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弟
美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模塊,更是學生素質提升和生活教育的延伸。對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綜合素養、培養創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出來。各學校就這一問題展開了多元化探索。而從實際效果上看,美術資源課程的開發樣式相對單一,開發途徑有待拓展。因此,在美術課程資源優化背景下,對開發策略和應用方式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近年來,隨著三級課程的深入實施,各學校建立起來多元化的課程觀念。在這一進程中,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也日趨的多樣化,為美術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及豐富的課內外組織形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這一課程體系的建設,也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地成為美術教育活動的主體,并為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了內涵化的發展支撐。而就這一體系下的課程資源開發尤為重要。美術課程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畫畫,它包括繪畫、書法、篆刻、雕塑、工藝美術等內容,美術課程活動資源以及信息化資源也是課程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能夠在課堂體系框架的基礎上,對廣義上的美術資源進行重組和運用,有效利用來自生活、學校和社會等各方面的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增加美術教育資源儲備。前期的實踐證明,只有充分開發校內美術課程資源,注重美術課程資源與其他相關課程間的融會貫通,并進行高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動美術課程建設與實施。
當前,學校和美術教師在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受限于課程資源開發能力上的不足,其主要針對的是校內資源的開發,并以此來作為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重點突破方向。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美術教師充分依托自己身邊的物質、人文、信息、活動等資源實現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這一進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部分學校在對課程資源的開發中違背了資源開發的基本原則,以“資源照搬”的方式來達成對課程資源的快速建設,這就導致其所要實施的課程資源與學校美術教育的基礎出現脫節。同時,部分教師囿于自身的資源認知廣度和資源獲取能力,在課程資源開發上的積極性不高,成了課程資源開發的被動實施者,導致資源建立的效率不高。當前民族民間文化的興起,讓課程資源開發的視野得以有效的遷移,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將成為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重要源泉。但由于部分學校和美術教師對區域民間藝術的認知能力和掌握能力不足,導致民間藝術資源有效融入受阻。
(一)合理拓展教材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已有的美術教材,進行適當的挑選,根據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開發出讓學生耳目一新的美術課程。例如,對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美術教材中《有趣的彩泥》這一節課的教學,老師可以不拘泥于課本,選擇一種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課程開發應用方式。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讓學生們在校園中觀察五彩斑斕的校園環境,而后再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動手制作。對于制作成果的評價可以采取生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客觀評價能力。
(二)區域民間藝術融合
民間藝術資源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無盡寶庫。以陶藝為例,學生在親手制作陶器的過程中,不僅身體與陶器藝術產生了互動,在精神方面,幼兒加深了對陶器文化的了解與情感互動,潛移默化中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三)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各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海量的網絡資源成為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重要的源泉。教師應當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實現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更高效。隨著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校內外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與美術有關的信息,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四)注重實踐平臺拓展
學校應充分利用本身的資源條件,開發別具一格的資源實踐課程,完善美術校本課程的建設,為美術教育拓展空間,也為學生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美術活動的舞臺。例如,走進當地的美術館,與學生共同參觀當有地方特色的繪畫和書法精品,讓學生真切地走近藝術。同時,可邀請國畫大師、書法大師走進學校的課程,讓課程資源開發的厚度得以顯著提升。
作為課程改革的踐行者,美術教師對美術課程資源開發將成為學校美育教育中的重點工作。當前,學校美術課程開發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可以滿足學校和學生對于美術知識、技能、情感的培養要求,但資源開發的樣式和途徑都有待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第一中學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