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寧
摘要: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有序開展不僅可以促進博物館知識的傳播,而且能夠進一步加強公眾對公共領域知識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滿足當前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加強對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重視,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式優化品牌宣教活動的策略,充分發揮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優勢和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推廣的相關對策進行探究,希望能為博物館的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品牌宣教;策略
博物館指的是面向大眾開放的、為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盈利性的機構,主要以欣賞教育為目的,征集保護并傳播人類歷史文化的見證物。博物館的定義決定了博物館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陳列宣教是博物館向大眾服務的主要方式,為了進一步發揮博物館宣傳教育的作用和目的,需要做好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推進,明確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優勢、作用以及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優化,充分發揮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價值。
一、博物館品牌線下活動推廣的相關策略
1.微信公眾號運營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行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媒體的呈現形式和相關載體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媒體形式在各行各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支持。目前,微信已經成為我國人民最主要的社交媒體和通信工具,互動次數遠高于其他社會化的媒體平臺,擁有良好的用戶忠誠度。在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期間,通過進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能夠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在公眾當中的影響力,提高公眾的閱讀興趣。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運營活動的優化。首先可以結合博物館的實際特征和定位進行特色內容的推送和制作,將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和歷史感悟盡可能多的傳播給觀眾,在達到宣傳教育效果的同時,吸引更多的人們進行實地參觀,提高博物館活動的影響力。其次,在進行微信公眾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用戶的實際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加強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及時回復受眾的留言,并定期開展專業的欄目解答相關問題。另外,也可以通過微博賬號運營的方式加強博物館品牌宣傳活動,微博的媒體屬性相對于微信來說更加強烈,博物館在運營微博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自身品牌形象的定位,建設有特色有個性以及有內涵的微博賬號。可以在賬號運營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現代化、青春化以及活潑輕松的元素,改變傳統博物館有距離感以及莊嚴神秘的形象特征,也可以在微博運營的過程中設置一些時事話題和熱點問題,提高人們對微博的訪問量[1]。
2.及時做好博物館內容和服務方式的創新
博物館要想做好品牌形象活動,必須要奠定堅實的品牌文化基礎,打造文化品牌的戰略發展理念,結合市場環境的改變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改進原有傳統的陳列方式,優化陳列體系和結構,使其可以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從傳統博物館服務理念來看,博物館的自助服務意識不足,缺乏對自身價值的正確認識,長期以來將自己擺在與群眾不對等的位置,造成博物館的品牌宣教活動缺乏動力和創新意識,嚴重脫節現代陳列宣教理念,影響博物館的持續發展[2]。
3.改善博物館文化品牌環境
在打造博物館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還需要從環境改善以及環境優化方面入手,加強博物館基地的建設,為博物館日常服務工作和品牌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博物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進行基地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周邊環境的全面改善,保持博物館內部的整潔度,進一步優化博物館內硬件設施以及陳列單位,提高參觀環境的新穎度和優美度,為受眾提供良好的受教育平臺,為后續博物館形象打造以及宣傳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4.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養
博物館講解員作為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開展的重要責任人,直接關系著人們對博物館品牌認知。博物館的延伸服務指的是將服務領域向市民和向社會擴展的一種形式,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客觀要求。在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后,改變原有博物館的服務方式,并拓展傳統的服務內容勢在必行,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博物館講解員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感,提高博物館講解員服務大眾的精神,進一步提升社會各界對博物館服務形式的滿意度。
5.開展特色品牌宣傳活動
隨著博物館發展理念和工作理念以及服務理念的改變,博物館宣傳教育活動也作出了顯著的探索和努力,策劃了獨具特色的項目和活動,有效推進了博物館宣傳教育的順利開展。博物館可以舉辦專業學術講座,向人們普及藏品的基本知識,放下博物館的身段和架子,接地氣的與民眾接觸,舉辦各類專題性的學術講座,以吸引人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博物館建設和管理方面,使文化知識能夠真正走入普羅大眾心目當中。
二、結論
綜上所述,博物館品牌宣教活動的良好開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博物館的發展和創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在新時期需要結合科學技術手段和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各種新聞媒體載體以及有利因素,突破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積極創新服務手段,形成博物館的品牌效應,促進博物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傅蘭人.淺談博物館美學[J].才智雜志,2017(25).
[2]盛天文.與時俱進,拓展博物館宣傳教育功能[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