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摘? 要;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更加細化,權責更加分明。薪酬管理體系中,薪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員工的自我價值,代表企業對員工的認可度,甚至還代表著員工的個人能力和發展前景。科學有效的發放激勵機制,能夠機制能夠激發員工的最佳潛能,造就一批高效穩定的企業隊伍,從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薪酬發放;人事管理;員工激勵
在人力資源工作中,薪酬作為激勵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核心部分,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體系有助于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并且,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理順工資發放的流程、規范,更利于規范人事管理工作,明確職責范圍,規范工資薪金的發放流程,保證發放工作的及時、準確無誤。
一、薪酬發放模式的綜述
(一)事業單位
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發放,是沿襲傳統模式進行發放的。主要是通過相關財政部門根據每年的預算來將工資撥付單位開戶銀行,然后由各單位進行提現或轉賬,再發放到各個員工手中。
傳統方式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發放時間和標準不統一,基數差別大;第二,違規發放的情況時有存在,應納入扣稅基數未合理扣稅。第三,效率不高,多數工資發放工作由財務人員兼任。
20世紀初期,已經有部分省市在財政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工資發放方式采用委托銀行統一進行,后來又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有了新的進展。
(二)高校
當前高校的工資發放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當月按照稅前金額發放,次月工資中代扣稅。這種發放模式的流程主要是:各部門提交發放表后,財務處直接按應發數發放,待到月底結束時,財務部門統一統計當月的教職工的所有收入,計算每個教職工的個人所得稅,再從下個月工資中代扣。這種發放模式的優點如下:第一,財務人員每月只需計算一次個人所得稅;第二,提高了教職工的滿意度,發放及時。缺點則在于存在漏扣或者無法代扣個人所得稅的風險。例如,當下個月教職工離職無收入時,財務人員將無法代扣離職教職工上個月的個人所得稅;當教職工因事假,調崗等原因發生降薪時,本月發放的工資不足以抵扣上個月的個人所得稅,此時財務人員必須在下個月繼續追扣未扣的個人所得稅;或者由于員工產假或其他原因,導致下月工資不夠扣上月個人所得稅,給財務人員帶來不必要的工作量。
二是月底一次性發放,當月扣繳個人所得稅。這種工資發放方式的特點在于所有工資收入全部在月底一次性發放,各部門提交表格財務部門統一在月底處理,統一發放時間,合并所有收入計稅。優點是可以確保收入按時代扣代繳,缺點則是發放工作不及時。
(三)現代企業
從薪酬發放的呈現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公開薪制和保密薪制:公開薪制,顧名思義,是指企業的薪酬制度體系、發放給員工的薪酬標準都是公開透明的。公開薪制的特點是:薪酬體系設置上,對外有競爭力,對內公平合理,能有效發揮正向的激勵作用。但是,由于薪酬制度上的剛性作用,會不利于企業控制人工成本。同時也不利于企業薪酬制度執行上的靈活性。
保密薪制是指企業的薪酬制度體系、發放給員工的薪酬標準都是保密的,也不允許互相詢問待遇標準,否則被視為違反企業規定。這種薪酬發放制度有利于樹立領導的權威,掩蓋因為薪酬待遇不平等造成的員工工作時的懈怠情緒,有利于領導的管理;缺點是喪失了激勵作用,不利于企業的自我完善。
二、新個稅制度下工資發放模式探討
2019年以來,實行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新個稅法有六大亮點:第一,全面實施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第二,提高了個稅的起征點;第三,增加了贍養老人等在內的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第四,調整了稅率表;第五,設立反避稅條款,納稅人有中國公民身份證號碼的,以中國公民身份證號碼為納稅人識別號;第六,完善適應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收征管模式。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年終獎的部分,應充分考慮個稅的無效期間,由于年終獎計算方法的缺陷,導致年終獎會存在“多發一元錢,到手獎金反而少”的現象,可將超過臨界點的獎金,并入到綜合所得報稅。
年終獎個稅計算公式(A1為年終獎):
=ROUND(IF(A1/12>3000,IF(A1/12>12000,IF(A1/12>25000,IF(A1/12>35000,IF(A1/12>55000,IF(A1/12>80000,IF(A1/12>80000,(A1*0.45-15160)),(A1*0.35-7160)),(A1*0.3-4410)),(A1*0.25-2660)),(A1*0.2-1410)),(A1*0.1-210)),(A1*0.03)),2)
綜合所得的個稅計算公式(B1為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
=ROUND(IF(B1>36000,IF(B1>144000,IF(B1>300000,IF(B1>420000,IF(B1>660000,IF(B1>960000,IF(B1>960000.0001,(B1*0.45-181920)),(B1*0.35-85920)),(B1*0.3-52920)),(B1*0.25-31920)),(B1*0.2-16920)),(B1*0.1-2520)),(B1*0.03)),2)
在總的綜合所得既定情況下,如果拿出一定比例作為年終獎發放,并使用年終獎單獨計稅政策。
所以根據預計的年總收入,扣除各項扣除后,算出你的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X,就可以判斷你的最佳年終獎。如果你的實際年終獎超過該最佳配置,那么可以在個稅申報時,將超過最佳年終獎的部分,并入綜合所得進行申報,僅對最佳配置的金額,采用年終獎單獨計稅政策就可以。
三、薪酬發放管理模式分析
薪酬的發放首先要制定一個規范科學的管理流程。薪酬的發放首先應該是由人事)部門制定薪酬管理辦法,各部門認真參照管理辦法,每月上報發放的明細。然后由人事部門審核通過以后,再由專門負責工資發放的員工造表,按照規定扣除各類保險、公積金及應扣項,每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并報稅務機關。財務部門根據人事部工資造表同事提供的數據,支付金額到指定銀行的代發賬戶。最后,再由人事部門提供工資明細清單到銀行,最后完成發放到卡的工作。
工資薪酬的發放工作離不開現代軟件系統工具的幫助。過去通過人工來發放,難免存在漏發錯發的情況。現代系統上線以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樣的問題。工資發放系統應該建立在人事系統的平臺之上,歸納在薪酬管理模塊之內。主要應該分為:人員信息模塊、基礎設置模塊、工資發放模塊、薪資檔案模塊。現在比較常見的薪資發放系統有金蝶、用友、MCHR、紅海eHR等。
薪資發放管理還應包括:工資發放流程制度、代扣代繳制度、工資信息查閱制度以及保密制度。
有效的薪酬發放管理促進了薪酬制度的規范,薪酬制度的規范又強化了集中審核發放體系的流程管控,兩者形成了制度規范與管理優化的雙贏。薪酬集中審核發放的監督檢查管理機制,不斷規范薪酬總額管理和薪酬列支渠道,所有薪酬性支出嚴格按照有關財務制度規定,全部納入薪酬總額的核算。
通過構建基于職責、流程、制度、標準、考核“五位一體”的薪酬集中審核發放體系,形成了一種將崗位職責、流程優化、風險管控和科學考核融為一體的新型薪酬發放管理模式,從而有效促進單位的健康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參考文獻
[1] 喬治. T .米爾科維奇,杰里. M .紐曼.薪酬管理[M].董克用,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 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宋培林.薪酬管理:理論·操作·案例[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4] 姚軍.淺析基于“五位一體”的薪酬集中發放管理模式構建[J].人力資源管理,2016(12):150-151.
[5] 李興永.我國企業薪酬發放模式決策淺析[J].企業管理,2013(8):40-41.
[6] 張華森.高校工資薪金發放模式探討[J].經濟視野,20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