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錦波
摘 要: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在核心素養的基礎指導下進行,逐漸形成符合新課標的、創新性的高中語文課堂。深化高中語文課堂的改革,重點在于建設學習基礎知識和鍛煉個人能力的語文課堂。文章先是分析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實踐意義,在此基礎上,闡述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課堂教學;策略;意義
一、 引言
我國的素質教育建設穩步前進,教育處于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地位。為了提升教育水平,高中課堂教學采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方針。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個人必備的核心能力,針對語文的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建立個人的系統語言結構庫和語法應用模式,著力于發展思維、審美、文化等素養。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可以深化高中語文課堂的改革,提升課堂效率。
二、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實踐意義
(一)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
我國的素質教育建設穩步前進,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率低、管理難、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所以,要對傳統模式進行改革,改革就是教學創新的一種手段。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枯燥加上語文知識點生澀乏味,特別是文言文教學面臨重大困難。傳統的課堂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成績,不重視語文素養的提高,不重視解題的思維,采取題海策略。所以,需要轉變教學模式,采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在教學的策略和手段上實現創新。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就核心素養本身來說,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個人必備的核心能力,針對語文的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于建立個人的系統語言結構庫和語法應用模式,著力于發展思維、審美、文化等素養。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課堂效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它的創新點在于培養了一批具有全面發展能力的學生,他們的綜合素質高,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綜合素質十分重要,語文的閱讀、寫作、讀寫、聽說的技能需要日積月累,不是一蹴而就的,綜合水平體現了學生的整體素養,包括知識、應用、技能、創新等。
(三)有助于推廣語文核心素養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將語文核心素養推廣到了課堂,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原本是不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在含義的,現如今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用了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對教學模式的一種推廣。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還應該豐富到涉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領域。
三、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可以從學生的主體地位著手進行改革,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應該起主要作用。如果學生能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主動提升自己的自主行為,就能促進教師進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課堂主導能力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例如在《荊軻刺秦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承擔著課堂的引導者,將學生引導進“荊軻刺秦王”故事發生的朝代,講述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人文等情況,通過文章的一系列對話、表情等描述表現出人物強烈的性格特征。學生在被動接受這些知識的同時,進行主動思考,思考故事是當時的歷史應運而生的還是任何歷史時期都可能發生這樣的英雄事跡。學生思考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換不同的意見,實現思想的碰撞。最后,教師針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幾個要素,對文章進行二次解讀,分別采取基于語言結構的解讀、基于思維方式的解讀、基于語文審美的解讀和基于藝術傳播的解讀。但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有個度量準則。如果教師給予學生過多的自我表達權利,就會導致課堂紀律混亂、課堂主題偏離、課堂效率低下,反而起不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作用。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保證教學課堂流程的主方向不變,教學節奏不能被帶偏。高中學生的重要群體特性就是思維發散、紀律性不好、叛逆現象普遍和本身的自律性不強。所以,在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需要特別關注教師的職能發揮,結合教學應用實際情況,讓學生獲得到最高效的教學,實現思維和能力的發展。
(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搭建教學課堂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可以從教學的硬件設施著手,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搭建教學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現代化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越來越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課堂,語文課堂的上課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化。除了傳統的課堂板書教學形式,多媒體課堂增加了圖像、音頻、視頻、3d效果等多種媒體混合進行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地享受每一堂課。例如在學習戴望舒的現代詩《雨巷》時,當學習到“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地”“獨自徘徊在”時,教師借助背景音樂效果和擁有圖像的PPT文件,讓同學們馬上能觀看的雨巷的油紙傘的外形特征和表述的意象,通過音樂感受到詩中淡淡的丁香味道和詩人內心的藝術境界。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戴望舒在大革命時期經歷的相關紀錄片,通過背景知識的普及和歷史場景再現,學生更能真實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迷惘和對未來的希望。中國的古典詩詞都有一種獨特的韻律,很適合譜寫成曲。通過讀詩、聽曲,詩中的韻致才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搭建教學課堂,讓同學們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透徹的理解,方便學生對課文進行背誦,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打造獨立思考和合作共享相結合的語文教學課堂
高中語文教學應該要把重心放在學生能力培養上面,不僅學生需要有自主學習能力,還要有合作共享的學習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不斷提升自我思維,也需要學生提出創造性想法。提到合作共享的學習方法,教師們的第一反應是小組討論,但是對于當前高速發展的教育行業,培養學生合作共享意識不僅只有一個方法。例如,在高中語文課本的編排中有“表達交流”“自主合作”等相關的單元,這些單元的編寫意圖就在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打造獨立思考和合作共享相結合的語文教學課堂。通過對課本編排的研究,可以發現這些模塊的主題沒有遠離單元的總體思想,并且對于相應單元的主題進行深化和提高,提出更加深層面的主題要求,引導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僅課文的編排符合合作共享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形式的創新也可以做到滿足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例如,在學習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于林黛玉進賈府的前因后果進行闡述,邀請同學們對關鍵段落進行朗讀,接下來采取合作的授課方式,將同學們進行分組,組內安排小組長對組內成員角色進行分配,最后邀請每一個小組上臺表演對應片段。表演結束后,訪問小組成員對于《林黛玉進賈府》課文的進一步理解與對于自己的表演內容的感悟。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局限于小組討論形式,還可以是合作表演、合作演講、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高中語文教學應該要把重心放在學生能力培養上面,打造獨立思考和合作共享相結合的語文教學課堂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避免模式化現象產生,對課堂內容的選擇具有靈活性和可行性要求。最后,教師針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幾個要素,對文章進行二次解讀,分別采取基于語言結構的解讀、基于思維方式的解讀、基于語文審美的解讀和基于藝術傳播的解讀。在獨立思考和合作共享相結合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獨立思考,還學會了合作共享以及團隊精神,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四)應用鼓勵的方法豐富高中課堂教學
高中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不斷給予學生課堂表現的反饋,教師們應該多多采取鼓勵的言語激勵學生不斷進步,這種正面的評價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具有很大幫助,從而也有利于培養語文核心素養,激起學生的學習語文積極性和熱情。學生需要有學習的動力,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采用鼓勵性言語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盲目鼓勵,不能在學生做錯事的情況下機械式地鼓勵。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例如,在學習《勸學》時,思想家荀子在文章中詳細描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以及應該如何學習等一系列問題,學習應該善始善終。教師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對于理解得好的同學予以贊許,建立起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同學們在文章中學習到學習的精髓。教師應該做到不吝嗇其贊許,特別是對于一些思維嚴謹的同學,他們將提出他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觀點正確、新穎。應用鼓勵的方法豐富高中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
四、 結語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我國的素質教育建設穩步前進,教育處于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地位。為了提升教育水平,高中課堂教學采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方針。采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的策略和手段上實現創新。
參考文獻:
[1]王超群,韋冬余.初中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理論的分析[J].教育探索,(3):60-62.
[2]徐林祥,鄭昀.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語用熱”再認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8):14-23.
[3]丁文靜,韋冬余.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本研習”板塊的特征與教學切入點: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的策略[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2016(2):117-119.
[4]李維.淺析課題的“鄉土情結”:《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農村小學作文素材的整合與教學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9(3):64-65.
[5]賴亦喜.從內到外,由點及群: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實施方案[J].文教資料,2019(15):48-49.
[6]龔玉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地域特色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以欽州市為例[J].廣西教育,2019(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