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慶明
摘 要:近年來,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新課程的改革,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教育部門的重要教學任務,有助于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奠定基礎。文章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與創新能力展開探討,分析創新能力對信息技術的影響,以及我國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繼而提出一系列教學策略,希望可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教學策略
一、 引言
素質教育的改革,使教育部門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作為互聯網環境下的重要技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展開,為各個領域在該方面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能夠推動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促進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由此看來,加強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相關策略研究,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 創新能力的基本認識
(一)創新能力的概念
在現代社會中,創新力是各個行業中一項必備的基礎技能,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對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具備創新能力的人,可以為行業領域的發展,以及國家與社會的進步貢獻出自身的力量,使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有助于推動社會朝著更加先進的方向不斷進步。在這個競爭力十分激烈的社會上,創新能力的價值非比尋常,這類人才有著勝于常人的思維和能力,他們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現有的一切事物進行改造發明,創造出的價值能夠為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
(二)創新能力的特點
所謂創新能力,主要是能夠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價值和影響的能力。創新能力最為顯著的特征,便是其具備的價值性。在創新能力的帶動和應用下,社會將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具備創新能力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由于人們之間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使得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具備著一定的層次性。普通人與一些領域的專家,在創新能力方面都有所不同。這種具備層次感的創造力,使得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培養各項技能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會存在很大的區別。此外,有些學生看似并不具備創造力,但實則是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并未得到挖掘,這就是創新能力的潛在特征。不同的人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他的智力發育以及身心成長,使自身的創新能力可以在培養過程中逐漸增強,可見創新能力的另一特點便是可培養性。認識到這些特征,就可以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打好基礎。
三、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認識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作為一門新型的課程,高中階段所學習的信息技術,務必要緊跟社會的發展,來培養更多新型的技能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育價值。可以發現,信息技術在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各個行業發展都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高中是學生學習各項知識以及專業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由于信息技術是一門發展和更新較為迅速的新技能,該門課程在開設過程中,只有結合行業需求,才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這門技能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在實施與應用過程中,要涉及多種技能的綜合應用。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們便要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的特征,以及創新能力在這門課程中所發揮的重要價值。
(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1.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的改革,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教師認識到實際教學環節中,不僅要提高學生對各門課程專業技能的掌握與學習,更應該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創造更大的教學價值。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使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也有所改善。與傳統的學習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這一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就會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凸顯出了新課改中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為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2. 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當下的時代發展中,幾乎所有領域對于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信息技術是互聯網環境下的硬性技能,由于互聯網環境更新換代的頻率較高,也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時,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高中時期,青少年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受到外界各種環境的影響較大,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能夠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逐漸形成一種創造性思維。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繼而就會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更多新型的專業人才。
四、 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方面缺乏學習興趣
筆者經過調查發現,我國的部分高中院校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發現,很多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缺乏一定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事半功倍,吸收和消化知識的效率也會得到提升。信息技術這門新型的課程,各個部分的知識結構都息息相關,而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積極性較低,使他們缺乏學習熱情,就會對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很大的阻礙,使得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無法順利實現。
(二)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老師們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會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調查發現,各大高中學校,有超過一半的教師們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單一,在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們都會認為,給學生一味地傳遞各種基礎的理論知識,采用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就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加強,在這種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影響下,就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繼而制約了該課程教學的發展,讓教育行業以及社會人才需求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五、 加強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探討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與社會的進步密切相關,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可以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各個行業領域對人才的需求做出貢獻。因此,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全面地提升學生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具備的創新能力。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老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應當考慮到他們所面臨的學習壓力,為他們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就可以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和認識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那么,在展開具體的教學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制訂教學計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不斷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例如,在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第五章音頻、視頻、圖像信息的加工時,筆者先用胡戈制作的網絡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作為引入,此視頻曾轟動整個網絡。學生通過對此視頻的觀看,笑聲不斷,興趣高漲,制作電影的過程不再神秘。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協助學生如何去使用圖片、音視頻處理工具,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觀看過的電影或視頻,設計出電影主題的腳本,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應用信息技術完成相關的創作。該過程中,老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共同去討論小視頻的制作方式,以及一些學生比較關心的電影類型等等。
(二)設定教學問題,改善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他們自身的思維方式對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來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比如,在講授《網絡技術應用》中有關防火墻、殺毒軟件、網關等網絡安全知識時,首先設計幾個問題:古代城市安防措施有哪些作用(城門、護城河等)?學生通常有一些歷史知識及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等映像,或者通過網絡學習,基礎上能了解一些知識點,老師通過讓學生思考、交流、匯總,引導學生向防火墻、殺毒軟件、網關等知識點遷移,最終輕松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如此一來,在教學過程中,設定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身的不斷思考,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就能夠激發創新能力的養成。
(三)留有足夠空間,強化學生自我探究能力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展開過程中,老師過于重視給學生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并沒有認識到學生自身對這門課程學習效果的影響。素質教育的施行,使得教師們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就必須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空間,便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對Photoshop軟件進行學習時,可以給學生先展示用軟件處理過的圖片與原圖對比效果,讓學生對圖片的不同之處進行觀察,并逐漸帶領學生去學習Photoshop軟件如何處理這類美化圖片的效果。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如何使用軟件實現修圖功能。作為教學引導者,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技能表現,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此外,也要及時鼓勵學生,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高中階段占據著一定的影響地位,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作為教師,必須要認識到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給學生制定教學計劃,采取科學的措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足夠的準備。如此一來,才能夠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國家文明的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德勝.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策略淺析[J].學周刊,2017(19):159-160.
[2]張莉芬.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D].蘇州:蘇州大學,2016(1037):221,223.
[3]張曉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造力培養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8(100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