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波,俞強,巴特托哥斯,阿不都瓦力斯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新疆 昌吉)
一般來說,體積微小的腎結石,可以通過多飲水的方式,隨著尿液自然排出體外[1]。但在經輸尿管時,有一定可能性在狹窄處形成阻塞,一定時間后結石會越來越大,引起生理上的疼痛并伴有血尿的情況,這種癥狀在泌尿外科實屬常見,被稱為輸尿管結石[2]。顧名思義,其治療的根本在于排石,而臨床中的療法主要是先碎石,再排石[3]。目前,常在輸尿管鏡下采用鈥激光或者彈道碎石,這兩種碎石術都屬于新型微創療法,與傳統手術相比,優勢比較明顯[4]。本次,筆者將2019年中在我院治療的200例上段輸尿管納為觀察對象,分別采取了上述兩種微創碎石術,其臨床效果對比如下。
研究納入200例上段輸尿管結石患者,均選自2019年1月到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相關患者,其中150例在輸尿管鏡下行鈥激光碎石(研究組),50例行彈道碎石(對照組)。研究組: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齡30~60歲,平均(49.86±3.77)歲;患者結石直徑0.61~2.1 cm,平均(1.55±0.05)cm;病 程1~23個 月,平 均(7.64±3.66)個月。對 照 組:男 性30例,女 性20例;年 齡31~59歲,平均(49.47±3.54)歲;患 者 結 石 直 徑0.63~2.0 cm,平 均(1.58±0.04)cm;病程2~22個月,平均(7.98±3.18)個月。本研究中設置的兩組中患者的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甚微(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的磁共振、B超等影像檢查結果與上段輸尿管結石符合;②患者本人及家屬對研究內容和分組情況無異議,同時已經簽訂好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各種重大疾病的患者,例如心臟病、腎衰竭等;②病歷資料不全的患者或患者本人、家屬不愿配合的。
研究組共150例患者,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患者經硬膜外麻醉后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以膀胱截石位躺在手術臺上,然后將輸尿管鏡經由患者尿道口緩慢的推移到膀胱處。調節鈥激光功率15~20 W,確定鈥激光光纖到達結石所在位置后以蠶食的方式進行碎石,所有結石在<2 mm后停止碎石,然后深度沖洗膀胱幫助結石排出。手術結束后置D-J管和導尿管,并做好預防感染的措施。
對照組共50例患者,經輸尿管鏡彈道碎石。本組患者同樣在硬膜外麻醉后采用膀胱截石位的手術體位進行碎石,輸尿管鏡的導入方式與研究組相同。置入輸尿管鏡后,使用加壓泵擴張輸尿管,使用導絲將輸尿管鏡緩慢的牽引到結石所在位置,連接好壓縮泵后,調節壓力0.5 MPa,碎石,在所有結石<2 mm后停止碎石,深度沖洗膀胱幫助排出結石。同樣,術后置入導管,并做好抗感染工作。
(1)記錄每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計算并比較其發生概率;(2)記錄患者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結石排出干凈時間等;(3)治療顯效:患者術后影像檢查中無殘留結石,疾病癥狀消失;治療有效:患者術后影像檢查中部分結石殘留,但體積明顯變小,疾病癥狀改善許多;治療無效:患者術后影像檢查中發現結石與術前在數量、大小上無改變,疾病癥狀無改善。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患者術后并發癥有感染、發熱、輸尿管穿孔、腰痛等,其中研究組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是6.0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是26.00%,顯然,研究組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概率[n(%)]
比較患者的手術指標發現,研究組所用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結石排出干凈時間都比對照組的短(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s)

表2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s)
?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是96.67%,對照組的是86.00%,顯然,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輸尿管結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腎結石在輸尿管狹窄處的阻塞積聚導致,主要病灶處可位于輸尿管上、中、下各段[5]。當輸尿管結石形成后,會引起患者腰腹疼痛或是伴有血尿,并且隨著病程的延長,還可能并發其他嚴重疾病,加重身體負擔[6]。在輸尿管的上、中、下三段中,輸尿管上段發生結石的幾率相對要低一些,但是結石若發生在上段,其治療的難度卻要比其他兩段更大一些[7]。常規的治療方法一般是手術切開病灶取石,但這種方式給患者造成的痛苦較大,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8]。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經輸尿管鏡碎石術慢慢取代了傳統的手術。輸尿管鏡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經由輸尿管直接到達結石所在位置。鈥激光碎石主要是利用激光光纖的能量粉碎結石,優點在于推力小,不容易造成結石位移,碎石顆粒小益于排出[9]。彈道碎石則是利用電壓沖擊結石,優點在于操作便捷,但缺點是容易造成結石位移[10]。這兩種碎石法都是在輸尿管鏡下進行的,相對傳統手術,有著較突出的優勢。筆者此次共選取了200例上段輸尿管結石患者,對比研究了上述兩種碎石術的臨床效果。
研究結果中,本次研究中患者術后并發癥有感染、發熱、輸尿管穿孔、腰痛等,其中研究組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是6.0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是26.00%,顯然,研究組小于對照組(P<0.05);比較患者的手術指標發現,研究組所用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結石排出干凈時間都比對照組的短(P<0.05);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是96.67%,對照組的是86.00%,顯然,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
總而言之,經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在治療上段輸尿管結石患者中具有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的優勢,且排盡結石所需時間較短,排石效果好,臨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