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宜
摘 要:蘇州高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特別是近期蘇州自貿區的設立,對電商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供給側視角下,我們要結合企業和市場的需求,認識當前培養模式的不足并不斷改進和調整,為電商行業提供順應時代發展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市場需求;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4-0127-02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此次講話主要強調將生產領域無效的以及低效的供給向有效的以及高效的供給轉變,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可以同時運用到職業學校的電商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的適應性研究中。與此同時,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批準設立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目前,蘇州市電商行業的發展仍受到許多制約,如人才供需不平衡和創新創業意識不足等問題。因此,蘇州自貿區的設立更是對本市電商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國自貿區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自貿區數量已經增至18個。截至2018年,我國前三批自由貿易區的任務落實表現良好,完成率分別達到了98.99%、90%和70%。自貿區的設立能夠帶來資本與貨物的高效流通,使得投資和貿易更加方便與快捷。但是,這一發展還是得依托專業人才的充足儲備。因此,對優秀電商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蘇州市電商發展趨勢
成功躍居世界二線城市的蘇州,不僅經濟飛速發展,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因而也推動著蘇州電子商務行業的深入發展。蘇州作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之一,2017年跨境電商綜試區B2B出口突破了十億元。但蘇州市電商行業的發展依然面臨著運行平臺不夠完善和創新不足等問題。
三、蘇州市電商企業現狀分析
目前,蘇州市的電商企業仍然以中小企業為主,呈現出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企業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這樣市場主體的缺失導致了高級電商人才的流出。隨著蘇州自貿區設立的確定,蘇州即將迎來各個國家不同行業的高質量企業的進入。因此,培養能夠與之相匹配的電商人才迫在眉睫。
四、蘇州市電商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作為長三角地區跨境電商以及對外貿易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蘇州也迎來了“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同時,蘇州自貿區的設立也對電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對電商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對部分企業的調查中發現,企業對電商人才的能力需求以及具體崗位群技能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電商人才能力需求
1.團隊協作能力
任何行業的任何企業都是由團隊組成,電商企業的崗位主要有電商運營人員、市場推廣人員、采購專員、網站編輯、銷售專員、客服和物流專員等。所有崗位的連貫協作是公司正常運行的基礎,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危害與損失。因此,團隊協作能力是企業在人才選擇中特別需要關注的。
2.實踐操作能力
比起所謂的“電子商務師”等技能證書,企業在選擇專業人才的時候更注重實際操作經驗。首先是因為此類技能證書的“含金量”有待商榷,其次是此類證書大多體現的是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缺乏對實踐能力的考核。所以企業更愿意選擇有工作經驗的員工,從而降低培訓新員工的成本。
3.溝通能力與學習能力
任何崗位都非常重視溝通能力,有效的溝通可以提高辦事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跨境電商行業中,面對的企業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特點,對電商人才的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4.應變能力和創新思維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的受眾群體所涉及的年齡層與崗位群的范圍越發寬廣。特別是在跨境電商企業中,面對的客戶來自不同的國家與地區。由于客戶有不同的文化和消費習慣,員工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應變能力和創新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
5.急需復合型人才
在對眾多企業的調查中發現,員工單一技能突出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受眾企業紛紛表示急需具有豐富的國際貿易基礎知識與扎實的英語功底的電商人才,迫切需要擅長金融、互聯網和物流的復合型人才。
(二)電商崗位群技能需求
五、蘇州市電商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在供給側視角下,蘇州市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教學體系不完善、專業不成熟
電商特別是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性的特點。蘇州的職業學校面對這種人才緊缺的情況,雖然也設立了相關的電子商務專業,但是構建的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體系仍不完善。特別是在專業設置上,大多是一些傳統和單一的課程,比如主要設置商務英語、電子信息技術和國際貿易課程,而忽略了對學生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適合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
(二)師資力量不夠成熟
雖然很多高校在師資招聘方面要求至少是研究生起步,但是大多數教師仍存在教學能力不足和教學觀念相對滯后的問題。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個對市場變化極其敏感的專業,要求教師根據市場變化更新自我的知識儲備和教學方法。所以,只會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無疑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經驗
為了貫徹和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多數學校都建立了電子商務實訓室。但是,此類實訓室多數以軟件系統為依托,進行單一的仿真化訓練,不僅案例單一,也無法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能力。顯然,我們更需要的是擅長運營、推廣以及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四)缺乏創業指導
供需不平衡問題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這與學校創業創新指導的缺失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學校忽視對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培養,即使設立相關課程,也并未將其作為核心課程去教學,甚至將其作為可有可無的文化課去對待,更不可能配備專業的創業指導教師去授課。
六、供給側視角下蘇州電商人才培養方案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環境和經濟形勢都是瞬息萬變的,這就要求我們實施靈活的人才培養方案來適應行業的多樣化需求。
(一)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教學體系
為了滿足“供給側改革”和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的需要,職業學校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質量人才。其核心是構建創業創新的課程體系,通過實現多學科融合,細化市場需求,實現人才與企業需求的匹配。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電商人才“供給側”的問題其實從側面也反映了各大學校高質量師資力量的短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還得從兩個方面入手,那就是“內出”和“外引”。“內出”是讓本校的專業教師定期深入企業學習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最先進的技術,從而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外引”是邀請社會上有經驗的優秀人才來學校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豐富教師和學生的專業知識。
(三)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改革
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僅依托在學校的實訓基地進行單一的軟件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安排學生進入企業磨煉。因此,學校可選擇優質的企業與其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實際的業務中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鍛煉自己的各項能力。同時,這樣的培養方式也為企業提供了一批更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是互利共贏的結果。
(四)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
首先,需要開設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來對學生加強系統培訓。其次,需要配備專業的教師來進行科學、全面的指導教育。一般的高校教師很難及時把控市場需求變化,所以引進企業里的資深職業規劃師入校授課或開展講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再次,學校可以與企業聯合舉辦創新發展大賽。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能使企業明確地表達出對電商人才的能力要求,是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法。
如何在供給側視角下和蘇州新的經濟環境下培養出順應時代發展的優秀的電商人才,成為各大學校面臨的一大難題。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學校要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這樣不僅能夠促進電商行業的發展,也能解決高質量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秋艷.高等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8):100-101.
[2]靖書博.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