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賀

我有一位朋友,在鄭州做凍品食材批發生意,他的客戶全部是宴會酒店。這種渠道選購的食材,必須方便烹飪,一蒸、一炸、一煮、一炒,就可以快速、大量出菜。宴會招待對出菜速度要求很高,假設一家酒店接了100桌的喜宴,按每桌8人的標準,廚師必須在宴會時間準備出800人的飯菜。所以,宴會酒店選擇產品,和其他快消品行業有很大不同。
有一天,一位做牛排的業務員,找到我這個朋友,希望朋友能夠代理他的牛排。牛排真的很不錯,口味和色彩都很好,成本也不高,但是朋友果斷拒絕了這款產品,因為他認為牛排在“宴會餐飲加工”“宴會消費”兩方面的場景上,均不適合。牛排需要煎,需要平底的鍋,而廚房很少有這種超大的平底煎鍋。短期內做不出大量產品,上不了菜,就根本上不了宴席菜單。另外,牛排壓餓,顧客吃完一塊牛排可能就吃飽了,其他的菜品消耗就會降低。所以,綜合以上場景需求的不足,朋友果斷拒絕了牛排產品。
不過,他后期選到了一款越南的巴沙魚,很適合宴會場景。這款巴沙魚當時在河南銷量非常低,沒有打開市場。但是朋友看到后發現,這款魚脂肪含量高,吃起來會很“香”,適合本地口味。并且只有一道主刺,很適合宴會渠道。畢竟,宴席上男女老少都會有,萬一被魚刺卡到,對宴會影響非常大,刺較多的魚就沒有魚刺少的有場景消費優勢。
為了讓廚師加工這條魚的速度更快,味道更標準,朋友特意請大廚調制了一種復合油醋汁,和巴沙魚一起搭配銷售。廚師只需要拆開包裝,澆上油醋汁,撒上蔥花,上鍋蒸10分鐘,就能一次出50條。這款產品因為滿足了廚師加工的各種場景需求,又迎合了宴會渠道的消費場景需求,自然大賣,利潤也相當可觀。
我這位朋友雖然是一位經銷商,但是他選品的思維,完全是互聯網思維。其對客戶的需求、消費場景了如指掌。
其實,賣產品根本沒那么復雜,營銷的本質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里面的時間、地點、人物、需求,剛好就是營銷界流行的“場景營銷”理念。
場景營銷的本質與佛教中的“六根”異曲同工。佛教中的六根,指的是人體的六種器官—眼、耳、鼻、舌、身、意。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均基于這六種器官,先獲取信息,進而產生影響和判斷。
食品營銷的六大核心—色、香、味、型、器、養,均是基于這六種器官做出的定位。賣相好、氣味香、味道易上癮、包裝個性、手感好、有營養及健康價值,當然大家愿意品嘗。場景營銷,其實就是通過產品、陳列環境、廣告傳播、品嘗促銷等不同場景接觸點,在合適的時間、地點,與消費者接觸,進而影響消費者,達到購買的目的。
前段時間,我出差路過西安機場,看到一句“困了就來‘瞇一會”的標語。瞬間打動了我。雖然出差的地方只有兩個,但是這兩個地方相距較遠,一路奔波,難免感到勞累。所以,當我看到這句場景廣告,雖然只有一面墻,幾個字,卻瞬間引起了我的好奇。

其實,“瞇一會”是一種簡易的睡眠艙,相當于簡易版的旅館,與日本的膠囊公寓很像。內部有床、電視、WiFi、閱讀燈等設備,一小時50元,價格略低于酒店的臨時客房。雖然簡易卻剛好滿足了誤機、轉機、候機過早等旅客的需求。可以說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迎合了“休息一會”的場景需求。
場景營銷的邏輯:需求迎合—場景打造—刺激購買—誘導分享。
1.場景必須圍繞需求來設計
最近一些營銷理論對“需求與營銷”的關系進行否定,他們舉的例子很簡單,一個人看抖音,突然買了一件產品,結果買回來從來沒有用過。需求在哪里?其實,這位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是大腦中聯想到了產品的消費場景,進而產生消費行為。雖然購買之后,從沒有用過,但是購買的行為,是受制于消費需求引導的。
需求是場景營銷的根,按場景營銷的邏輯,第一步就是需求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有兩種:隱性需求、顯性需求。顯性需求很容易捕捉,隱性需求就需要數據調研、精準分析。
線下購物時,消費行為很難被捕捉到。假設一位消費者想買一瓶水,貨架上有農夫山泉、百歲山、怡寶。他先拿起了百歲山,看了10秒,又放下。然后拿起了怡寶,看了5秒,又放下。接著又拿起了農夫山泉,看了5秒。最后,買了一瓶農夫山泉。線下這樣的消費場景,終端超市、經銷商、廠家、營銷機構等是很難捕捉和記錄的。

不過,消費者在互聯網平臺購物,每一件商品被瀏覽的時間長短、搜索人數、交易金額、支付轉化率、詞均點擊率、消費者性別、年齡、地區等,都會被輕松記錄在案。研究互聯網數據,在捕捉消費需求方面,是非常有價值的。
藍狙公司在策劃產品的時候,用到的方式就是根據互聯網消費大數據,分析不同的消費需求和需求容量。數據覆蓋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傳統電商平臺,小紅書、B站、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以及百度、西瓜、飛瓜等搜索引擎數據,和亞馬遜、樂天等跨境數據。
在和楊掌柜合作的時候,我們對國內外62.8萬款方便食品進行了數據調研和分析,發現消費者不喜歡添加劑多的產品,最想要健康、配菜豐富、湯有營養的泡面,便策劃出了經典產品“虎紋面”。
2.場景打造必須迎合認知、顛覆認知
我們以快消品舉例,幾乎所有的品類都是飽和的,競品多如牛毛。一款新品,如果做不到獨特的場景展示,是很難在終端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很難動銷。
藍狙認為與六種感官有關聯的所有消費接觸點,均是產品場景打造的核心。比如產品的包裝、終端陳列、傳播語、廣告等,均須圍繞消費認知進行改造,必須迎合認知,并顛覆認知。
北大荒純糧白酒最近賣得很不錯,經過不到大半年的努力,產品業績已經做到1.8億元。北大荒純糧白酒采取的營銷策略,就是通過整件酒的促銷搭贈,塑造出一種“占大便宜”的實惠感。北大荒純糧白酒一瓶是15元,一箱12瓶剛好180元。在終端陳列時,成件的純糧白酒旁邊,一定擺著10斤的北大荒長粒香米和1.8L的北大荒非轉基因大豆油。
好的產品政策,如何在終端陳列出來,讓消費者在終端場景,可以快速感知并購買呢?北大荒純糧白酒做的終端展示,就是盡可能全方位展現產品的獨特點和促銷。雖然遠不夠新、奇、特,但是要比普通的白酒終端陳列好很多,營銷結果當然非常樂觀。消費者抱一箱酒回家,可以額外得到10斤大米和1.8L大豆油,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快消品在終端的銷售陳列,多半是靜態的。消費者路過一款產品的時間平均是0.2—3S,如果產品在短時間的場景感覺吸引不了消費者的興趣,基本上就動銷不了。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新品想脫穎而出必須足夠新、奇、特,顛覆傳統認知,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在產品策劃上,藍狙公司對工業設計非常看重。我們在為楊掌柜公司策劃暖心螺螺螄粉時,就花費3個多月打造出一款心型盒的磨具,因為顏值較高,產品一直供不應求。
其實市面上的方便食品包裝,多是圓桶、袋裝,很少有顛覆傳統認知的產品形象,而產品本身就是快消品場景營銷的核心。所以,用心做出獨特差異化,顛覆傳統認知,營銷結果自然喜人。
3.務必重視分享的誘導
新媒體時代,很多消費者遇到優秀的產品或服務,忍不住會拍照、拍視頻分享。能夠吸引消費者主動傳播,也是《參與感》中談到的“口碑傳播”的靈魂。
我們通常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呈現的素材是二維素材,而消費者在現實場景中觀察和體驗產品,是在三維空間,呈現的是立體的效果。如果想讓二維的素材,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力,就必須對三維物體的視覺力進行放大。顏色、形狀、材質、圖案、燈光、音樂、設計,都要更突出、更獨特、更耀眼才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導演拍作品必須給演員化妝,并特制服裝、道具,拍攝時的燈光效果和場景也必須特殊設計。消費者拍出的照片、視頻漂亮,才會更愿意去分享,這種分享才更能彰顯自己的品味。

場景營銷,一直都存在。唐代詩人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就描述了一家酒鋪的營銷場景。作為營銷人,除了了解消費需求外,還要了解產品具體的消費場景,在營銷場景的設計上要盡量迎合認知,并努力做到認知顛覆,最大化發揮購買助推劑的作用。最終,讓消費者瞬間被吸引,快速成交,忍不住自動去分享。
作者:上海藍狙營銷策劃公司董事長;中國食品報品牌研究院理事、研究員;中國海洋大學雙創導師;原納食集團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