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幸
(北流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北流,53740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感染引發,具有傳染性強、傳播快特點,疫情產生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颊吲R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早期病情因較為溫和極易被忽視,重癥患者會快速進展為呼吸困難、低氧血癥,早期不及時干預會快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甚至會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對確診患者進行病程觀察非常重要[1]。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會導致多項實驗室檢測指標異常,實驗室檢測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確診、基礎疾病及并發癥診療、預警疾病重癥進展均起著重要作用。文章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實驗室檢測指標研究進展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指出[2],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總數減少。研究指出[3],新冠肺炎發病早期階段,25%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降低,63%患者淋巴細胞計數降低。同時,C反應蛋白、血清淀粉樣蛋白A及血沉同樣呈現改變,趨于上升,對嚴重患者而言,血漿D-二聚體增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同時,相比較輕癥患者,重癥患者上述指標變化更為顯著。研究認為人體處于感染狀態時,外周血細胞比例處于動態變化,其中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可反映患者體內感染狀態及免疫狀態。研究認為[4],當新冠肺炎病程早期階段時,CD3+、CD4+、CD8+、CD19+細胞計數呈現降低,且淋巴細胞數目越低則患者預后越差。與新冠病毒作用于淋巴細胞,特別為T淋巴細胞,病毒顆粒經呼吸道黏膜傳播并感染其他細胞,并在體內誘發“細胞因子風暴”,產生一系列免疫反應,以外周血和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產生變化。通過對血細胞成分動態變化及不同細胞成分比值比較,可有效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及預后情況。
發病初期階段,新冠肺炎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肺損傷,肝腎功能、心功能無明顯損傷,但通過分析致病機制得出,病毒與人體細胞表面ACE2蛋白結合后進入人體細胞增殖,引起細胞損傷,人體肺組織細胞中ACE2蛋白呈現高表達狀態,造成肺成為新冠病毒攻擊主要靶器官,影響氣體交換,病理改變呈現炎性滲出,炎癥反應強弱與病情嚴重程度緊密相關。而通過開展血氣分析檢查,以血氧飽和度降低,代謝性酸中毒為表現。一旦機體組織嚴重缺氧、損傷或壞死,誘發機體表現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狀態,上述情況下機體肝酶、肌鈣蛋白、尿素等生化指標呈現異常改變。當患者接受臨床治療期間,藥物應用均引起肝腎指標異常變化。分析得出,肺組織損傷所致并發癥,但由于目前有關生化指標變化對疾病發展、機體狀態及臨床治療是否存在影響,仍需進一步深入分析。
補體C3為血清中水平最高補體成分,主要為巨噬細胞和肝臟合成,在補體經典激活途徑、旁路激活途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研究指出[5],膿毒癥患者血清補體C3和C4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呈現負相關,伴隨著病情進展,補體C3、C4水平進行性降低。研究指出[6],重癥新冠病毒患者病情進展至后期,血清補體C3水平呈現進行性降低,提示確診患者后期存在繼發性感染。因此,補體C3可成為患者病情評估嚴重程度重要指標。細胞因子風暴是指機體感染病原體后,多種肝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腫瘤壞死因子(TNF)等迅速大量釋放現象。細胞因子促進多種免疫細胞活化形式,形成正反饋通路并釋放細胞因子炎癥反應,形成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傷及衰竭。數據顯示[7],新冠病毒患者血漿中可檢測出高水炎癥因子、趨化因子,重癥患者與普通患者比較,其白細胞介素、腫瘤孩子因子更高,表明病情感染時嚴重程度偏高,與細胞因子風暴發生關系緊密。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開展細胞因子監測,對治療及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SARS-CoV-2核酸檢測對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發揮重要作用。常見為實時熒光RT-PCR檢測,病毒基因測序等。病毒基因測序、雙重熒光RT-PCT法收集患者鼻咽拭子、痰液及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等,通過高通量測序,數據庫比對與生物信息學分析,一次性完成細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檢測。SARS-CoV-2抗體檢測下,當人體感染并產生針對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體,14d產生免疫球蛋白G抗體。實時熒光RT-PCR對病毒ORF1ab、N基因、E基因3個位點進行熒光定量檢測,依據引物及探針不同,分為單靶標、雙靶標及三靶標檢測,當三靶標及雙靶標結果為陽性,則判定患者為陽性感染者?;瘜W發光法檢測病毒IgM、IgG抗體,臨床敏感度分別為70.24%、96.10%,特異度為96.20%、92.41%,抗體和核酸聯合檢測確診SARS-CoV-2感染總符合率為88.03%。因此,血清SARS-CoV-2 IgM和IgG聯合檢測可作為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核酸檢測陰性有效互補。
新冠肺炎診治中實驗室檢測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加強重點人群篩查,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及檢測水平,可及時發現無癥狀感染者及管理。SARS-CoV-2主要工具肺部及下呼吸道,進一步損傷肺部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通過實驗室檢查發現上述異常指標,密切觀察實驗室指標,精準診斷有效加強防控。實驗室檢測中以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為主,核酸檢測性偏高,但漏檢發生率同樣偏高。為此,可聯合抗體檢測作為疑似陰性病例補充檢測指標,及時反映患者感染狀況。配合血清學檢查能預判病程進展及預后,對疾病轉歸發揮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