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
哪里有汽車,哪里就有滬光線束!如今滬光股份離這一愿景又邁出了關鍵一步。近期,專注于汽車線束市場20余年的滬光股份于8月18日正式登陸A股市場。汽車線束是汽車的中樞神經系統,是汽車能源、各種信號輸運的載體,它把中央控制部件與汽車控制單元、電氣電子執行單元、電器件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汽車電器電控系統。它的重要作用對于整個汽車來說不言而喻。滬光股份就是這樣一家設計、開發、生產及銷售“汽車中樞神經系統”的企業。
滬光股份自199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境內外領先的汽車制造商提供優質的汽車整車線束產品及服務。經過多年發展,依托領先、成熟的智能制造及自動化生產管理系統、靈活的同步研發設計與產品開發實力、嚴格的產品質量標準及精準可靠的供貨能力,公司已發展成為汽車線束行業中具備領先市場地位的智能制造企業,取得了境內外汽車整車制造商的高度認可。
此次公開發行股票,滬光股份每股發行價格為5.30元,發行股數不超過4,01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10%,預計募集資金凈額16,962.91萬元,這些資金將全部用于公司整車線束智能生產項目與新建自用全自動倉庫。
上世紀末,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經濟水平與工業化程度快速提升,汽車產業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用日益凸顯。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在2009年之后,我國逐漸成長為舉世矚目的世界汽車大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此后,我國汽車銷量以9.83%的復合增長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至2017年,我國汽車銷量高達2887.89萬輛,連續九年位列全球汽車市場第一。
整車市場的迅速擴大,帶動了行業上游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騰飛,汽車線束作為汽車的中樞神經系統,自然也受益良多。但與此同時,我國汽車行業智能化程度較低,在生產效率與成本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滬光股份認識到這一問題后,敏銳地抓住了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自2008年起,公司前瞻性地將信息化及自動化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及生產制造,致力于以機器換人,由制造型企業向“智”造型企業轉型升級,并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滬光股份積極響應,以智能化制造、智慧化管理為目標,以工業4.0為標準,利用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備、智能物流系統、物聯網、信息化等技術,實現了高效、準確、低成本的自動化倉儲、物流、加工及裝配系統,并根據生產流程定制化地設計了智能制造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公司的汽車線束智能工廠于2017年 被工信部評為全國97家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之一。
為了提升公司“智”造能力,滬光股份在高端人才與研發投入上從不吝嗇。截至2019年末,滬光股份擁有研發人員311名,占非生產人員的比例約為47.48%。最近3年,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研發費用分別為5,232.13萬元、6,127.83萬元及7,465.88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4%、4.06%及4.58%。這也讓公司獲得了“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與江蘇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的稱號,同時公司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48項,并擁有4項軟件著作權。
此外,在滬光股份“智”造型企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下,公司業績也持續向好。2017年至2019年,滬光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139,877.22萬元、151,022.56萬元和163,179.32萬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268.73萬元、10,120.15萬元和10,135.81萬元。目前,滬光股份已在全球形成良好的市場聲譽及品牌影響力,是目前為數不多進入大眾汽車集團、戴姆勒奔馳、通用汽車集團、奧迪汽車集團、寶沃汽車等全球汽車整車制造廠商供應商體系的內資汽車線束企業之一。
面對未來,滬光股份表示,公司致力于為世界范圍內的高端汽車整車制造商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并逐步成為汽車線束行業的全球領航者。全球化與智慧化是公司發展的兩大戰略方向,也是實現公司長遠愿景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