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 分泌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冠狀動脈搭橋圍手術期由于手術創傷、疼痛、麻醉等引起機體強烈應激反應,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對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引起血糖極不穩定,難以控制,增加手術風險,影響預后效果[1]。因此應積極控制合并T2DM冠狀動脈搭橋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島素泵能精確、穩定、持續提供機體所需胰島素,且聯合動態血糖監測可及時調整給藥頻次與劑量,保障其安全有效性,維持血糖水平平穩[2,3]。本研究選取我院合并T2DM冠狀動脈搭橋患者92例,旨在探討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合并T2DM冠狀動脈搭橋患者92例(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男23例,女23例;年齡50~73歲,平均(60.35±4.98)歲。觀察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51~74歲,平均(61.01±4.92)歲。2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T2DM 診斷標準[4];經冠狀動脈CTA、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需擇期行冠狀動脈搭橋術;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胰腺外分泌疾病、影響糖代謝等其他類型血糖升高性疾病;近期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等可升高血糖類藥物;急診外科手術。
二、方法 2組均給予飲食控制、運動指導等降低血糖。1.對照組 采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根據血糖檢測儀監測指尖血糖水平,并調整胰島素用量,以空腹血糖(FBG)6.1mmol/L、餐后2h 血糖(PBG)7.78mmol/L為控制標準;術中、術后禁食階段改為生理鹽水+胰島素靜脈泵入,持續監測血糖調整用量。2.觀察組 采用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治療,采用Minmed CGMS 監測血糖水平,主要由葡萄糖感應器、血糖記錄器、線纜、信息提取器、分析軟件組成,將葡萄糖感應器植入皮下組織,與細胞間液中葡萄糖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電信號;血糖記錄器通過線纜接受電信號,10s/次,且將每5min 內的平均值轉化為血糖值儲存,288個血糖值/d;患者佩戴記錄器72h,期間輸入≥4次/d 指尖血糖進行校正;72h后完整下載數據,根據血糖波動特點,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將血糖監測改為三餐前后。胰島素泵采用諾和銳,經輸送食管24h 持續性緩慢注入腹部皮下,40%~50%胰島素總量為基礎量,51%~60%胰島素總量為餐前大劑量;術中、術后禁食階段餐前大劑量停用,基礎量不變;正常進食后恢復餐前大劑量。
三、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2組血糖水平(FBG、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2.2組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3.2組低血糖、術后感染發生率。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一、血糖水平 治療前2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胰島素用量少于對照組,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低血糖、術后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4.35%(2/46)低于對照組17.39%(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39,P=0.045);觀察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2.17%(1/46),對照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6.52%(3/46),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61,P=0.609)。
討 論合并T2DM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血糖水平會直接影響心臟外科手術預后效果及并發癥發生,要求臨床上必須嚴格控制血糖水平穩定,保證手術效果[5]。
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可有效控制高血糖,但血糖水平波動較大,且在術后禁食階段,皮下注射換為靜脈輸入,吸收差異較大,劑量難以控制,易導致低血糖發生。陳春莉等[6]研究發現,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可平穩降低血糖水平,與本研究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一致。動態血糖監測是新型監測血糖手段,可客觀、全面、真實反映各時間段血糖水平并準確記錄,分析其穩定性,有利于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制定個性化方案,控制血糖穩定。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可模擬人體胰島素分泌模式,根據動態血糖監測結果,設計程序采用脈沖釋放法輸入人體所需胰島素含量;并于進餐前追加輸入,模擬餐后分泌狀態,降低人體各時段血糖水平;另外測定期間輸入指尖血液進行校正,保證準確度[7]。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胰島素用量少于對照組,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低血糖發生率4.35%低于對照組17.39%(P<0.05)。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可根據準確血糖數據調整輸入胰島素劑量,避免盲目性,能明顯較少胰島素用量,縮短血糖達標時間;同時波動幅度較小,具有穩定性,能有效減少低血糖發生,有助于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8]。
表1 2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表1 2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時間組別例數 FBG 早餐后2h 午餐前 午餐后2h 晚餐前 晚餐后2h治療前 觀察組 46 9.36±2.05 15.23±3.65 10.36±2.32 16.21±2.10 14.25±2.65 15.21±2.74對照組 46 9.41±2.12 15.08±3.28 10.21±2.53 16.12±2.21 14.37±2.59 15.34±2.82 t 0.115 0.207 0.296 0.200 0.220 0.224 P 0.909 0.836 0.768 0.842 0.827 0.823治療后 觀察組 46 5.89±1.01 7.36±1.20 6.52±0.98 7.59±1.36 7.12±1.26 7.54±1.39對照組 46 6.46±1.23 8.78±1.55 7.68±1.19 9.01±1.69 8.74±2.20 8.35±1.87 t 2.429 4.913 5.104 4.440 4.334 2.358 P 0.017 <0.001 <0.001 <0.001 <0.001 0.021
表2 2組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2組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例數 胰島素用量(U/d)血糖達標時間(d)住院時間(d)P <0.001 <0.001 0.001觀察組 46 38.62±9.52 3.52±0.89 23.45±8.25對照組 46 48.95±13.64 6.24±2.54 30.14±10.60 t 4.212 6.854 3.378
綜上,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皮下輸注系統應用于合并T2DM冠狀動脈搭橋患者能降低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用量,縮短血糖達標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低血糖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