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語
在2020年中報季開啟不久,藥明康德就率先交出了營收和凈利高增長的“成績單”。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31億元,同比增長22.68%;實現歸母凈利潤17.17億元,同比增長62.49%。
因為疫情沖擊,藥明康德的業績表現無疑處在兩市的頭部方陣。也是因為疫情影響,藥明康德的業績表現實際沒有體現出自己的“真實實力”。作為醫療服務行業的龍頭,藥明康德的“一站式”新藥研發服務平臺優勢依然獨具一格、領導行業,其“疫情后”的業績表現有望更進一步。
從上市至今,藥明康德的龍頭地位就不斷被市場確認,公司市值目前已超過2500億元,排在醫療服務行業的第一位。
當然,藥明康德也確有這樣的業績與之匹配。據公開資料顯示,藥明康德的主營業務主要分為中國區實驗室服務、CDMO/CMO服務、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四大板塊。在今年前6個月,這四大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7.80億元、21.62億元、7.82億元和5.0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47%、25.83%、10.12%和5.92%。整體來看,藥明康德的主營收入合計為72.23億元,同比增長22.66%。但實際上,這并不是藥明康德的真實“水平”。
眾所周知的是,今年一季度期間新冠疫情肆虐,造成了全球經濟停擺,A股中七成以上的公司都未能幸免,它們的凈利潤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負增長甚至虧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藥明康德的中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受到了影響。并且到了第二季度,公司的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兩大板塊也遭到沖擊。但即使這樣,藥明康德的凈利潤在今年上半年仍實現了62.49%的同比增長。
這就是說,若剔除新冠疫情影響,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應比62.49%的數值高出許多。藥明康德去年各板塊的業績表現可以作為佐證。據公司去年年報顯示,藥明康德的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和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兩大板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63億元和10.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9.79%和81.79%。因此可以預期,當新冠疫情過后,藥明康德的業績有可能往前再跨一大步。
藥明康德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目前,全球大多數的醫療服務公司集中于新藥研發的某一階段,如臨床前CRO、臨床試驗CRO、CDMO/CMO等。從行業增長空間來看,在大型制藥企業外包比例提升、中小型制藥公司需求增長的情況下,有望使全球醫療服務行業保持較快增長。
以CRO行業為例,據Frost&Sullivan統計,2014年全球CRO市場規模(臨床前和臨床)約為322億美元,2018年增長至464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全球CRO市場規模將達761億美元。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CRO市場,中國的CRO行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2014年中國CRO市場規模(臨床前和臨床)僅為18億美元,到2018年達47億美元,預計至2023年將達172億美元。由此,中國CRO市場正在超預期成長,這為行業企業創造了巨大機遇。
而作為行業內為數不多的“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服務平臺,藥明康德有望全面受益。公司順應新藥研發項目從早期開始不斷發展的規律,在早期階段便為客戶賦能,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任,在行業內享有卓越聲譽。從“跟隨項目發展”到“跟隨藥物分子發展”,在項目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不斷擴大服務,進而在產品后期開發及商業化階段可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這將持續驅動業務增長。
同時,藥明康德通過賦能創新建立了競爭對手難以復制的護城河,而這也有助于公司更好的預測行業未來的科技發展及新興研發趨勢,抓住新的發展機遇。不僅如此,藥明康德還在不斷擴大研發投入,以最近的三個報告期為統計區間,藥明康德在去年年度、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研發支出分別為5.90億元、1.26億元和3.3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24%、12.5%和36.87%。另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藥明康德共擁有 22824 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有18684名,占比80%以上,這一數據要遠超行業的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藥明康德位于成都的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進一步增強了公司中國區實驗室服務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