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廣玉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院,安徽 六安,23700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癥之一,以往臨床主要采用傳統的前鼻孔填塞法,病情嚴重者則采用后鼻孔填塞法,伴隨社會經濟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的普及為鼻出血臨床治療再創新高[1]。
內窺鏡下等離子低溫射頻治療已經成為鼻出血臨床治療最常見的方法,由于在內窺鏡下可以直接觀察鼻出血的部位,而等離子低溫射頻用于鼻出血治療的主要原理在于射頻電磁波直接作用于組織細胞,繼而產生強烈的分子運動,繼而出現內生熱效應,進一步使得組織蛋白發生凝固,引起血管閉塞,最終達到止血的效果[2]。
其效果已經得到廣大臨床研究著證實,但出血和治療給患者造成的疼痛和心理創傷較大,由此可見疼痛、心理護理等對患者術后康復的重要性[3]。本文為進一步研究內窺鏡下等離子低溫射頻用于鼻出血治療的護理要點及其效果,特進行如下研究內容:
1.1 一般資料 隨機從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間本院收治入院的鼻出血患者9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并按照隨機雙盲法原則將其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研究組病例47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9—81歲不等,平均(54.05±3.18)歲,包括鼻中隔后端13例,鼻中隔利氏區29例以及中下鼻甲5例;其中19例存在高血壓病史;對照組病例47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7—83歲不等,平均(55.47±3.94)歲,包括鼻中隔后端11例,鼻中隔利氏區28例以及中下鼻甲8例;其中17例存在高血壓病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證明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內窺鏡下實施等離子低溫射頻治療,具體操作:患者取坐位,用吸管吸除鼻內積血,麻醉后在內窺鏡下找到出血部位,并吸出鼻腔內血性分泌物,針對活動性出血者可采用邊吸邊檢查的方式,對于看見的出血可采用腎上腺素棉片加壓止血;針對不能明確者,隊可疑病灶急性充分灼燒,術后予以鼻腔內明膠海綿敷貼。
護理方法:對照組是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則采用優質護理,具體:
①術前護理:術后主要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針對內心焦慮、抑郁、恐懼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從中了解患者疾病的情況以及內心的需求。術前做好患者心理工作,詳細向其講解有關鼻出血的知識,告知患者誘導鼻出血發生的危險因素,并讓其了解本次手術治療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醫師以往的手術案例以及本院先進的醫療設備,并舉例本院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此外,術前還應完善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胸片以及鼻竇CT。
②術后護理:術后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詳細記錄結果,尤其應注意血壓的變化情況。并囑患者若出現血性分泌物應吐在痰杯中,以便護士對其進行觀察判斷,并且對于患者使用國的擦拭鼻部的紙巾也是重點觀察的對象。術后患者采用半臥位,并將床頭抬高30°—60°,以減少頭部血流,更加利于患者呼吸,還可予以患者前額冷敷。術后2h進食溫涼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針對咽部不適的患者可遵照醫囑予以潤喉片。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可適當予以止痛藥物以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術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讓其了解術后護理的重要性,并使其意識到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切忌大喜大悲,平穩情緒。術后一周禁止采用熱水洗澡,并禁止挖鼻、摳鼻。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術后疼痛情況,焦慮、抑郁情緒、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損傷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
疼痛癥狀評價主要采用VAS評分,其中無痛用0分表示,10分表示劇痛;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主要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癥狀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 兩組疼痛癥狀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情況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研究組明顯由于對照組,詳細分析結果見下表1:
表1 兩組疼痛癥狀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s)

表1 兩組疼痛癥狀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效果(±s)
指標 時間 研究組 對照組 t P VAS SAS 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4.58±1.05 2.02±0.95 59.56±13.87 30.36±10.90 60.35±15.94 41.65±13.80 4.95±1.93 3.07±1.25 60.56±14.01 48.93±12.58 61.49±16.82 50.02±14.87 0.684 8.936 1.936 9.058 2.538 10.583>0.05<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損傷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出血量較對照組少,術后鼻腔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損傷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研究組較對照組短,統計學分析差異顯著(P<0.05),詳細結果見下表2:
表2 兩組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損傷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出血量、術后鼻腔通氣時間、鼻腔粘膜損傷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指標 研究組 對照組 t P鼻竇出血量/ml鼻腔通氣時間/d鼻膜恢復時間/d住院時間/d 36.90±9.45 3.98±2.95 5.56±3.87 3.84±1.03 65.89±12.98 6.47±4.01 9.36±7.39 6.03±3.70 10.6898.936 9.658 9.024<0.05<0.05<0.05<0.05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n,%)
2.4 兩組滿意度調查 研究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調查(n,%)
鼻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的病癥,鼻腔直接與外界環境相通,鼻粘膜內存在豐富的血管床,極易受到外界環境以及氣候等誘導因素的影響而發生鼻出血[4]。據國外一項調查顯示,全球大約有60%的人一生中至少出現一次鼻出血,且每年出血次數≥1次者中,男性約15%,女性約9%。臨床將各種原因導致的鼻部出血均稱為鼻出血,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前鼻孔有血液流出,或者從后鼻孔流出[5]。導致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鼻部引起,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導致,其中局部病因主要包括炎癥。創傷以及腫瘤和鼻竇異物等,而全身性病因可包括高血壓、營養障礙、出血性疾病、中毒、內容分泌疾病、急性發熱性傳染病以及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6]。
以往臨床主要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進行止血,但其對于頑固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鼻內窺鏡下等離子低溫射頻治療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技術輔助下手術,其較傳統治療而言,患者更加舒適,并且更加利于患者的配合及臨床預后。但還是存在不足,在檢查的過程中反復對鼻腔進行操作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恐懼的心理,并且患者仰臥位時可能導致血液吞咽較多,繼而導致醫生不能對其出血量進行正確的評估,同時還可能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腹脹、黑便等癥狀。由此可見優質護理的重要性[7]。在手術之前大多數患者可能由于對本次操作的了解較少,因此出現恐懼、焦慮心理,因此術前主要針對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進行疏導,首先應該讓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并了解導致鼻出血的原因,向其介紹本次治療的主要操作內容和注意事項,讓其明白本次治療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你,并取得患者的配合[8]。術后應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努力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采取適當處理措施。對于患者擦拭鼻部的紙巾應進行觀察,其顏色也是判斷出血情況的重要根據,淡紅色即可證明出血較少,一般為鼻腔分泌物或炎性滲出液;如果是鮮紅色并且持續不斷的滴出,則應立即告知醫生并實施處理[9]。
患者止血后的護理相對較為簡單,并且患者的心情也適當放松,通常情況下患者術后比較疲乏,因此良好的休息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此時應當全力配合醫生的后期治療以防再出血以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此外應囑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還應注意原發疾病的治療,防止鼻出血再次發生[10]。總之,在內窺鏡下等離子低溫射頻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鼻出血患者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同時還能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發展,值得參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