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結合筆者實際經驗,本文對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生活化和自主化的運用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供參考。
第一,生活化材料來源廣泛。如,常常會有空油桶,教師將其清洗干凈后制作成跳高材料、投擲筒以及舞龍材料等。教師還可以將材料箱放在幼兒園門口,收集家長以及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廢舊材料。這些廢舊材料可制作花籃、梅花樁以及樂器等,供幼兒嘗試著摸索新玩法。
第二,充分利用自然材料。教師可以將稻草制作成表演道具或稻草人;將石頭或木頭制作成椅子;將木片用于涂鴉等;在連接種植區與涂鴉區的長廊中掛上洋蔥串、辣椒串與玉米串等。這些均由家長以及幼兒一同收集與制作而成。幼兒園還可以定期開展玩具收集活動,部分家長會利用稻草制作草繩、草盤;部分家長利用竹子制作水槍、高蹺、竹梯等,讓幼兒通過自然材料進行自主探索,增添戶外區域活動的趣味性。
第三,運用鄉土材料。教師可以在涂鴉區中放置土布、帽子、扇子、酒罐和陶罐等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材料來開展藝術創作;可在種植區中放置灑水壺、鏟子等工具,并將種子提供給幼兒讓其自主種植;或是在沙水區域放置篩子、竹籃、漁網以及釣魚竿等用具,讓幼兒體驗釣魚的快樂,并探索水與沙的特點。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表演區放入民俗類材料,如舞龍、挑花籃等;在運動區中投放竹梯、沙包、毽子、跳繩以及高蹺等玩具,讓幼兒自主探索不同的玩法,感受戶外區域游戲的趣味性。
第一,教師應結合地方環境,創設自主戶外活動環境。例如,教師可以將舞臺搭設在表演區,讓幼兒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自主學習與游玩。
第二,教師要結合社區環境。社區具有豐富的資源,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教師將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和社區環境相結合,為幼兒營造更加廣闊的自主探索空間。
第三,教師要結合游戲環境。戶外區域活動環境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游戲性考慮在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合理設置攀爬區,在運動場的草地上安裝爬網,讓幼兒自主選擇攀爬式或翻越式的攀爬方法。教師還可以將攀爬架設置在爬網附近,讓幼兒能夠結合自身能力調整游戲方式。此外,教師可以將梅花樁、山洞、探險橋以及游戲屋設置在叢林探險區,這樣幼兒不但可以在木橋上鍛煉自己的平衡能力,還能探索自然的奧妙。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使用墊子、帳篷建設一個移動的小房子,讓幼兒在其中進行過家家等游戲。
實現幼兒園戶外區域活動生活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家校合作。
第一,教師可以將戶外區域活動介紹給家長,同時將告知書發給家長,讓家長正確認識戶外區域活動。教師可以將部分幼兒在戶外區域活動中積極表現的視頻或照片提供給家長,并且鼓勵幼兒回家后將他們玩過的游戲活動告訴家長,跟家長分享自己的喜悅。
第二,教師可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家長給予幼兒足夠的信心與支持。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參與戶外區域活動,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還能激發幼兒參與戶外區域游戲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在完成一項區域活動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班級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認識,提高其對游戲的喜愛之情,同時還能增進幼兒間的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使用鼓勵性語言,如“你們一同建設了一座漂亮的花園,可以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嗎?”這樣能夠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并且增加其表達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集體點評的方式,讓幼兒對自己有正確的了解,并認識到其他幼兒的優點。幼兒在分享和反饋過程中,發現優點與缺點,有助于在下一次活動中改進自我。
總而言之,幼兒可以在生活中獲取戶外區域活動所需的材料與元素,并在區域活動中掌握各項技能。教師對戶外區域活動應予以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活動的自主化與生活化,不斷提高幼兒參與戶外區域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作者單位:勝利石油管理局港區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文明學前教育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