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工程,在明確灰巖地區地質特點的基礎上,對灰巖地質可能對樁基施工造成的影響和解決措施進行深入分析,包括持力層、人工挖孔樁、鉆孔灌注樁和沖孔灌注樁,旨在為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工程施工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樁基施工;施工影響;解決措施
在灰巖地區中,由于它的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發育有土洞、巖溶(包括溶槽、溶洞和溶溝等)、構造帶(包括斷層和裂隙),并且地區中的地下水較為豐富,嚴重時還存在地下暗河通道,所以會對樁基選型及施工造成很大影響,產生質量問題與隱患及安全事故。特別是對于大型建筑物,若對實際的巖土工程條件沒有正確且深入的認識,在實際施工中不僅要對樁型進行多次更換,而且還會產生嚴重的隱患,導致經濟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在確定灰巖地區中地質特點的基礎上,對不同樁基類型施工時存在的困難進行分析,然后結合施工條件制定有效的措施,以此保證施工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的施工質量。
1、灰巖地區地質特點
通常情況下,在灰巖地區中,地層主要分成以下幾種:其一,人工填土層;其二,巖層,以灰巖居多,斷層和巖溶較發育,且基巖的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溶蝕;其三,殘積層,因灰巖被風化形成,大多處在可塑和流塑的實際狀態,而且與巖石相接觸的部位由于受到水的影響而處在流塑狀態;其四,沖積層,分布有粘土、粉土與砂礫,覆蓋層的厚度相對較大,以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產物為主[1]。
在灰巖地區中,巖溶發育有一定規律可循,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從上至下,從強到弱,在基巖的表面可以發現溶槽和溶溝,在淺層發育比較顯著,局部表現為從上至下的串珠,而深層主要是古老溶洞,實際分布相對較少,大多與溶洞相連;其二,淺部填充物相對較多,而深部較少,大多是全部或者是部分填充,局部不填充,填充物主要處在流塑狀態和可塑狀態;其三,構造裂隙較發育,區域地下水的活動較為頻繁。
灰巖地區中,地下水按照具體的存儲情況及介質,可以分成下列幾種類型:其一,存儲于沖洪積層和殘積層中的地下水,其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其二,存儲于下伏溶洞及暗河中的地下水,屬于巖溶裂縫水,水量較為豐富,且具有良好的連通性。
2、灰巖地質對樁基施工可能造成的影響與解決措施
2.1持力層方面
因灰巖地區中的殘積層和沖洪積層都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所以當孔隙水較為豐富時,無論是土層強度,還是深基坑支護,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所采取的降水措施將對周邊建筑造成影響,而且土洞的發育將會影響到土層自身穩定性。基于此,在潛水較為豐富和土洞發育情況下,灰巖地區不可采用天然地基。因巖溶發育,如果樁基處在溶洞頂,則當頂板實際厚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會產生質量隱患。對此,在灰巖地區中,應在詳細了解各項資料的前提下,選擇適宜的基礎形式。采用樁基礎時,應做好超前鉆探,確定樁底及其上部巖溶實際發育狀況,樁底標高確定應保證結構安全,對于深基礎所用降水措施,應充分掌了解現場的水文地質條件,同時論證所用降水方案是否可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帷幕降水。
2.2人工挖孔樁與鉆孔灌注樁
人工挖孔樁由于能輕松且準確的判斷出持力層,并便于沉渣控制,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而將其運用到灰巖地區時,則存在下列困難:
(1)當殘積層和沖洪積層含有孔隙水時,會產生涌水、流砂與流泥,對成孔與護壁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未經處理盲目施工將產生質量隱患,對施工安全造成影響。
(2)裂隙水和巖溶水的存在極易產生涌水[2]。
(3)巖溶中的充填物會對護壁自身穩定性及開挖施工安全造成很大影響。
(4)因地下水具有良好的流通性,所以在澆筑和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鉆孔中水量較大,會使混凝土的水灰比產生明顯變化,或導致砂漿大量流失,導致樁身松散或發生離析。
對于鉆孔灌注樁,尤其是大直徑鉆孔樁,不僅工程進度很快,而且基本不會受到地下水的影響,對施工安全有一定保證,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但如果在灰巖地區中使用鉆孔樁,則會有以下困難:
(1)地層軟弱,導致塌孔,包括處在流塑和軟塑狀態下的凝泥層與地下水較為豐富的殘積層[3]。
(2)在巖溶中進行施工時,較易產生卡鉆與掉鉆,并且巖溶中的護壁還有很大難度,容易使混凝土產生大量流失。
(3)灰巖由于硬度很大,所以嵌巖和從巖溶頂層穿透的難度都很大。
(4)在實際的鉆進施工過程中,孔洞會沿著基巖面產生傾斜。
(5)孔底沉渣的控制難度較大。
針對以上采用人工挖孔樁和鉆孔灌注樁時存在的困難,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處理:
(1)當需要在軟弱層和溶洞中進行施工時,可在成孔時進行跟進套管護壁。
(2)在巖石層中進行鉆進時,應在預鉆孔后實施跟進鉆進,也可直接采用沖孔的方法進行成孔[4]。
(3)在溶溝、溶洞與溶槽當中進行施工時,先預埋塊石,使鉆頭作業面上的強度達到均勻,避免成孔后產生傾斜。
(4)切實加強施工管理,使孔底沉渣的清理達到徹底,避免沉渣對成樁后樁基完整性造成影響,導致斷樁。
圖2? ?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
2.3沖孔灌注樁
沖孔樁由于沖擊能力較大和較強的穿透力,可以從巖溶頂板中輕松的穿過,而且基本不會受到地下水的干擾和影響,無論是樁長還是樁徑,都比較靈活,是灰巖地區中比較理想和可行的成樁形式,其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然而,在施工中也存在一些困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當在軟弱層中進行施工時,泥漿護壁難度相對較大,特別是在巖溶中進行護壁后,容易產生塌孔的現象[5]。
(2)在溶槽與溶溝中進行施工時,容易卡鉆,在巖面上產生傾斜。
(3)沖斗持續沖擊作用將使樁尖部位的持力層發生松動。
(4)孔底沉渣的清理比較困難,會使樁端的承載力下降。
針對以上困難,在施工中應采取以下措施:
(1)在軟弱層和溶洞中進行施工時,可利用套管進行護壁。
(2)在溶槽和溶溝中進行施工時,可通過對塊石的預埋使作業面強度保持均勻,用于防止孔斜與卡沖斗等現象的發生。
(3)在終孔的部位進行輕沖,利用跟進探頭實施孔底清渣,并借助計算機對孔底沉渣情況進行檢查和判斷。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在灰巖地區中實施基礎方案選擇與施工都有很大的難度,應充分掌握場地內的地質條件與水文地質,對不同的復雜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影響開展全面分析,以此選擇適宜的基礎形式,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通過對不同基礎方案的分析和對比,端承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當降水可以取得成功時,采用人工挖孔樁不僅成樁速度較快,而且經濟合理;如果降水無法取得成功,則可對鉆孔與沖擊樁進行適當的結合,以此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葉枝春.巖土工程勘察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對樁基施工的影響及相應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19,10(15):201.
[2]劉智,何國亮,韓懷卿.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對樁基施工的影響及相應措施[J].民營科技,2010,12(10):313.
[3]辜曉燕.巖土工程勘察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對樁基施工的影響及相應措施[J].廣東科技,2010,19(10):183-184.
[4]許占峰.灰巖地區復雜地質條件對樁基施工的影響及相應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29):294.
[5]王洪濤,吳艷玲,劉家幫.淺議灰巖地區地質條件對樁基施工的影響及措施[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3(32):263.
作者簡介:
喻斌(1986-),男,本科,工程師,漢族,籍貫:江西南昌,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和地基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