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星
主持人:指數繼續震蕩,板塊個股雖然也保持局部性的熱絡,但強度相比前幾周有所遞減,泛舟感覺呢?
泛舟:怎么說呢,你說得也沒錯,不過我覺得應該這么理解,就是前幾周有單一強勢票作為標桿,眾小弟玩的很嗨。本周標桿沒了,板塊和個股很散,雖然有肉,都不大,都很猥瑣。
主持人:這表示什么呢?
泛舟:主導資金試盤總是失敗,人氣下滑導致接力資金不夠,如此當前者也都開始以觀望為主時,微型周期冰點就出現了。目前整個市場正朝這一趨勢運行。
主持人:這又和指數無關,最近滬指還是比較強的,但熱點持續性沒有前幾周強了。
是不是也和創業板走弱有關,你前一陣子一直在提醒注意創業板風險,上周也斷言調整沒有結束。
泛舟:是的,創業板指數不行,這個問題三周前都和大伙詳細說過了,至今已經跌去了近300點,而且中期還尚未見底。但整個下跌的過程中,依然熱點不斷,那都是因為錢還在,每天的量堆著,這些資金總要找出口,所以熱點可以不斷地輪動下去。
主持人:最近市場中還能關注哪些東西呢?
泛舟:投資者選股的原則依然是“三低,一高”,低價、低位、低估值,高成長。三低具備爆發力,一高屬于強趨勢最佳選擇范疇。
主持人:強趨勢不就是你這次課上聊的趨勢戰法之一么?
泛舟:沒錯!對于強趨勢,大家在這個環境內別太苛求高度,兩周多的時間,觸發了多少,成功率多少,也不用我講,大家自己能看到,如果此時你再剔除創業板的品種,再嚴格按照短線幾不買的原則,基本可以做到出一次手,就有一次收獲。交易中間度的把握,要靠你自己千錘百煉。此時選股已經不是問題了,一買一賣才是體現你綜合戰斗素養的地方。
主持人:短期指數見不著任何起來的跡象,難道就這么磨下去了?
泛舟:磨下去也沒啥不好,指數不要大漲就不會大跌,量能維持住,指數在箱體內運行是最佳的狀態,我覺得創業板這塊短期可能再洗一次就要抽了,但中期尚未見底,大家還是悠著點,局部熱點輪動會成為一個常態。
主持人:本周市場繼續延續著“每周一歌”的節奏,反復尋找低位板塊的機會。但是也確實像蕭蕭分析的那樣,無法形成合力,3500點真的不太好過。
海風若雨蕭蕭:3500點不好過其實是由政策面決定的,而并非是單純的技術面信號,市場強拉“人獸”,其實跟強拉那兩個緋聞券商也沒什么區別,這套把戲一再的上演,也就是騙騙新手而已,大金融能夠抬升市場的水位,但是只靠大金融抬指數意義不大,“漂亮的50和要命的3000”,那種行情的結果2018年不也驗證過了嗎?所以三季度行情還是按照時間換空間這種模式進行。7月初沖擊3458點以來,已經30個交易日,市場的低點從3150點區域已經逐步上移到了3250點區域,但是高點一直未能得到拓展,這與我們研判的類似4-6月的行情是相符的。當然,我認為最終的方向是向上,而現在是在不斷地夯實市場基礎的過程,轉折點的時間周期窗口指向9月25日,也就是三季度末。今年疫情全球性流行后,史上最強的貨幣寬松決定了市場是易漲難跌的,目前我們的政策“收一收”也是暫時的,經濟明顯是個弱復蘇,難道還會回到10年前8%的平均GDP增速不成?所以政策“收一收”和政策“緊一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主持人:熱點不好把握,主線不明。
海風若雨蕭蕭:現在階段市場反復尋找低位滯漲板塊炒作,受限于成交量不足和板塊投資邏輯限制,連續性都不會很好,上周的農業種植到本周的電力類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市場又進入板塊熱點匱乏,難以形成賺錢效應的階段。這種環境下,市場抱團消費趨勢又有抬頭現象,譬如說本周5000億的醬油又創了歷史新高。
主持人:指數波動劇烈,似乎遙遙欲墜。不少人開始看空了。
驕陽:回頭看2015年的1月30日,那個結構頂背離疊加雙頂,量能更是絕對扣高,嚇人不?后面跌了幾天?是不是又上去了?所以技術分析只能反映市場一時,大的方向還要看市場背后有沒有更深的邏輯,有的話,大概率短線調整后還是會漲,沒有的話,那就讓空頭們發揮吧。單純看技術,就算下跌,指數短期有3200點一線的頸線支撐,下面有60天線絕對超過20天的扣低,暫時就算下來,也不足以改變趨勢。注意到沒,不少有價值的行業核心品種繼續被資金加持。
主持人:但也有不少品種估值高了。
驕陽:估值相對合理的核心資產未來一定會走自己的路,和指數關系不大。就算跟著指數出現調整,也是長線布局的機會。但是絕大多數邊緣股票就說不準了,這大部分品種就看游資臉色吧。
主持人:指數你上周說了,短期確實不利于多頭,大的調整沒來之前,布局也是難受,等待還是難受,這個階段如何尋找后面可能啟動的板塊?
驕陽:比如航天軍工,本周出現了明顯調整,但是你看看一些龍頭,10周線走壞了嗎?沒有。那么選擇符合戰法結構的品種在10周線附近關注不就可以了嗎?其次本周不少低估值品種有脈沖走強,核電和電力其實就是這種邏輯,從絕對估值來看,核心傳媒股目前不少估值在歷史最低點附近,調整空間有限,上漲空間明顯,這塊也是可以密切關注的。如果再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來看,這個長期肯定是沒問題,但是到了這個位置確實不好做了,這個時候考慮后期增長,就要注意歐洲市場收入占比相對較高的,因為今年歐洲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會超過我們。再比如設計類公司,本周出了個強勢品種,短期連續大漲了50%,整體設計類板塊估值也是極低,很可能受到刺激而補漲。還有蘋果產業鏈,這個更不用我多說了,未來兩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