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鈺
(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北京 100000)
教育碩士近年來來受到了很多一線教師與應屆本科畢業生的重視,被視作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到:“為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更好發展,必須重新審視和定位我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碩士研究生的類型結構,逐漸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實現研究生教育在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等方面的協調、可持續發展。”[1]1996年4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的開設為中小學教師的進修學習開辟了渠道,已不僅是一線教師提升渠道的途徑,更成為大批本科應屆畢業生學習專業教學知識學習的渠道。
音樂課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欣賞、歌唱、表演等方式感受音樂。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不可缺少實踐能力,否則必將呈現一種“閉門造車”的局面。在音樂活動和聆聽音樂過程中,需引導學生思考曲作者的情感、了解作品所承載的文化。對于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課的進行需要老師運用教育智慧,善于用符合各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魅力。避免課堂上出現只有枯燥的聆聽音樂或是過于繁多的樂理基礎知識。作為中小學音樂準教師,在學校就讀期間需重視自身實踐能力的提升。
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本科學習階段大多偏向專業技能的提升,而碩士學習階段需要由大量的理論學習,將理論知識作為學習的支撐條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需要相結合。而大多學生在本科期間深入中小學一線課堂的學習時間較短,全國大部分高校規定的時間都是半個學年下校實踐,去基礎教育一線學校實踐學習為音樂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提供了實踐平臺平臺,但是大部分學生由于接觸一線教學的時間較短,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深入并不夠,現在全國高校的教育碩士培養改善了這一現象。根據國家要求,重視教育碩士的實踐能力,最大的體現就是將實踐貫徹到碩士在校就讀的整個階段計劃里。學年制的四個學期內,分階段開展四個階段的實踐教學: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分別是分散見習、分散實習兩個階段,每周到北京市的中小學校去觀摩聽課,自行跟隨中小學指導教師學習;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分別是集中見習與集中實習階段,保證全天聽課、參與實踐、完成教學課時、負責班主任工作、做好教學設計與總結。其中集中實習的學時比重最大,通過實習使準教師站上講臺,在真實課堂中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分散與集中兩個大的階段給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見習與實習了解自身所需,能在未來進入崗位后更好的發揮作用,更能縮短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期。實踐能力是音樂教育碩士學習評價的重要指標,提高音樂教育學碩士教育學歷的實踐能力是保證音樂教育碩士學歷的前提。
首都師范大學作為我國雙一流高校,多年來為北京的中學、小學輸送了大量的師資力量,并為北京乃至全國的一線教師搭建了專業的進修平臺,在教師教育培養方面具有卓越成果。為了促進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密切聯系,探究關于人才培養的供求互動機制。學生在讀期間,應提交學習階段的規劃并進行階段性總結,有自主做研究并能把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以確保學有所獲、學有所得。以下以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科教學(音樂)(以下簡稱)專業為例,分析全日制教育碩士音樂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徑。
作為準教師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專業實踐必須有充分、高質量的平臺才能較好保證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在實踐基地校方面,首都師范大學與北京多所中小學進行合作,將中小學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地。深入基礎教育一線,使準教師們能夠走進真實的課堂,了解學生實際所需。就學科教學(音樂)專業開展的基地校有北京市第八中學、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等藝術教育資源豐富的中學;有北京小學、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小學等多個具有藝術教育特色的小學。通過進入中小學實踐學習,準教師能及時捕捉國內藝術教育、音樂教育在一線的實施與開展形式,更能通過實踐教學收獲寶貴的經驗。
首師大為廣大碩士研究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資源,除上述的下校實踐以外,還有如資助研究生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港澳臺學術交流活動、京津冀微課題比賽、師范院校合作說課比賽、教學技能大賽等實踐性平臺,通過豐富的跨地區、跨省、跨校的教學平臺,與國內高校、兄弟院校合作提供豐富的資源,提升中小學音樂準教師的實踐能力。
首都師范大學學科教學(音樂)課程的建設根據國家下發的文件要求,貫徹就業實際需求,課程皆以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為核心,注重培養中小學音樂準教師主動探究教育實踐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表1 首都師范大學學科教學(音樂)專業課程
從專業課程建設中可以看出,課程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學生通過專業課學習,可以深入研究國內外的音樂教育理論、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與教材。不僅有聲樂、器樂、舞蹈、合唱等中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音樂教學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還將這些綜合能力與經典教育理論相結合,為實踐提供理論支撐,讓準教師深刻了解實踐應用的重要性,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招生方面,與其他專業的教育碩士不同的是,除必備的音樂與教育理論知識考試外,還有專業技能考試。與學術性碩士不同的是,學科教學(音樂)專業碩士的考生需掌握鋼琴、聲樂兩門中小學教學必備教學技能。除此以外,還有大部分學生擁有各類中西方樂器演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電子音樂制作與作曲技能。
《關注音樂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一書中寫道:“把所有的音樂學生視為音樂實踐者,教學會所有學生在特定的音樂實踐中通過‘對話’發現和解決問題,音樂教育者就使學生的音樂思維和認識置于情景化的環境。這樣的做法使音樂理解中的各類音樂認識的發展具有內在的凝聚性和一致性。”[2]音樂即社會實踐,音樂教學不只是教材上的樂譜與樂理知識,首都師范大學學科教學(音樂)的專業課程設置更是貫徹了這一需求。
與全國大部分教育碩士培養高校一樣,首師大應國家要求與實際教學所需,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培養機制,大多高校的校內導師大多是學術性導師,大多缺乏在基礎教育中發現實際問題的敏感性。例如:中小學生心理不能僅從理論知識中獲得,還需要實際觀察與研究;對于教材的落地實施需要去中小學調查與觀摩。校外導師長期致力于基礎教育,密切關注課堂教學和基礎教育實際問題,但是教育理論相對薄弱,通過校內導師的理論指導、校外導師的實踐培養該專業學生的教學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在步入崗位后不僅能上好課,還能做好科研與課題等內容。
學科教學(音樂)專業的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中小學活動學習觀摩平臺,大力支持學生走向基礎教育,如北京市學校美育工作推進會、國民音樂教育大會、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大會、中小學特級教師或名師實踐教學講座、北京各區的中小學一線教師說課比賽活動、高參小項目與各小學的教學匯報活動、北京各中小學的社團教學匯報活動等豐富的校外實踐學習資源,增加了學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實踐的機會。
2011年頒發的《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加強教育教學實踐環節的組織、管理和指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實踐能力培養工作的開展,僅憑借簡單的理論知識學習是無法實現的,需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與辦法,并針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制定短期培養計劃與長期發展目標,以發展為導向,將服務基礎教育作為創建高素質實踐型教師的根本目的。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DB/OL.(2009.3.19)[2019.2.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②戴維·埃利奧特、瑪麗莎·西爾弗曼.關注音樂實踐——音樂教育哲學(第2版)[M].劉沛,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6.(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