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
多囊卵巢綜合征屬于女性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紊亂病癥之一,通常情況下發病于女性20~30歲[1],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引起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因素,其表現形式多為不孕、月經失調、閉經、肥胖等,其中大部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都具有不孕癥的表現[2]。目前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方式相對困難,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均無法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調查中發現枸櫞酸氯米芬類藥物對女性的排卵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具有較高的副作用,無法作用于臨床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治療,其主要表現為高排卵率,低妊娠率,并且容易刺激卵巢[3]。卵巢楔形切除術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手術后容易出現盆腔粘連,加大治療不孕癥的難度[4]。隨著醫學的不斷開發,目前可采用腹腔鏡卵巢打孔術對多囊卵巢綜合征聯合不孕癥患者進行治療,在臨床使用中具有廣泛的使用率。本文通過對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采用腹腔鏡卵巢打孔術進行研究,為探究卵巢打孔術的治療效果,現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表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30歲,平均(27.24±2.31)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28歲,平均(24.51±2.09)歲。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資料完整,在本人及家屬知情條件下參與,兩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條件:經檢查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術前采用排卵藥物進行治療而不孕患者,排除盆腔占位性病患、內分泌疾病以及婦科炎癥患者。
診斷標準:根據鹿特丹會議提出的婦女不孕癥診斷標準,患者符合以下內容:①排卵量少或長期無排卵;②有高雄性激素的實驗室指標或者臨床體征;③經B超檢查顯示兩側卵巢可見直徑約2~9 mm卵泡12個以上,并且卵巢體積≥10 mL。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卵巢打孔術進行治療,具體方式如下:采用直徑為0.1 cm的電凝針作為打孔主要器械,時間選取自月經或者黃體酮撤退性出血干凈后3~7 d,麻醉方式采用膀胱截石位,行全身麻醉方式。手術切口以患者臍上1.0 cm左右做縱形切口,隨后進行充氣,形成氣腹后將腹腔鏡置入氣腹中,隨后于患者下腹左右兩側做0.3cm左右的切口,將打孔儀器置入。腹腔鏡需要清晰觀察患者盆腔以及臟器的情況,著重觀察兩側卵巢情況,觀察有無粘連現象以及結構異常情況。盆腔粘連患者需要先行粘連分解術;輸卵管傘端閉鎖患者需要先行傘端造口成形術,以推進治療過程。在腹腔鏡成像儀器的引導下使用電凝針于雙側卵巢表面打孔4個,功率為40 W,孔間距控制于1 cm,大小約為2~4 mm,鏡下卵泡液流出表示打孔完成。操作過程中的電灼時間約4 s,保證不出現流血現象,隨時為患者采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或者吸除煙霧[5]。腹腔鏡卵巢打孔術后行常規行宮腔鏡下雙側輸卵管美藍通液術。完成后以0.9%氯化鈉溶液沖洗盆腔后置500 mL右旋糖酐,并及時進行預防措施,使用抗生素等[6]。
統計并觀察兩組患者月經后3~5 d的整體血清激素水平,包含睪酮(T)、雌二醇(E2)、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7]。
觀察兩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患者在治療后,體內雄性激素激素含量明顯減少,能夠正常進行排卵,該情況為顯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雄性激素獲得了一定的降低,排卵基本正常,該情況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雄性激素未能獲得改善,并且無法正常進行排卵的,該情況為無效。
通過彩超監測排卵情況。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內的妊娠率。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整體血清激素水平情況,觀察組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血清激素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整體血清激素水平對比(±s)
?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整體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患者整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對比[n(%)]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內妊娠情況,觀察組患者妊娠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妊娠率(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1年內妊娠情況對比(n, %)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女性在生育年齡常見的一種病癥,其發病率占總人數的5%~10%,是女性不孕癥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促進女性卵巢排卵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主要目標,藥物治療的方式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由于容易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并且容易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而不常應用于臨床的治療中。醫學腹腔鏡卵巢打孔術,是通過腹腔鏡的協助觀察,使用激光或者電凝針于卵巢表面打入深度2~10 mm,數量不等的2~5 mm直徑的孔[8],意在破壞卵巢的部分組織將卵巢的雄性激素量降低,提高雌性激素對卵巢的作用,減少雄性激素影響和分泌,并且還能夠降低外周血中經雄性激素形成的雌性激素含量。降低雌性激素濃度后會對黃體生成素產生一定的影響,黃體生成素的減少對病癥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降低黃體生成素與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比值,可以有效輔助下丘腦-垂體反饋機制的構建[9],從而促進婦女卵巢基本功能的恢復,提高排卵率,從而提高女性妊娠率。通過對電凝針輔以腹腔鏡進行治療的方式,可有效減少操作過程中的失誤,整體手術過程操作時間短、患者切口創面小,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并且能夠有效抑制并發癥的產生,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在不孕癥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醫學的不斷發展也不斷強調了保護婦女卵巢功能,根據不完全統計,卵巢表面每個孔就會損害卵巢0.4 mL的組織,當兩側的卵巢打孔超過16個時,卵巢的功能就會明顯降低,因此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必須將卵巢打孔術的打孔數量控制在有效治療的情況,同時對打孔的分布情況進行嚴密的嚴控,減少因卵巢打孔術帶來的損傷,同時為防止卵巢出血情況,不可對卵巢門10 mm范圍的部位進行手術操作,術后需要仔細檢查有無出血現象,并清理壞死組織,防止感染。
本文通過對60例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在治療1年內的妊娠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在治療后各項血清激素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各項血清激素水平(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腹腔鏡卵巢打孔術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的優勢,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對卵巢的刺激作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通過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癥患者進行腹腔鏡卵巢打孔術,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療后的妊娠率,并且能夠改善患者各項血清激素的水平,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