如同陌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何嘗不是寫給新時代的我們的呢?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恒久價值,使這篇文章歷久彌新,成為經典。
那么,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終身學習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終身學習就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即我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或者“學無止境”。
在特殊的社會、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終身學習理念得以產生。它具有終身性、全民性、廣泛性、靈活與實用性等特點。終身學習啟示我們樹立終身教育思想,使學生學會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的、不斷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學以致用的和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
為什么當今社會要大力提倡終身學習呢?
大家不妨先賞讀清代文學家張潮《幽夢影》中的一段話:“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边@里作者把讀書比喻成賞月。先說少年時讀書閱歷尚淺,讀書時就像從縫隙中窺視月亮,只是覺得好玩,還不能全面領會書中的旨趣和美妙。再說人到中年閱歷漸深,這時讀書就像站在庭院中賞月一樣,讀書的主動性增強,意境能夠領略并懂得以書來陶冶性情了。后說人到老年,讀書就像站在高臺上玩賞明月一般,心中毫無掛礙,有時就分不清是人在書中,還是書中說的就是曾經的自己。這都表明閱歷的淺與深,決定了讀書體會的淺與深。
同樣是一輪明月,由于少、中、老三個人生階段的年齡和閱歷不同,“隙、庭、臺”觀月地點有別,“窺、望、玩”月的方式各異,所看到的情景和收獲就大相徑庭。前者僅可觀其一二,中者只能略知大概,惟有后者,站在高臺上,眼界開闊,便能深得其精髓。
學習作為一種獲取知識、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二十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自主學習已是人們不斷滿足自身需要、充實原有知識結構、獲取有價值信息,并最終取得成功的法寶。所以,人們必須身體力行,持之以恒,活到老學到老,做學習的主人,做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