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身體迷思、族群狂歡與虛擬親密關系: “女友粉"的媒介社會學考察

2020-08-27 08:10:25吳煒華
關鍵詞:文化

[摘要]研究發現,“女友粉”的出現,是中國當下娛樂產業與文化語境碰撞的奇妙產物。運用 社會性別視角,本文探討了中國的“女友粉”族群在粉絲身份認同、性別角色扮演及虛擬關系互 動中的主體參與和意義生產。“女友粉”們是由無數個性獨特、青春飛揚的年輕人組成,屈從于社 會性別常態下男一女友關系的舊有模式,形成了一種單向度的、刻板化的性別符碼、虛擬關系契 約與想象投射;她們將對“愛豆”的遙遠之愛,轉化為女性自我犧牲與情欲化“想象”消費的混合 文本。“女友粉”的出現、存在、轉變映射著中國青少年族群積極介入娛樂資本的流動以及重塑偶 像文化與粉絲文化意義的主體動力。

[關鍵詞]身體迷思 愛豆 女友粉 虛擬 親密關系[基金項目]本文得到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是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 術學重大項目“網絡文化安全研究”(項目批準號:19ZD1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吳煒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導,研究方向為視聽新媒體、媒體融合 與傳播、青年文化及互聯網研究等。

[中圖分類號]C91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72( 2020 )03-0032-12

一、引言

近年來,鹿姓藝人微博公布女友信息之后引發粉絲過激反應及后續網絡暴力事件,美國ITUNE 音樂排行榜單因吳姓歌手粉絲的應援刷榜出現數據混亂,以及中央電視臺曝光了蔡姓藝人微博轉發 上億、流量造假及虛假營銷等不良事件,引起廣泛的爭議。在這多次流量明星的粉絲行動中,粉絲經 濟不可見之手由幕后走向幕前,男性藝人的“女友粉”“老婆粉”“媽媽粉”等標識為“親密關系”的粉絲族群也由“飯圈”(Circle of Fans)走向大眾,從亞文化、青年文化的自娛話語進入大眾傳播與網絡文化 研究的批判視野。愛豆(Idol)粉絲運營、粉絲造星、流量水軍等現象已不足為奇,以“女友粉”“愛豆”為 代表的粉絲、藝人關系互動與親密關系想象更值得深思。

考慮到行文的流暢問題,本文將盡量援引“飯圈”詞匯。“粉絲”,有學者將之寬泛地界定為癡迷愛 好某類運動、商品和娛樂活動,或崇拜電影明星、運動巨星等之人群。①本文中所指涉的“女友粉”,主 要是指娛樂男明星女性粉絲族群中較為特殊的群體,特征為:在線上的網絡社區及線下的追星應援 中,自我表述為男性明星的“女友”或“女友們”;“女友粉”的相似亞族群包括“老婆粉”“逆蘇粉”“媽媽 粉”等,是粉絲文化中社會性別模式凸顯、虛擬親密關系表征強烈的一個亞族群。“飯圈”,特指娛樂明 星的粉絲圈層,也被稱為“粉圈”。“愛豆”,曾被稱為明星、偶像,是粉絲行動中崇拜與想象(心理)、消 費與應援(身體)、欲望與關系(虛擬)之投射、反應與建構的客體;“愛豆”一詞,以音譯的方式,重構了 粉絲族群對所愛慕、追逐、遙望之“偶像”的符號光暈,“愛”與“豆”二字之上所附著的親密想象與日常 生活的情境意指,不僅擺脫了 “追星”“偶像崇拜”等詞匯中冰冷和技術性的色彩,也為今日之“粉圈” 塑造全新的語言符號系統奠定了基礎。如食物類,“玉米”(李宇春的粉絲)、“小湯圓”(王源的粉絲)、 “小螃蟹”(王俊凱的粉絲)、“珍珠糖”(朱正廷的粉絲);物品類,“蘆葦”(鹿哈的粉絲)、“羽毛”(馬天宇 的粉絲)、“千紙鶴”(易嬋千璽的粉絲)、“蜜蜂”(楊帰的粉絲);英文簡寫雙關意,如IKUN(蔡徐坤的粉 絲)、Evanism(林彥俊的粉絲)等。

艾漫數據與微博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粉絲白皮書》聲稱,微博是娛樂粉絲聚集的主戰 場。2017年,關注娛樂明星微博粉絲總人次為128億,而在2018年——“中國偶像元年”,這一數據 已達到167億人次。女性粉絲(61.1%)②與男性粉絲(38.9%)合力驅動了中國粉絲身份與文化行為 的多元化發展,女性粉絲持續增多;唯粉(意指只粉一位偶像的粉絲)(59.8%)、理智粉(57.7% )、媽 媽粉(49.1%)、老婆/女友粉(42.5% )、顏值粉(35.3%)與事業粉(27.1% )等粉絲屬性與身份認知,在 概念分化明顯的趨勢上,又呈現出重疊(94.2%)和流動趨勢;流動性是粉絲文化的常態,粉絲們對偶 像的短暫迷戀現象,被用“爬墻”一詞來形容。《2018粉絲白皮書》的調查顯示,一年不到就爬墻的粉 絲占60%以上,只有1%的粉絲能死忠5年。在年齡層面,20~29歲(71.2%)及30-39歲(20.2%)中青 年人群是粉絲文化的主體,而曾廣受拷問的因追星而“荒廢學業”的20歲以下青少年及40-50歲及 以上(3.8%)中老年人群,是粉絲文化中的“弱勢”與“邊緣”。中國粉絲文化也進入了“野蠻生長”的 階段。與舊時的追星族不同,新時代下的粉絲需要在偶像身上找到荷爾蒙投射、情感歸屬和自我成 長的感受。在自由、開放、包容的微博平臺上,粉絲不僅擁有了更多與偶像互動的機會,借助各類產品功能,粉絲還可以挖掘自身潛能,為“愛豆”發揮出最大力量。從散兵游勇到各司其職,從單打獨 斗到團隊作戰,微博幫助粉絲在追星過程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實現了自我炫耀以及自我價值的 滿足。①

自2005年以來,伴隨“超女”熱潮而出現并廣受批評的“非理性”中國本土粉絲族群,在過去15 年的發展中,充分利用新型信息與通信技術平臺,不斷“創新”追星方式和技巧。從超女時代的手機 短信轉發到粉絲網、BBS/偶像吧的建立;從自制海報、“愛豆”照片到定制戶外大屏、地鐵廣告的出 現;直至今日的QQ、微博、微信、抖音短視頻等跨媒介、跨國家追星應援模式,粉絲文化逐漸由個體、 松散、自發、小群體式單向度的偶像消費文化,發展為受市場驅動的族群性、策略性“飯圈”一“愛豆” 雙向傳播行為。“粉絲跨越媒介平臺尋找偶像,依靠網絡發揮集體力量與主流媒介抗衡,改變著中國 媒介環境中受眾與媒介不平等的權力結構”,②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草根化和全球化”的交往模式。③ 粉絲族群及其文化身份與表現、粉絲經濟的生產與傳播模式的研究與探討,逐漸成為社會學、青年研 究、文化研究,教育學、甚至文化產業研究中的新課題。有研究從青年亞文化、文化身份等視角切入粉 絲研究,認為粉絲行為是一種“流行文化與青年亞文化的符號象征”,④彰顯出“青年人消費文化的 符號壇變、青年自我尋求社會認可的顛覆映射及青年發展中的后現代主義成分”。⑤對粉絲族群的 批判研究取向是:“將粉絲視為非理性的病態人群,或是贊揚粉絲通過主動性和創造力抵抗主流意 識形態”。⑥教育學學者從偶像崇拜與榜樣學習的傳統對立與現代耦合之間,試圖探索青少年粉絲 行為的引導性策略;新聞傳播學學者則從傳播行為與消費關系等視角,解讀“改革初期社會單向傳 播中的受眾粉絲文化,生產方式變革影響下的消費化粉絲文化,數字化背景下由受眾粉絲向互動 粉絲的轉變”所形成的中國粉絲文化的壇變。⑦中國娛樂文化的發展見證了粉絲族群從“消費主義 的犧牲者”漸進演化為具有文本的“抵抗與生產能力”的小歷史。⑧有研究以此探討粉絲文化與性別 研究的關系,認為近年來,“以女性為主體的粉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抗男性凝視主導之下的性別權力結構”,①顛覆女性歷史上'被看'身份,女性也由被動受眾轉而成為主動尋找玫瑰夢的原創 動力”。

本文嘗試突破“粉絲消費”“亞文化”等對粉絲文化的固有描述,深入探尋在“女友粉”的角色形 成、身份認同與族群狂歡的過程中,所彰顯的身體迷思與虛擬的親密關系的想象架構,并對其制造、 生成與傳播機制展開討論。

二、“女友粉”的角色浮現與身份認同

通過參與式觀察、在線聊天、線上與線下參與等形式綜合運用,本文對2018年至2019年間活躍 于社交媒體、積極應援的19位“女友粉”進行“粉絲”生命歷程的訪談。

本文所描繪的“女友粉”,年齡從19-27歲,均為大專學歷以上的女性,粉齡從3年至8年不等, 是新生代粉絲族群的實力擔當;她們出生在1990年以后,大多在小學時期就開始使用電腦,接觸互 聯網,熟悉社交媒體,能運用文本及圖片、視頻編輯軟件;自主性強、有一定的經濟自理能力;對“愛 豆”的選擇與迷戀有自己的想法,能將自己對“青春”“成就”“夢想”等的理解與粉絲行為鏈接在一起, 也能相對理智地認識到追星是一場心理、身體、智慧與情感多重交織的戰場。

(一)青春“理想的嫁接”

通過考察被訪的“女友粉”由路人轉粉、入飯圈并逐漸確定自身身份的粉絲生命史發現,“飯圈” 的存在、美型偶像的出現與青少年粉絲的投誠催生了“女友粉”的誕生。“小哥哥”與“小鮮肉”式的造 星運動和偶像養成類真人秀節目近年來大肆泛濫,霸屏中國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也成功入侵了“女 友粉”和“準女友粉”族群的“屏幕青春”。有研究指出,娛樂類真人秀節目通過儀式性的流程設定、競 爭機制的符號化表達,形成美好、快樂、性感、勇敢的“青春鏡像”的同時,③也產制出一種參與儀式觀 與集體記憶。④青春鏡像的產制模式,在偶像養成類、歌舞真人秀類節目中尤其明顯,它不僅呼喚著觀 看者的情感共振與青春體驗的投射,⑤也為現實中青春主體的迷惘、抗爭與自我實現的不完美打開了 一個可供情感安放的移情文本。

多位受訪者提到了年少時心動的瞬間,源于“初中無聊看電視的時候”(GF01)①,“上初三時入 圈,那時候選秀挺多的”(GF02);?“看選秀節目”“從此zqsg(飯圈術語,意為真情實感)”(GF06);在多位 “女友粉”的記憶里,初中、高中時代是灰色暗淡的,“生活太沉悶”、自己也處處“和同學不同”,因為 “偶爾電視上看到剛出道的'愛豆'”,“一眼就覺得笑起來讓人有一種心靈治愈的感覺,被秒殺了,從 此走上不歸路”(GF11),自己的人生也從此因為喜歡上了“帥”“甜”“可愛”“會唱”“跳得好”的“愛豆” 而煥發光彩。

“愛豆'由此也成為青春期里“理想的嫁接”(GF11),“女粉友”們“覺得他渾身上下都是好的,哪都 好看”(GF01),“充滿了仰慕”(GF02),“愛豆”成為粉絲們的“夢想機器”(GF17); “喜歡他,是因為現實 中沒有啥值得喜歡的(男人)”(GF01),希望“愛豆”可以'嘅當榜樣又當男朋友”。激情退卻之后,還 “會以他來做標準考慮自己的擇偶標準”(GF11)O屏幕上的初遇,遙遠的凝視,最終完成虛擬親密關系 中“男-女”朋友的想象性建構,是每一位“女友粉”由路人轉粉,并決定以“愛豆'為青春中的“性別覺醒” 的標志開場。

(二)“親密想象”的距離美感

在“路人/觀眾(聽眾)一女友粉”的角色轉換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窺見廣受嘲諷與批評的“女友粉” 對于脆弱而又結構性的“愛豆”意向的構建。“愛豆”是“女友粉”族群青春敘事的開場主角,舞臺與屏 幕賦予其一種符號化的、鮮艷的主角光暈,遙遠地引領著視聽文本的消費者性別意識的萌芽、虛構與 美化。在釆訪中,多位受訪者都提及“女友粉”和“愛豆”之間那美好、微妙、隔空互撩的距離美感,“女 友粉”與跟蹤、偷窺、無底限跟拍的“私生飯”是截然不同的。愛豆,更準確地說是一種視聽化、屏幕化、 美型化的青春符號。她們與愛豆“若遠似近”的親密關系浪漫化地建構出中國新時代青少年群體對青 春以及成名的最初想象。

“女友粉”是典型的中國新時代青少年群體中的普通人,她們受到互聯網、移動通信、智能應用和 社交媒體技術的深刻影響,在全民媒體、泛娛樂文化恣肆的2000年之后遭遇青春期里第一次與“小 哥哥”的“心動”感覺(GF18)。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個體對異性“愛豆”的“親密想象'與新媒體賦權 下的虛擬互動關系,復雜而又結構性地交織在一起,共同形塑了“女友粉”這一獨特的粉絲族群與身 份標識。

在時間線上,“女友粉”是與中國偶像養成節目、社交網絡與偶像文化的技術性共謀同時出現的;在空間線上,“女友粉”的形成,橫跨中國電視屏幕與網絡視頻兩個媒介,在貼吧、論壇、微博等虛擬空 間中首先完成自我轉型與身份認同,并實現線下行動與日常實踐。“女友粉”的族群式認同與日常經 驗中的行為特點,也在此時空線的交織中浮現,即顯化的“自我女友化”“被女友化”的身份追逐,以距離美感,不僅在偶像文化中是一種具體且特征化的傳播心理距離的設定,更是中國式的偶像 造星行動在市場驅動和族群共識中所形成的自我約定;“女友粉”在語言表達和行為呈現上的自我矛 盾,也是“女友粉”族群此消彼長、個體流動的主要原因。從這點上更可以清晰地窺見,中國“愛豆”與 “女友粉”關系的象征互動。“女友”在此互動關系中,也表達了中國年輕人“戀愛觀”和“擇偶觀”在幻 想式情感投射中的體現。這種幻想式的情感投射,唯有在粉絲族群中才可生存,被同伴所認可,被族 群所接納。一旦離開粉絲圈層,“女友粉”之愛會迅速消沉。“你要有強大的心臟才可以承認自己的'女 友粉'的身份,盡管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都覺得你腦殘,但你還是想堅持下去,其實挺難的。讀書時還 好,一實習就要躲起來用小號來粉了。”(GF18)每一個“女友粉”個體與族群形成過程中都在努力排除 他者化的自我懷疑,來完成“自我”身份的幻想展演。

在青春理想的嫁接下,在親密想象的距離美感的約束下,“女友粉”閃耀登場,成為中國娛樂產業 界在偶像產業和粉絲文化的博弈中出現的一種虛擬主體,更形成了一種具有圈層特征的網絡亞文化 符號。中國網絡文化的發展,催生出形態各異表現多元的虛擬圈層與亞文化圈層,“女友粉”以及種種 其他類“粉絲”的紛紛出現,正是網絡圈層文化的典型表征,更指向了在中國網絡文化發展的豐富語 態中,中國年輕人文化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觀念變遷與復雜流動。

三、流動的身體迷思、情欲想象與斷關系

“愛豆”是“女友粉”族群在探尋自身性別身份、消費性別符號的大眾文化生產過程中的最初客 體。愛豆的容貌、身體、表演成為“女友粉”性別符號消費活動中的驅動性能指,由此能指所建構的“愛 豆-男性(也偶有女性)”以及“女友粉-女性(也偶有男性)”的關系預設,詭謫地契合在二元化的異性 戀模式框架中,卻又散發著濃烈的娛樂至上的“男色消費”傾向。

在訪談中,多位“女友粉”認為,自己的“愛豆”有一種無以言狀的性感和帥氣,一旦她們在電視或 網絡視頻中見到自己的“愛豆”,就會立刻進入腦殘式、文盲式追星狀態(GF04),就“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太帥了! ”(GF05)"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 "(GF03)“我男朋友好帥好帥好帥”(GF08),“保存照片、錄屏、發微博、發'超話 (GF09)去向天下宣告。

(一)合謀制造新型男性氣質

“女友粉”眼中的“愛豆”,時常與近年來中國電視屏幕和網絡文化中噴涌而出的“小鮮肉”“小哥 哥”交織在一起。而“小鮮肉”與'愛豆”形象,每每也形成一種視覺修辭上的互文,兩者相互參照、互為 解釋,折射出粉絲亞文化中情欲想象的意義互動。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呈現的多元化男性氣質,正在 逐步改變和解構中國社會的性別/權力秩序。①國外有研究發現,粉絲族群會刻意建構異質的社會性別 認同,以呈現出圈層文化的獨特標識。②這一趨勢被映射在“小鮮肉/愛豆-女友粉”的性別/權力場域 中,更凸顯出中國性別文化的時代性變遷。“小”所指代的“未成熟的”“青春期式”的年齡特征,“鮮'所 標注的“未經世事”“年輕懵懂”的“顏值”③與心理意向,“肉”所指向的“褻玩性”“污名化”的“身體” “性”與“情欲”想象三者的組合,是獨特的青春期/后青春期的身體符號的生產。有研究批評,“一些男 性(尤其是年輕男性偶像)……為塑造出自己'小鮮肉的形象,主動去迎合他人對于'小鮮肉的定義 和期待,這些男性開始自覺地成為審美的客體,開始有種被凝視的自覺性”。④一方面,作為男性偶像 標識的“小鮮肉”生長于符號生產、娛樂產業與亞文化語態的合謀之中。雖然“小鮮肉”可能指的是對 多元化男性氣質和男性身體展演的污名化解讀,但是在近些年,儼然成為形容“年輕偶像男性”的身 體影像與物化的一個世俗化名詞。另一方面,正如“愛豆”難以被“愛豆”自我生產,“小鮮肉”也不能被 “年輕偶像男性”自我塑造——它的出現以及對偶像的歸類,賦予了粉絲圈層(尤其是女性粉絲族群) 一種命名與界定的權力,以區別“中年”和“老年”。“小鮮肉”奠定了“愛豆”意義的最底層結構,以其 鮮明、獨特、世俗性的語詞組合特征,指涉著溫和浪漫的“男-女”友想象關系中身體迷思的浮現,粗暴 地撕破了“小鮮肉/愛豆'的身體展演與“女友粉”那含蓄的情欲想象之間的象征性互動的面紗——“小 鮮肉/愛豆”的顏值與身體展演是愛與追逐的起源、是青春迷狂與粉絲行動的力量。懵懂覺醒的“小鮮 肉/愛豆”的身體是視覺化的、物化的,更是被理想化的——在此身體迷思的意義流動中,被觀看的男 性(個體)與凝視中的女性(群體)輪番上陣,合作完成中國新時代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重新界定, 并由此模擬著一種基于粉絲圈層、身體與性資本展演的虛擬親密關系。

(二)虛擬親密關系的契約綁定

但“愛豆”卻并不僅止于“小鮮肉”,在顏值與身體展演之外,“愛豆”附著著更為復雜、精致、完美 的虛擬男友人設光暈。“完美的理想男友,又帥又有才”,“花癡一般”,對他“各方面動態都很關心“會選擇無條件地相信他”;最美麗的幻想是“面對面聽他說情話”,夢想能 “偶遇他,然后(他)愛上(我)”。“愛豆”的虛擬男友人設,隱藏著“女友粉”們對變遷中的“男性 氣質”的希冀與接受:它可以是柔和的、小綿羊式的,甚至是中性的,也可以是性感的、帥氣的、肆意 的。虛擬男友人設的絕對性和純粹性,為“女友粉”們構建了一個愛與情欲想象的鏡像,透明而脆弱, 精致而易碎。其中,“女友粉”們對“愛豆”的無條件心理迷戀與成名之路上的儀式性供養相映成趣: “愛豆”對眾多“女友粉” 一視同仁的符號性回饋博上的虛擬互動,“老婆”“比心”“愛你們” ,以及“粉絲見面會”上的真實互動,“見到真人,不是更愛就是脫粉,我是前者,覺得他比屏幕 上更帥啦! ”,“照片、視頻完全拍不出他的萬分之一好看!真人真的超級好看,又有氣質!”

虛擬男友人設,也為“愛豆-女友粉”之間樹立起一道不可僭越的水晶之幕,為“女友粉”之間相對 理性地處理“嫉妒”“獨占欲”奠定了基礎,以便于“女友粉”與其他“女友粉”組成暫時性、隨機性的行 動者同盟,妥協性地解構了現實空間中“男-女”友關系的排他性。“感覺應該是情敵,但其實吧,都是 戰友。不管線上線下,粉絲關系特別好,因為喜歡同一個'愛豆,大家都當親姐妹一樣看待。每次都能 跟大家迅速聊起來,相信我,她們只跟'愛豆'的女朋友是情敵。” “女友粉”與“女友粉”可以是 塑料姐妹花,“女友粉”排斥“愛豆”現實空間中的緋聞、戀情與愛人。“女友粉”與“愛豆”之間,完成的 是虛擬男友人設基礎上的虛擬親密關系的契約性綁定。“愛豆”必須對“女友粉”是忠誠的、唯一的。

在“愛豆”之身體符號與虛擬人設的共同構建中,性別/權力的關系模式,男性氣質/女性氣質都在 經歷著意義的重組與發現,“女友粉”們書寫了一部又一部虛擬親密的自我民族志,詮釋著關于觀看 與凝視、消費與認同、身體與欲望、個體參與和族群狂歡的自我理解。

四、準社會交往中的性別展演及主體行動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霍頓和沃爾結合電視收視情境的研究,提出“準社會交往”(Para social Interaction) 的 概念, 以形容在大眾傳播環境中觀眾與屏幕影像之間的一種擬人際傳播的互動模 式。①該概念近些年在網絡文化研究、粉絲研究中屢被引用,更有研究從“青少年的偏執追星”②中的準 社會交往行為出發,試圖解答由此引發的青少年身心成長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性特征”。③可 以發現,基于電視的有限的、單向度的“準社會交往”模式,經由網絡傳播和社交媒體平臺被重置和改寫了

(一)被養成的客體與內容生產的主體

在“愛豆-女友粉”的準社會交往情境中,性別展演成為最重要的主題。受訪者們自認為的“瘋狂” “情緒化”“忠誠”“自信”“專一”“癡迷”“肯花錢”“肯付出”的“女友粉們”,通過對“愛豆”的身體消費與 虛擬人設消費,形塑了全新的主客體關系。“愛豆”成為被養成、被愛與被保護的男性客體,“女友粉” 們成為令路人側目的“腦殘體質”“網絡暴力分子”“非理性消費”“內容生產”的女性主體。“女友粉”必 須“戰斗力超強,能打”(GF02),她們不再為“偏執追星”的責難而糾結,主動學習、掌握“女友粉”技能, 需要“做數據、'反黑'①、逛超話、八組、兔區”(GF09);“文案能力強,(會)吹'彩虹屁'②”(GF04);做好 心理建設,敢于“不要臉”(GF12),經濟獨立,能掙能花,“舍得花錢、舍得出力”(GF04)。在“女友粉”熱 情外露甚至暴力化的主體行動中,粉絲文化的偏執型追星與單向度模式悄然改變,散發著鮮明性別 展演特征的雙向造星模式已經成型。

偶像數據的生產、輿情監控、人設管理成為行動派“女友粉”日常生活中充滿戲劇性的生命歷程 場景。數據是流量娛樂產業中,評估明星商業價值的標準之一,微博成為目前最重要的一塊數據陣 地。經營微博數據、跟蹤娛樂打榜排名、通過日常性和某些非常態的“灰色”沖榜,實現“愛豆”的網絡 數據排名領先,是勝任合格粉絲的量化衡量指標;而反黑則更為策略化和主觀化,特指粉絲文化中有 組織和建制性的“輿情監控”行為,包括監督、舉報、刪除負面評論或微博留言,對微博留言和評論進 行優先級控制,擠掉差評或“灌水”③等無聊評論,俗稱“控評”,通過“反黑”來完成對“愛豆”之網絡形 象和“人設”的保護。

受訪者GF09所提及的微博超話、八組、兔區是“女友粉”們最為聚集、交戰氣氛極為緊張的社交 空間。逛超話現象是由“微博超話”的社交媒體機制驅動。“微博超話”是新浪微博超級話題的簡稱,指 的是在新浪微博頁面中出現的興趣內容互動社區,是一種話題模式和社區屬性相結合的衍生產品。 超話格式為誓話題內容#”,而根據熱度排名出現的“超話榜”就成為粉絲衡量所崇拜的偶像人氣、社 會評價的重要陣地。八組,即享譽飯圈的豆瓣八組,或應稱為“豆瓣八卦小組”。八組成員們自稱“八組 ",被戲稱為“八組鵝”。由此,豆瓣八組正式更名為“豆瓣鵝組”,成為豆瓣平臺集聚粉絲與明星八卦 的信息分享空間。“八組er”網絡化生存的終極理想就是聚集于此,窺探、討論、深扒各類黑料。由于八 組討論也時常延伸向娛樂圈外,關注社會文化熱點,也吸引了大量的非粉絲型網友前來“吃瓜”。兔 區是晉江論壇所開設的網友交流區和網友留言區,由于兔區的匿名留言和游客評論機制,使其成為粉絲文化中集中呈現無理性辱罵、粉絲互相攻擊、爆黑料與偶像謠言現象的聚集區。

在積極與負面、愛與暴力交錯存在的紛繁復雜的粉絲場域中,“女友粉”們積極行動,運用智慧、 體力和財力與其他粉絲族群進行虛擬比拼,從花式吹捧,也即GF04所說的“彩虹屁”到GF09所描繪 的“反黑”,繼而上升為“能打”(GF02),“女友粉”們與其他粉絲一起組成了迷文化與粉絲“信仰”的行 動綜合體,在各類型的社交平臺和信息分享平臺博、網絡論壇、網絡留言區中完美彰顯其女性 的魅力與戰斗力。

在此過程中,“女友粉”的“女生力量”(Girl-Power)再度發聲。新型女性氣質的探尋、追星之能力 素養、“絕對”的情感依附以及抱團取暖的集體身份認同,成為評估“女友粉”合格的標準。國外有研究 發現,在對運動偶像如足球明星的粉絲研究中,女性粉絲會有選擇地弱化和貶抑(Downplay) “女性氣 質”以尋找在男權中心化的粉絲圈層中獲得認同。①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的“女友粉”卻是以張揚的女 性氣質與自我表達、“去男性中心化”的行動宣言,建構了僅屬于其圈層的情感依附和關系模式。

(二)族群參與的浪漫契約

與此同時,“女友粉”族群也通過內容生產與現實應援,弱化與消除“準社會交往”中的被動身份 與自我迷失感。在采訪中,被問及堅持獨行“女友粉”不歸路的原因,受訪者紛紛表示:“閨蜜推薦” (GF01),“和好朋友一起粉挺好的”(GF⑼,“互相換'老公'的信息”,突然覺得“自己也不是那么寂寞 和腦殘了”(GF18)。在此基礎上,“女友粉”們進一步強化原有社交關系,建立不同的微信、QQ討論群 等。基于對同一“愛豆”的共同喜愛,“女友粉”族群在孤單的對虛擬男友的追逐路上集體參與、相互扶 持、抱團取暖。

在GF14的記憶里,和另一位閨蜜女友粉在一天一夜辛苦的等待之后,因為買不起“高價黃牛 票”,只能刷微博里其他人放的圖和小視頻。“晚會進行大概一大半了,一個保安小哥哥偷偷把我們放 進去了,但是場館的門還是進不去啊,正能聽到里面我'愛豆'要表演了,外面還下著雨,淋得我們的 衣服、鞋子全濕了,那時候也不管那么多了,真的是邊哭邊喊,跟著我'愛豆'的歌大聲唱,里面的工作 人員跟看猴子似的,有的還在笑著。結束時,那個保安小哥哥帶我們進去了,看到了我'愛豆'們退場 前的樣子,拼命喊他們的名字,現在想想還真是挺瘋狂的,但是能看一眼也知足了。第二天去機場送 機,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我'愛豆',真的是神一般的顏值,打了招呼,感覺幸福死了。”對“愛豆”的追逐、 迷狂交織在他人異樣眼光的審視下和迷途不知返的誤解中,成為“女友粉”們最為常態化的一種生命 歷程,即使短暫,也呈現出一種僅存于族群想象中的熠熠閃光感,而其中所折射出的青少年(尤其是 女性)粉絲族群對女性的自我犧牲、幸福感的理解、成就感的體驗,在“愛豆”現身、表演、見面會的現實場景中達到巔峰。“那就像一個造夢的世界,所有人都在尖叫”。

這一由現代娛樂產業和造星運動構筑的“造夢的世界”中,“愛豆”與“女友粉”族群之間的準社會 交往成為娛樂資本生存發展最重要的產能,“女友粉”以其獨特的性別符號標識自身的粉絲身份,在 消費“愛豆”與其虛擬關系的同時,也以謙卑的、供養的方式制造著“愛豆”。

不出錢、不出力、不應援的粉絲被“女友粉”們斥為“白嫖”(飯圈術語),也曾經歷過一段年 少清貧的“用愛發電”(飯圈術語)的“白嫖”時光,當時和一樣靠著其他的“女友粉”姐妹們分享 “愛豆”的資源。“成功的'女友粉'首先得經濟獨立,理性消費”。在被釆訪時,經濟自主、為“愛 豆”花錢的“女友粉”的自覺意識不斷浮現在這場虛擬關系的準社會交往中。

無論是微博之戰,打榜沖榜,還是線下應援,必須實現跨媒體跨空間應援,履行忠誠的“供養型” 女友之角色與責任,那就是“愛豆”的成功與出道時建立在“成功的男人背后”默默無聞的“女友粉”的 貢獻值以及由此完成的“女友粉”之存在感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有受訪者認為,身為“女友粉”是一種自我犧牲。“女友粉”族群通過“遙遠的呼喊”“忠誠與瘋狂 的”迷戀和實際的“宛如獻身”一般的網絡行動與線下應援,實現一種在現實愛情與兩性關系 中難以實現的浪漫契約。

準社會關系所標識的擬人際、虛擬及單向度的親密依戀,是“女友粉”生存并發展的動力。知其虛 妄卻奮不顧身,知其不可得卻依然沉迷——身為“女友粉”的堅持與被誤解,自嘲與幸福感并存的狀 態,折射出青年亞文化的實踐者們所經歷的一個個“縮微的社會生活真實場景”。

五、結語

生活在娛樂至上的社交媒體環境中的“女友粉”族群,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仍掙扎于自我實現 的漫漫青春之路上,與“愛豆”的虛擬親密關系的建立與應援行動的完成,使其獲得了一種自我肯定 與相對的自主性。

“女友粉”的出現與顯化,是中國當下娛樂產業與文化語境相碰撞的奇妙產物。與“被男友化”的 “愛豆”屏幕形象及媒介符號展開日常互動,是“女友粉”的使命召喚。她們是由無數個性獨特、青春飛 揚的年輕人組成,卻又在粉絲文化中詭謫地形成了一種單向度的、刻板化的性別符碼與想象投射;她 們激情洋溢地消解著娛樂產業物化偶像與物化粉絲的宏大目標,將對“愛豆”的遙遠之愛,轉化為女 性自我犧牲與情欲化“想象”消費的混合文本,艱難躋身于流量驅動與網絡參與的雙重壓力下。她們 屈從于社會性別常態下“男-女”友關系的舊有模式,以一種更為激烈、暴力化甚至是主體性自毀的表 達方式經營著“女友粉”族群的性別資本與娛樂場域的對決。

“女友粉”的主體建構與圈層文化形成,也記載了中國青少年在社會變遷與新媒體技術賦能的 (虛擬及現實的)社會環境中探尋自我、嘗試描繪全新親密關系圖景的這一段生命歷程。在此歷程中, “愛豆”逐漸養成、成名、爆紅、過氣,“女友粉”們逐漸成長、壯大、爬墻、變心。“愛豆”為“女友粉”們提 供了一種通過女性的支持與犧牲而成就的符號化、完美“男性”的成名想象。這一想象,與“女友粉”群 體對于自己女性身份的屈從認同共存;與此同時,在娛樂資本邏輯下形塑的完美男性“愛豆”也成為 “女友粉”對自己青春的不完美、生命中未完成之事的“他者化”投射。

“女友粉”日常經驗、非常態生存與群體動力,是中國青少年在網絡文化與青年亞文化的重疊場域 中抗爭并尋求的一種文化新常態。它以網絡文字和圖像的形式呈現于世人,自戴圈層文化的標簽尋求 主觀幸福感。雖然它是粉絲文化中的亞族群,是世俗視野下污名化的“腦殘”異質體,但其存在、掙扎 及行動,也彰顯了中國網絡文化與青年亞文化極為紛繁多元、開放與流動的日常場景。

本文是在紛繁多變的粉絲研究和青年研究的學術語境中,對中國粉絲文化中獨特的“女友粉”現 象進行解讀與認識的一次寫作。從電視屏幕上的一見傾心,到網絡與社交媒體中的虛擬互動,再到現 實中的現場應援,“女友粉”的出現、存在、轉變映射著中國青少年族群積極介入娛樂資本的流動,以及 重塑偶像文化與粉絲文化意義的主體動力。在本文中,獨特且強勢的中國“女友粉”完成了從性別角 色的浮現、虛擬關系的架構到身體消費與情欲想象的自我平衡,并以一種社會性別視角重新界定了 “愛豆-女友粉”之間的準社會交往行為,從身份認同、性別展演及虛擬關系互動等維度,向我們展示 了網絡時代中國青少年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中的主體參與和意義生產。

(責任編輯:徐漱)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四虎永久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黄色一及毛片|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99|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婷婷色中文|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www.91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日韩黄色精品|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色视频久久|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麻豆精选在线|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视频一|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成人一区在线| 日韩午夜伦|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五月天在线网站|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视频三级|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综合色天天| www.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狠狠v日韩v欧美v|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亚洲美女一区|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自拍偷拍欧美| 91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福利在线一区|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剧情伊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欧美色亚洲|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乱码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