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蘇山小學 蔡 艷
有效課堂的構建,是新課改的主題,也是教師的追求。有效課堂的明顯標志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濃厚、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技巧、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以期同大家共同探討興趣培養視角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多數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都很隨意,上課聽聽、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背背概念、記記公式,再加上數學教師的“一言堂”,本就枯燥、乏味的數學更讓學生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為枯燥的數學知識增加趣味元素,以趣味性、生動性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運用趣味元素激發學生興趣,游戲的合理運用是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教學中運用游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也能夠激活課堂,實現“寓教于樂”,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如“10 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兒童玩“伸手指說數”的游戲,讓兩個學生一組,兩個學生分別伸出右手的一個或者幾個手指頭,如兩人分別伸出2、4 個手指,邊伸手指邊說出總數是多少,最先說出正確的總數的學生獲勝。這個游戲,在“10 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時也同樣適用。游戲的融入,讓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
在小學教學中,除“伸手指說數”的游戲外,還有猜謎語、“拍7 令”“24 點”等。多樣化游戲的有效運用,為數學課堂增加趣味,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應首先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參與度。這就要求我們改變灌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提升教學有效性。
改變教學方式,多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可以營建生動、直觀的情境,為數學課堂增添生機和活力,從而吸引學生漸入佳境,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如“人民幣的認識”的教學時,對于大額人民幣的認識,筆者運用多媒體的動態特點,為學生呈現商場購物的生動情境。視頻中,人們購物、付款、找零等的情境,引發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生動、熟悉的畫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也是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優化課堂結構的有效策略。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時,對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師改變灌輸的方法,放手課堂,讓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這樣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學習模式,既有利于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也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有句名言:“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成績的提升。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主要包括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恥下問的習慣、反思性學習的習慣等。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這些習慣的培養,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任務的布置、問題的設計等,促進學生養成預習、先學的習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升問題能力。如對于公式的教學,不僅讓學生記住公式并熟練運用,也要讓學生探究公式的來歷和推導過程,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究,感受探究學習的快樂。如“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時,傳統課堂上,多數教師采用直接給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給出相應練習讓學生計算的做法,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思維、探究習慣的培養。教師應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運用剪、切、貼、補等方法,將梯形分割成熟悉的圖形,如三角形和長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梯形面積的公式來由便一目了然。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探究的習慣,也通過操作和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應在興趣培養視角下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分析探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讓數學教學擺脫低效、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