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
(廣西壯族自治區榮譽軍人康復醫院門診部,廣西 柳州,545005)
自血療法是指用自己身上的血用來治療自己的疾病,是將靜脈的血液抽出來之后,再注射到肌體當中,它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種非特異性的刺激作用,在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一些慢性的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白癜風、過敏性紫癜、銀屑病、復發性癤腫、毛囊炎、膿疤型痤瘡、斑禿以及一些頑固性的皮膚瘙癢、慢性濕疹等。也可以通過輸注自己的血液以補充血容量不足,用于免疫力低下或是功能異常性疾病,術中自血回輸術等。自血療法需要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和無菌原則,要在醫院內進行的治療操作,自己不能完成也無法執行的操作。但操作過程中,需嚴格遵循標準執行,降低局部過敏及感染等并發癥發生,保障患者機體健康和治療安全性。文章就自血療法應用及其觀察情況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操作 全血療法:是指從病人的靜脈里抽取5~10ml血液(不加抗凝劑或藥物),隨機直接注射到病人臀部的深層肌肉。每周1~2次,一般10次為一療程。②溶血療法:是用10ml以上規格的注射針筒先抽取靜脈血5ml,輕輕充分搖勻,使注射水與靜脈血混合,經過2~3分鐘后,血球發生溶解,待混合液變成透明時做肌內注射,每周2~3次,10次為一療程。③穴位注射:如足三里穴位,用2ml注射器抽取血液2ml,注射至雙側足三里,每側1ml。
1.2 注意事項 ①進行自血療法的患者,要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②進針要根據穴位的解剖特點進針,注意方向和深度。③進針點要避開血管。④針口2天不要碰水,預防感染。⑤不要隨意搔抓刺激局部。⑥注射后3~7天內,多數人有局部酸脹疼痛的感覺,屬正?,F象。
1.3 作用 ①提高免疫系統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②提高細胞活力,改善機體代謝。③擴張小血管,改善微循環。④降低血糖粘稠度和調整脂代謝。⑤清除體內分子的自由基,使細胞抗氧化能力增強。
2.1 尋常痤瘡 對尋常痤瘡治療中,相關指南中指出維A酸聯合抗生素為推薦一線療法,其整體療效毋庸置疑,但維A酸制劑副作用成為臨床應用短板,如皮膚黏膜干燥、致畸等。自血療法中,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暈針、暈血、皮下淤血等,上述不良反應產生與術者自身操作相關,當操作不熟練、不規范會增加并發癥發生率。為此,掌握自血療法適應癥、禁忌癥,并熟練掌握正確操作方法,可避免大部分不良事件,并發揮自血療法優勢。研究指出[1],對收入68例尋常痤瘡患者分別予以自血療法,穴位注射選擇單側足三里、血海,每次治療間隔3日,交替穴位注射,另一組配合米諾環素,經1個月后對比治療療效,兩組分別為91.18%、79.41%,表明自血療法干預效果更為顯著。另一項研究指出[2],對70例尋常痤瘡患者分別予以自血療法、口服異維A酸膠丸,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3%、74.3%。
2.2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指鼻黏膜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患者以鼻內發癢,持續打噴嚏,伴有清涕、嗅覺障礙。西醫多配合對癥處理,首選藥物治療,以抗組胺藥物、減充血劑、抗膽堿藥以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為主,短期內可控制臨床癥狀,長期應用副作用多,且停藥后患者易反復發作。研究指出[3],自血療法治療90例過敏性鼻炎患者,抽取靜脈血5ml并注射至雙側風門、肺俞、脾俞及腎盂,每穴注入0.5ml,每隔3天治療1次,西藥組服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早、晚每鼻孔噴入約50ug,結果提示,經自血療法干預后,患者整體療效顯著偏高。研究指出[4],自血療法治療30例過敏性鼻炎患者,抽取靜脈血2ml注射液雙側足三里及肺俞,對照組針刺鳳池、雙側迎香、印堂、合谷、列缺等穴位,經干預后,整體療效93.33%,高于針刺組83.33%。
2.3 銀屑病 自血療法作為一類中醫特色外治療法,目前被廣泛用于銀屑病治療中。目前國內所推薦自血療法為取血5~8ml,并在選定穴位注射0.5~1ml,臨床應用及其實驗研究中[5],對銀屑病治療中自血療法整體干預效果顯著,但對其具體應用方式目前尚未統一。作為一類輔助治療手段,自血療法被用于銀屑病治療中,其單獨應用對疾病同樣存在確切療法。研究指出[6],對68例銀屑病患者采取自血穴位注射,選取大椎、肺俞、脾俞、曲池等穴位,其余穴位每次交替交叉選取,對其有效率干預上,維持在94.1%。同時,自血療法聯合藥物及其他外治療法同樣可取得顯著成效。研究指出[7],抽取肱靜脈4ml血液并注入雙側曲池、足三里,每周1次,經2個療程治療后,相比較應用卡泊三醇軟膏、哈西奈德溶液序貫療法外用者,經自血療法干預,整體療效顯著。
2.4 劃痕癥 皮膚劃痕癥病因復雜,且臨床整體治療難度較大,可單獨存在,同樣可存在于其他慢性蕁麻疹中,臨床對疾病相關治療較為棘手,且臨床較為常見,多數患者伴有慢性遷延病史,且反復發作。而對于劃痕癥自血療法開展中,其穴位選擇上以肺俞、風門、心俞為主。作為一種綜合療法,自身血液穴位注射下可對人體產生一種非特異性刺激作用,并有效激發、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作為一類取穴少、療效高、安全及簡便治療方式,其臨床應用價值偏高。
自血療法將針灸、放血、穴位注射集合在一體,并廣泛用于皮膚疾病治療中,在免疫相關疾病干預中并獲得顯著成效。依據患者自身癥狀表現及體征、疾病特點,辨證選穴,遵循穴少而精、安全、簡便等原則,可避免藥物治療下毒副反應,將中醫治病特色及優勢發揮出來。但目前自血療法干預下,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問題,如如何辯病辯證選擇穴位,對穴位注射血液量研究等,仍然為后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