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貓》一課的教學為例,論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提出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準確確立教學目標,運用優化課程設計、巧用多媒體設備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把握要點、深入思考,達到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079-02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閱讀能力是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也是語文教學要承擔的基本任務。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把握正確的閱讀教學目標,采用多種科學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把握要點、深入思考,達到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本文以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貓》的教學為例,探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讓閱讀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應該圍繞課文的核心價值,把握準確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在體現教學活動指向性的同時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當代作家鄭振鐸的散文《貓》時,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制訂詳細的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從而達到提升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如表1)
二、設置懸念導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巧設懸念導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走進課文,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逐步主動、積極地撥開“迷霧”,理解全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謎語設置懸念:看著像虎不是虎,小巧玲瓏惹人疼,細長的胡子兩邊翹,開口就是“喵喵喵”。教師再進一步設置懸念:“相信同學們都見過貓吧?覺得貓可愛嗎?招人喜歡嗎?‘我是個愛貓的人,但最終卻‘永不養貓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閱讀鄭振鐸的散文《貓》,答案就在課文中。”教師通過設置這樣的層層懸念,讓學生帶著揭秘的心理進入學習狀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反復朗讀課文,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課程是以言語為基點的學科,聽、說、讀、寫一樣都不能少。其中,“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出課文的層次性,讀懂課文的核心價值。這樣學生才能抓住課文的寫作思路和語言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出課文的層次性,這樣才能抓住文章的核心價值。(如表2)
四、繪制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思維導圖通過直觀、形象的外在圖式、關鍵詞等反映思維意識發散、流淌的過程,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抓住文章的中心主題,還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一)抓住“文眼”,確定中心詞或中心句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戲有“戲核”。每一篇文章雖然文體、結構、主題各異,但一般都會有“文眼”。“文眼”不僅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內涵、中心思想,也引領著全文的發展。
(二)中心詞或中心句的位置揭示文章的邏輯關系
中心詞或中心句的位置不僅取決于文體的類型,也體現了文章的邏輯關系。常見的中心詞位置有兩種形式:一是居中心,二是居左側。
(三)確定中心詞和中心詞的位置后繪制思維導圖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粗線條來勾勒、突出中心詞的地位,還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圖案修飾思維導圖,加深學生的記憶,突出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梳理、重組課文的知識點,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如圖1)
五、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領域重要、關鍵的輔助手段,語文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境,給閱讀教學帶來新的活力,讓學生有新的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比如,在教學《貓》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展示謎語(如圖2),進行課前導入,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
六、讀寫結合,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小練筆”寫作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訓練。學生可以通過仿寫訓練加深對課文寫作風格、寫作思路、情感表達手法等方面的理解,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有效性,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兩得。例如,鄭振鐸的散文《貓》以貓的死亡或丟失帶給人的情感波瀾為主線,講述了三次養貓的經歷,重點突出了貓的命運給“我”以及家人的情感沖擊。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前兩只貓的死亡、丟失是由于偶然原因,對“我”的情感沖擊比較小,因而是略寫、鋪墊;而第三只貓的屈死卻引起了“我”的自責和反思,情感沖擊強烈,是詳寫,是中心。作者這樣的選材和構思,讓文章情感表達強烈,中心內容突出。教師可以布置“小練筆”,讓學生模仿文章的選材和結構,這樣不僅有利于強化閱讀教學的效果,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上,體現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樂于學習上,體現在學生對課文情感的共鳴和對課文中心價值的深刻理解上,還體現在學以致用、讀寫結合上。語文教師要抓住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科學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簡介:韋慧婕(1978— ),女,瑤族,廣西防城港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學校班內分層教學。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