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京劇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直屬的國家級藝術院團,成立于1955年1月。首任院長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自建院以來,劇院會集了幾代杰出的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導演、作曲家、舞臺美術家等。他們以善于繼承、精于借鑒、勇于創新的藝術精神,繼承、創編、上演了五六百部優秀的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和現代京劇,展現出思想內容豐富、行當陣容齊整、藝術嚴謹、舞臺清新的藝術風格,組成了精英薈萃、實力雄厚、享譽海內外的京劇藝術表演團體。在這個輝煌燦爛的集體中,從藝逾80載的杜近芳是極具代表性的杰出藝術家之一。
杜近芳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藝術風格的奠基者之一,是為新中國文藝事業和京劇藝術推陳出新作出卓越貢獻的前輩大家。她自幼學藝,轉益多師,受教于眾多梨園前輩。特別是拜京劇大師王瑤卿、梅蘭芳為師后,杜近芳以優越的先天稟賦、堅韌的勤學苦練精神和執著的藝術追求,繼承了王派、梅派的藝術精華。20世紀40年代,她先后參加了葉盛蘭、楊寶森、譚富英、李少春等京劇名宿的班社,嶄露頭角;后自行組班,領銜演出于祖國的大江南北,與唐韻笙、孫毓堃、姜妙香等同臺合作。受到業內外的普遍贊譽和熱烈歡迎。1951年,她加入隸屬于文化部的中國戲曲研究院所屬京劇實驗工作一團。1955年,以中國戲曲研究院實驗京劇團為基礎,成立中國京劇院。自此,她長期與葉盛蘭、李少春、袁世海等藝術大家同臺合作。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她創演了《柳蔭記》《白蛇傳》《謝瑤環》《桃花扇》《玉簪記》《蝴蝶杯》《佘賽花》《野豬林》《桃花村》《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柯山紅日》《林海雪原》等幾十出新編歷史京劇和現代戲,塑造了大量鮮活生動、感人至深的舞臺藝術形象,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與風格。她曾多次作為中國藝術團的主演,代表祖國出訪法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丹麥、瑞典、挪威、加拿大、智利、烏拉圭、巴西、阿根廷、古巴、哥倫比亞、蘇聯等近20個國家。1957年,她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獲得兩枚金質獎章和一枚銀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她為推動中國京劇藝術走向世界和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杜近芳曾擔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五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60年,她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1979年,她主演的《謝瑤環》一劇榮獲全國調演編劇、演出、演員三項一等獎;1992年,她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1995年,她被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授予嘉獎證書;2004年,文化部授予她“表演藝術終身成就獎”;2013年,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授予她“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可以說,杜近芳80余載藝術人生歷程折射出時代的變遷,是京劇當代發展史的縮影和國家京劇院院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粹京劇藝術的寶貴財富和遺產。有鑒于此,國家京劇院開始策劃為杜近芳立傳,于2013年立項并開始實施。
2019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專項資助,國家京劇院策劃組織,杜近芳口述,張正貴、陸蕾采寫的《杜近芳口述實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該書的采訪寫作和編輯出版歷時七載,全書30余萬字、200余幅精選插圖,是現今唯一一本杜近芳藝術生涯和人生歷程的圖文記錄。該書記述了杜近芳刻苦學藝、親炙大師、年少挑班而后在新中國成立后加入國家院團,成長為一位作品等身、獨創一格、享譽中外的京劇大家的全部歷程,展現了杜近芳傳奇的一生和八十余載藝術人生的苦難輝煌。該書以口述史的方式對杜近芳的一生予以采寫,幾乎完全保留了杜近芳本人的講述,閱讀者好似身臨其境地聽傳主敘述,可讀性強,兼具史料和藝術價值。
文化和旅游部雒樹剛部長、李群副部長熱情關心該書的出版情況,國家京劇院幾屆班子和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劇院相關部門和人員精心策劃、精心組織,委派優秀青年學者張正貴等負責采訪、寫作和保障工作,其間克服種種困難,付出辛勤勞動,經冬歷夏,歷時7載,終于使該書得以和廣大讀者見面。讓我們感到極其榮幸的是,老一輩革命家齊心同志在鮐背高齡,熱情地為該書題詞:“人民的藝術家——賀《杜近芳口述實錄》。”這飽含了齊心同志對杜近芳的高度評價和對京劇藝術的濃濃深情。無論是杜近芳還是國家京劇院全體演職員,都感到無比振奮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