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皓月


【摘?要】?目的:探討米非司酮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不同劑量藥物的療效差異。方法:將96例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12.5mg/d米非司酮)和對照組(5.0mg/d米非司酮)各48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肌瘤體積和子宮體積均顯著縮小(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肌瘤體積[(19.91±2.64)mm3<(28.06±1.93)mm3,t=5.093]、子宮體積[(99.82±10.61)mm3<(148.37±9.89)mm3,t=5.281]、子宮切除率(2.08%<18.75%,χ2=7.144)以及陰道出血發生率(4.17%<16.67%,χ2=4.019)相對更低(P<0.05),而誘導絕經成功率(84.43%>62.50%,χ2=6.544)相對更高(P<0.05)。結論:應用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過程中,12.5mg/d的劑量是更好的選擇,能夠安全、有效的抑制子宮肌瘤生長,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米非司酮;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療效
文章編號:WHR201910183
子宮肌瘤是一種婦科生殖系統疾病,常見、多發于圍絕經期女性。處于圍絕經期的女性,生殖系統器官逐漸衰老,卵巢出現功能衰退,引起機體內分泌,異常改變。而子宮肌瘤的形成與增殖,與雌激素的分泌有關[1]。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中,應用米非司酮,用于抑制雌激素分泌,同時達到誘導絕經的效果,防止子宮肌瘤的持續生長,促進肌瘤組織萎縮,進而有效治療疾病,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療的過程中,藥用劑量的選擇十分關鍵,影響子宮肌瘤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應該嚴謹予以把握[2]。本研究探討了米非司酮在96例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的療效差異,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6例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患者年齡為46~54歲,平均年齡(50.12±2.63)歲。對照組中,患者年齡為45~55歲,平均年齡(49.73±3.19)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觀察組中,經過超聲檢查和宮腔鏡檢查后,測量子宮與肌瘤體積大小(多發性肌瘤患者,記錄最大體積)。在患者月經來潮第1天,使用米非司酮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02)12.5mg/d,口服用藥。
對照組中,經過超聲檢查和宮腔鏡檢查后,掌握子宮與肌瘤的具體情況,在月經來潮第1天,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d。
1.3?觀察指標
1)子宮與肌瘤體積:經過3個月的治療,再行超聲檢查,檢測子宮與肌瘤體積大小,比較治療前后的變化。2)誘導絕經情況:隨訪6~12個月,調查了解患者的絕經情況,統計成功誘導絕經的患者比例。另外調查兩組患者的子宮切除和陰道出血情況,統計接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比例和發生子宮出血的患者比例。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與肌瘤變化
在應用米非司酮治療期間,觀察兩組患者的子宮體積與肌瘤變化。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
觀察組中,成功誘導絕經的患者比例(85.43%)高于對照組(62.50%),而接受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比例(2.08%)和發生子宮出血的患者比例(4.17%)低于對照組(18.75%和16.67%)。見于表2。
3?討論
圍絕經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時期,標志著女性的生殖能力衰退、喪失。在絕經前后,女性機體會出現內分泌的異常變化,表現為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往往會引起月經改變、泌尿與生殖道不適以及血壓升高等軀體癥狀,增加各類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增加其心理壓力。在女性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發生風險相對較高,顯然與機體的內分泌失調有關。手術是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著較高的安全風險,臨床應用有著諸多限制[3]。因此,在絕經期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中,建議采用藥物治療方法,應該結合患者的生理特點,合理選用藥物和控制藥用劑量。
子宮肌瘤患者在絕經后,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子宮肌瘤會出現停止生長、萎縮等情況。因此,誘導絕經是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有效途徑,選用米非司酮作為治療藥物,能夠對雌激素產生拮抗作用,抑制孕激素的活性,進而達到誘導絕經的目的,有助于抑制肌瘤生長。隨著機體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降低,肌瘤的生長機制會受到破壞,進而促進肌瘤縮小[4]。與此同時,在米非司酮的作用下,能夠減少肌瘤血供,促進肌瘤萎縮,在無創、安全的條件下,有效治療疾病。經過米非司酮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縮小,手術治療風險也可以明顯降低。而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療絕經期子宮肌瘤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米非司酮的應用劑量,兼顧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根據不同劑量米非司酮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然后從中選擇療效更優、安全性更好的藥用劑量[5]。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接受米非司酮的治療中,觀察組選擇12.5mg/d的應用劑量,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子宮體積由(191.45±22.93)mm3降低至(99.82±10.61)mm3,肌瘤體積由(45.71±12.04)mm3降低至(19.91±2.64)mm3,85.43%的患者成功誘導絕經,2.08%的患者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治療期間,4.17%的患者發生陰道出血。而對照組選擇12.5mg/d的應用劑量,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子宮體積由(191.82±25.64)mm3降低至(148.37±9.89)mm3,肌瘤體積由(45.96±11.83)mm3降低至(28.06±1.93)mm3,62.50%的患者成功誘導絕經,18.75%的患者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治療期間,16.67%的患者發生陰道出血。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效果更好,說明12.5mg/d的米非司酮應用劑量是更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中,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有效誘導絕經,抑制肌瘤生長,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藥用劑量的選擇,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建議使用12.5mg/d劑量米非司酮。
參考文獻
[1]?鄭立.小劑量米非司酮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效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9,41(03):90-92.
[2]?楊林.他莫昔芬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圍絕經期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09):1629-1630.
[3]?劉艷.米非司酮不同劑量對圍絕經期子宮肌瘤誘導絕經的治療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3):159-160.
[4]?趙利利.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在圍絕經期子宮肌瘤誘導絕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10):117-118,121.
[5]?葛玉珍.米非司酮聯合孕三烯酮對圍絕經期子宮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03):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