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坤 孫菁婧 辜琳舒
摘 要:在整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之下,湖北省農村老年人口增長迅速,“空巢老人”增多,高齡老人數量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預期壽命更長,死亡率更低及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等,為解決農村社會老齡化問題,社會工作應促進農村養老經濟支持體系的完善,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效供給,構建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應對老齡化科技的創新與應用,構建良好的養老社會環境。
關鍵詞:社會工作;農村社會;老齡化
老齡化問題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伴生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自從我國進入新歷史時期以來,老年人口持續增多,老齡化問題愈演愈烈,已然成為了我們不得不重視的社會問題。而湖北省的老齡化狀況尤為值得關注,其老齡化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省份,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將有利于促進湖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一、湖北省農村老齡化現狀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口增長迅速
湖北省開始進入老年齡化社會的時間是在2003年,在這之后人口老齡化問題越發突出。從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間,湖北省老年人口每年增加24.24萬人,年均增長3.79%,到2017年底,湖北省老年人口總量突破千萬,老年人所占的人口比重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1]。而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口增長速度也隨之水漲船高,農村老年人口高達676.81萬,占全省老年人口接近百分之六十,農村與城市相比較來說,農村老齡人口更多且老年人口增長量也更為快速。
(二)農村空巢老人增多
“空巢老人”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指子女離開家庭之后,留守在家中的中老年人。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越發增加。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農村地區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由于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不高,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向城鎮,留下大量的留守群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另一方面,子女由于學業、婚姻等原因離開農村,變相意義上使得農村留守的老年人變成了空巢老人。華中師大中國農村研究院“百村觀察”項目組對湖北省26個村153位老年農民展開專題研究后形成的報告指出,目前,湖北省60歲以上空巢老人數量超過500萬人,農村空巢老人數量高于城市,且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而在農村,每10人中就至少有1人屬于空老人[2]。截止2018年年末,湖北省的鄉村人口達2 349.05萬人[3],據此可以估算目前湖北農村地區大約有230萬空巢老人,農村地區的空巢老人數量正在逐漸增加,且形勢越發嚴峻。
二、農村社會老齡化的成因
(一)人口出生率下降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人口老齡化的最大原因是出生率下降,自1971年實施較為嚴格的計劃生育之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普遍開始較大幅度的下降。1980年湖北省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由20.36%和13.36%,而2019年出生率為11.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7‰[4],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幅度都非常明顯。出生率和增長率的下降使得總人口中兒童青年群體的數量減少,因而老年人口的數量變相“增加”,使得人口老齡化程度越發明顯。
(二)預期壽命更長,死亡率更低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家近些年來在各方面密切關注“三農”問題,加大支持力度,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農村老人的健康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的平均壽命得到提升。2018年湖北省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95歲,人均壽命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加大約兩歲,人的預期壽命更加長。同時由于發達科學技術,在農村醫療保險等保障下,農村醫療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使得農村人口死亡率降低。農村人口死亡率降低和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擁有了更多的生存時間,老年人口數量更多,進一步推動了農村人口老齡化。
(三)勞動力流出加快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也得到進步,并且機械化程度和規模不斷提高,使得農業發展的所需的勞動力減少,富余出較多的勞動力。同時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經濟社會條件較差,在城市中有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因而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開始進入城鎮,“離土又離鄉”,并呈現出加快的趨勢,這也就讓農村出現了數量龐大的空巢老人。除了上述因素外,一部分城鎮中退休的老年人為追求閑適的生活,開始向農村流動。所以在農村青年群體向城市流動和部分城市老年群體向農村流動這樣雙重流動的趨勢之下,相對而言農村老年人口數量進一步增多,也就加速了農村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了農村老齡化態勢。
三、應對農村社會老齡化的對策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5個方面的對策: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勞動力有效供給、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5]。那么,在現實背景和政策背景的雙重影響之下,農村老齡化問題中社會工作能夠做些什么呢?
(一)促進農村養老經濟支持體系的完善
社會工作應當充分連接社會資源,構建完善的養老經濟支持體系,尋求廣泛的資金支持,夯實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基礎。在村民的養老資金支持中,除了優化政府、村鎮企業、村民之間的分配格局,促進政府財政支持、企業養老金和個人加納養老金三者間的協同,還可以調動慈善行業進入養老的經濟支持體系之中,穩步增加養老財富儲備。促進國民收入分配體系的完善,完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
(二)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效供給
由于生育意愿的降低和撫育成本上升,導致農村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齡人口變相增多。因此,在人口總量“有限”的情況下,要提高新增人口素質,提高勞動力素質,保證充分優質就業,積極做好人口老齡化準備。社會工作能夠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提升農村人口素質貢獻力量。
首先在社會層面,給勞動者提供增能服務,提供就業指導、職業技能學習以及生涯規劃,實現高質量的就業。然后在學校層面,尋求社會力量和有關部分的支持,保障孩子保質保量的享受教育的權利,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最后,促進退休老人的繼續社會化,學習新的知識(衛生保健等)和技能(手機運用等),構建老有所學的終身學習體系,使老人暢享晚年生活。社會工作助力,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保障人力資源在人口老齡化下依然能夠保質保量。
(三)構建高質量的養老服務體系
首先社會工作可以協同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促進健康知識傳播、疾病防護、治療康復和長期護理等服務的開展和推廣,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其次在老年、家庭和醫務等專業社會工作領域中提供服務,開展老年人的社會重建、家庭關系維護和預防保健等服務,保障并提升老年的晚年生活水平;最后,社會工作建設以家庭為根本,以社區為依靠,并以專業的服務機構為安全閥的多層次且覆蓋廣泛的養老服務體系。
(四)促進應對老齡化科技的創新與應用
在應對老齡化科技的創新與應用中主要涉及兩個主體,即研發者和使用者。從研發者的角度來說,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開展企業社會工作,緩解研發者的工作壓力,調節職業倦怠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工作以其工作的親民性,所以更能了解到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因而社會工作還可以幫助研發者調查老年人的對于科技需求,提高老年服務的科技化水平及其實用性。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首先連接社會資源,尋求社會支持,使農村老人能夠運用到新科技產品;其次由于這些科技的使用者主要是老年群體,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比較差,需要社會工作者從旁輔助,幫助他們認知、接受、使用這些科技產品,提升老年生活質量。
(五)構建良好的養老社會環境
首先,推動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強化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治力量,維護老年群體的合法權益;其次,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到老齡事業的發展中來,打造尊敬老人,敬重老人和愛護老人的外在環境;再次,化解家庭問題,如婆媳矛盾、空巢老人照料等,打破社區環境中的隔閡陌生,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社區環境,構建家庭、社區支持體系,建設居家養老、社區互助養老等養老模式;最后,社會工作者在老齡事業中,促成社會工作、家庭、社會、政府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社區和家庭等多方的力量,在老齡事業中形成合力,共同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四、結語
農村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在整體人口老齡化的宏觀背景之下變得越發嚴峻,并且農村老年人與城市老年人相比顯得更加弱勢,因此更加需要社會工作的全方位介入,幫助他們解決切實的問題,不僅需要從宏觀的財富儲備、人力資源、供給體系、科技支撐和社會環境等層面介入,更需要在微觀上的家庭、心理等層面進行介入,使老年人享受幸福美滿健康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老年人口超1100萬,百歲老人超過2 000人[EB/OL].(2018-03-28)[2020-05-27].http://www.sohu.com/a/226595451_824985.
[2]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空巢老人: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困境[N].長江商報,2011-10-31.
[3]湖北省統計統計局.2019年統計年鑒[EB/OL].(2019-12-31)[2020-05-27].http://tjj.hubei.gov.cn.
[4]湖北省人民政府網.2019年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0-03-23)[2020-05-27].http://www.hubei.gov.cn/zwgk/hbyw/hbywqb/202003/t20200323_2187765.s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EB/OL].(2019-11-23)[2020-05-27].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3/content_5454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