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體育教師深深感受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生存與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賦予教學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倡導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體育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體育活動的主體。在當今弘揚以人為本的時代,好似一股清澈的溪水流進了體育課堂,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這就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極力倡導的體育教學生活化。
體育教學生活化是指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體育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自主進行體育新課標所規定的各種身體練習。
首先,實施體育教學生活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從而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
其次,體育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叭松鷥蓚€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這是陶行知先生的著名詩歌——《手腦相長歌》。它形象地指明了教育的宗旨是既要讓學生學會用腦,又要讓學生學會用手,而體育教學生活化強調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動腦感知體育知識,感悟生活,又要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體育實踐,改善生活質量。
再次,體育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科學鍛煉的習慣。
最后,體育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落實。學校體育如何使學生在學習中既強身,又健心呢?這就需要教師把體育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體育并非在學習,而是在生活中游戲、娛樂。
1.安排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體育新課標倡導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選內容應是學生們喜歡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師在教學內容安排和設計上,要基于現實生活背景,創設一些生活情境,使學生置于生活的氛圍中,充分感悟體育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歡樂。例如,在教小學一年級教學立定跳遠時,為了讓學生清晰地理解立定跳遠的方法,筆者創設了“小青蛙,學本領”的教學情境。利用小青蛙在草地上跳躍的圖片,再配以故事,還帶領學生自編兒歌,并根據兒歌引導學生和青蛙寶寶一起學本領,在模仿中領悟立定跳遠的動作方法。
2.開發生活化的場地和器材。體育場地、器材是學校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的保證。傳統的體育教學器材,是建立在競技體育思想的基礎上配置的,許多器材不適合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廢棄物品,用來開展體育學習和鍛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和節約意識,又給學生帶來了另一種思維,那就是在任何時間、地點找的物品,都有可能變成體育器材。如一張舊報紙,可以折成紙飛機進行游戲,可以團成紙球進行投擲,可以卷起來當體操棒。
3.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無論是網絡信息資料,還是各種教學軟件對生活場景的再現,多元化教學手段為體育教學生活化創設了逼真的情境,拓展了學生的時空領域和思維空間,使學生在具體化的情境中學習和鍛煉。例如,教學“搬運接力”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搶運糧食”“歡慶豐收”等情境;在教學“換物賽跑”“穿過小樹林”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種樹”“澆水”“施肥”和“保護小樹苗”等情境。
總之,體育教學生活化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體育服務于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體育教育工作者,要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深入課堂,研究生活,努力把體育教學和社會生活及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體育教學發揮更好的育人效果,使體育教學為學生的成長,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昆山市千燈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