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輝


她賣掉超市,自費租房成立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十多年來,除了付出無數心血,她還花掉了70多萬元。她,到底圖什么?
爹,等我有錢了,我就建個養老院,到時候把你的老戰友們都接過來,讓你們住在一起高高興興的
2008年,張愛蘭在老家中牟經營著一家煙酒超市。雖說店面不大,但經營的商品品種豐富,再加上當時本地的超市也少,張愛蘭經營又用心,超市的生意越來越好,她掙的錢也越來越多。
一天,父親張增德問張愛蘭:“閨女,你這掙了錢,想沒想過干點啥事兒啊?”張增德是一個老兵,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張愛蘭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沒少給她講戰場上的故事。張愛蘭深知,隨著年齡增長,老父親最大的愿望就是見一見曾經的戰友,和戰友們聊聊過去的故事。為了哄老父親開心,她隨口說:“爹,等我有錢了,我就建個養老院,到時候把你的老戰友們都接過來,讓你們住在一起高高興興的,你看中不中?”一聽這話,張增德笑得合不攏嘴——閨女的話正說到了他的心坎兒上。
可張愛蘭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隨口說的這句話,竟被老父親當成了保證書,隔三岔五就提一提,讓她給自己找以前的戰友。
“陳春元”這個名字,從張愛蘭記事起,就頻繁出現在父親張增德的故事里。
1952年朝鮮戰場上,張增德所在的隊伍與美軍進行了一場惡戰,在美軍戰機的不停掃射下,他身邊的戰友相繼中彈。當時,張增德和剩下的戰友只能堅守陣地,等待后援部隊到來。但美軍的攻擊越來越猛烈,隊伍損失慘重,到最后他們一個連隊只剩下幾個人了。
看這樣下去不行,當時26歲的高射機槍手張增德,跟同一戰壕里的戰友陳春元商量:“再這樣下去,我們很難守得住。我們得想辦法把老美的飛機弄下來。”“行!我先上,我是孤兒,沒啥牽掛,你還有兩個孩子。如果我犧牲了,能不能讓你的一雙兒女給我上上墳?”聽了陳春元這番話,張增德鼻子一酸,怎么都不同意,最后,兩個人商量好一起上。陳春元向張增德保證:“如果你犧牲了,我活著,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兒女就是我的兒女。”張增德趕緊安慰他:“放心吧,咱倆要都能活著回去,我一定讓我媳婦兒給你介紹個好對象,讓你也娶上媳婦生個娃。”倆人說完這番話一起沖了出去。
最終,他們相互配合,終于擊落一架美軍飛機,倆人也成了那次戰役中為數不多的幸存者。
戰爭結束后,他們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隊。張增德回到河南,從此和陳春元斷了聯系。
50多年來,張增德對陳春元念念不忘,一直惦記找他,但他只記得他叫陳春元,高個子,湖北人,其他信息都不了解。為了實現老父親的愿望,張愛蘭多方尋找,最終在媒體的幫助下,費盡周折找到了陳春元的兒女。“我父親已經去世了。他生前經常向我們提起張叔叔,臨終前最大的愿望也是見見張叔叔。我們也找過,但是沒找到。”聽到老戰友已經去世的消息,張增德悲痛落淚,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沒能見上陳春元最后一面,成了張增德心底永遠的遺憾。
賣掉經營多年的超市,只身到鄭州租房,成立“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
抗美援朝老戰士尋找戰友的新聞被媒體報道出來后,知道張愛蘭為父親尋找戰友的人越來越多。張愛蘭說:“那段時間我一天能接到一百多個電話,大部分都是想讓我幫忙找戰友的。”不僅如此,張愛蘭的超市也被一些想找戰友的老戰士們“攻陷”了。經常有人到她的超市,拉著她的手說:“好閨女,你能幫你爹找戰友,能不能幫我也找找戰友啊?”
有不少老戰士找不到自己的戰友,聽說了張增德的事情后,來找張增德。這些老人雖然沒有在一起戰斗過,但提起抗美援朝的日子,他們仍然有說不完的話題。
“妮兒,你還記不記得你說要建個養老院,讓我和老戰友們一起生活?”聽到老父親的這句話,張愛蘭心里一驚——老人還記得這事啊!
“那時候我父親已經80多歲了,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失望,也不想再讓他有什么遺憾。”張愛蘭說,以自己的能力,建養老院顯然不現實,但退而求其次,讓老戰士們有個說話聊天的地方應該不難。考慮到找過她的老戰士來自不同的地方,張愛蘭想,既然是老戰士根據地,那就應該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鄭州最合適不過了。
說干就干,2008年底,張愛蘭賣掉自己經營了多年的超市,只身到鄭州在中方園小區租了地方,成立了“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
有了聚會的根據地,來這里敘舊的老戰士越來越多,張增德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有老戰士拉著張愛蘭的手說;“孩子,謝謝你,沒有你,我們怎么能聚在一起啊!”看著這些曾經為國家奉獻過青春的老人們,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張愛蘭常常心生感動,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老戰士們更多溫暖。
成立“愛國主義宣講團”,用老戰士們的真實經歷打動人們,面向全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09年1月14日,“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正式掛牌,從此,老戰士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家。在這里,他們一起回憶那段崢嶸歲月,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一起唱紅歌、練書法……
“愛蘭,我聽說現在學校都很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能不能讓我們去給孩子們講講過去的那些事兒,講講那些犧牲的戰友……”聽到老戰士有這樣的想法,張愛蘭聯系了學校,同時在老戰士之家成立了“愛國主義宣講團”。精心準備宣講內容后,張愛蘭和老戰士們一起,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精彩的愛國主義課。
“我們第一次上課反響就很好,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少孩子下課后還拉著我們的老戰士,讓他們再多講點抗美援朝的故事。”張愛蘭說,老戰士們講的真實經歷打動了孩子們的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宣講結束后,老戰士們也很激動。他們既為自己如此受歡迎而感到高興,也為能發揮余熱而感到開心。
如今,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的“愛國主義宣講團”面向全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先后到60多個機關、企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座130余次,影響越來越大。多所學校和單位還在老戰士之家設立學生思想品德課堂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除了“愛國主義宣講團”外,老戰士們還組成了“老戰士之家合唱團”,先后參加慰問演出、合唱比賽、文藝晚會110余次。“老戰士們各盡其能,每次演出和宣講前都加緊排練、認真準備。”張愛蘭說,老戰士們的精氣神兒和奉獻精神感染著每一個見過他們的人。
我不是什么有錢人,但是既然我成立了這個家,我就要把這個家守下去,把這些老戰士照顧好
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成立至今,張愛蘭已花費70多萬元,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老戰士3500余人次,老戰士子女、烈士遺孀及家屬4800余人次;幫助100多名老戰士找到了自己在朝鮮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戰友;救助、慰問貧困或生病老戰士500余人次……
“我不是什么有錢人,但是既然我成立了這個家,我就要把這個家守下去,把這些老戰士照顧好。”張愛蘭說,成立老戰士之家最初是為了圓父親的夢,但現在,她就想給抗美援朝老戰士一個家,幫更多的老戰士圓夢。
2010年4月初,為了實現老戰士們赴朝鮮掃墓的愿望,張愛蘭拜訪了朝鮮駐中國大使館。多方奔走后,最終由22名抗美援朝老戰士和親屬組成的中國首個志愿軍老戰士掃墓團如愿赴朝,為犧牲在朝鮮的烈士掃墓。他們在烈士墓前灑下黃河水,留下故鄉土……追憶往昔崢嶸歲月,都已經是耄耋之年的老戰士們抱頭痛哭。從那以后,張愛蘭每年都組織老戰士們赴朝給烈士掃墓。
如今,“抗美援朝老戰士之家”已創辦十多年了,有些老戰士已相繼過世,但他們的照片依舊留在“家”中走廊上。張愛蘭說,這個家里的老戰士大多都是普通人,但在她眼里,他們都是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做出過貢獻的英雄,是這個家里“最可愛的人”。
“現在他們都管我叫家長,有什么事兒都來找我。”張愛蘭說,她一定會盡全力擔起這個家,做好大家長。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