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
(安順市人民醫院 介入科,貴州 安順)
目前階段我國是卒中高發區,并且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更為常見[1]。通??梢鸹颊叱霈F偏癱、失明、眩暈、嘔吐等癥狀,患者致殘率與病死率均較高,對于患者的威脅較大[2]。對于大動脈狹窄低灌注性卒中患者,僅使用藥物治療常會出現復發情況,預后較差,而對于顱內支架的治療技術,已相對成熟,實施后治療效果較好,并發癥可控。本次研究及分析顱內血管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及并發癥的觀察,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28例,將其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14例,男7例,女7例,平均年齡為(67.36±8.45)歲;對照組14例,男8例,女6例,平均年齡為(68.14±7.96)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后可知,兩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藥物治療,給予實驗組患者顱內血管介入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對照組: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自身身體情況,給予其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口服,100 mg/次,1次/d。
實驗組:在患者進行顱內血管介入治療前,給予其拜阿司匹林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口服治療,100 mg/次,1次/d,聯合波立維(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80090)口服治療,75 mg/次,1次/d。其后根據患者梗塞面積大小進行決定,面積較小的患者發病2周后實施血管介入治療,面積較大患者發病4周后實施血管內介入治療,全身麻醉后,給予患者3000 IU肝素,并注意觀測患者心率、脈搏、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征,若出現緊急情況應當立即給予相應處理?;颊呷∑脚P位,常規取右側股動脈入路,以改良Se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置入血管鞘,沿鞘送入超滑導絲+造影導管+導引導管,在導絲引導下將導引導管置于病變側頸內動脈C1段遠端,撤出超滑導絲、造影導管,沿導引導管送入超滑導絲+顱內支撐導管,在路徑圖及導絲引導下將顱內支撐導管置于病變側頸內動脈C3~C4段,撤出導絲。沿顱內支撐導管送入神經微導絲+神經微導管,在路徑圖引導下將神經微導絲小心通過顱內責任血管病變段并置于遠端正常血管腔,沿導絲跟進微導管,將微導管置于遠端正常血管腔內,撤出神經微導絲,換入長交換神經微導絲,撤出神經微導管,沿微導絲送入Gateway球囊擴張導管至血管病變段,定位準確后行球囊擴張,持續約2 s,撤出球囊導管,沿微導絲送入自膨式支架至血管病變段,定位準確后透視下完全釋放支架,撤出支架輸送系統后復查造影,觀察5 min后再次復查造影,見責任血管包括支架內全程血流通暢,無急性血栓形成,前向血流TICI分級約達3級。撤出顱內支撐導管、導引導管、血管鞘,穿刺點以血管縫合器縫合止血完全,無菌紗布、繃帶加壓包扎固定,術畢。術后24 h復查頭顱CT平掃了解有無顱內出血,如無出血以拜阿司匹林100 mg po qd+波立維75 mg po qd,雙聯抗血小板聚集。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 評分、mRs評分、頭部CT有無出血以及新發梗死灶情況。
將研究中所得數據均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對計數數據進行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數據以(±s)表示,t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情況,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均遠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情況比較[±s, n(%)]
缺血性腦血管病根據疾病類型不同其發病原因與癥狀表現亦有所區別。引發患者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因素可大致分為3個病理過程:血管壁病變、血液成分變化以及血流動力學變化[3-5]。因此所有將會影響到患者血管壁的結構、功能以及血液的成分、血流動力學的因素均可能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患病后,可引起患者出現失明、視力減退、性格冷漠、缺乏主動性、偏癱、昏迷、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是一種對患者生命安全影響極大的疾病[6-8]。因此在患病后,應當第一時間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治,控制病情,防止疾病惡化。
臨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可使用藥物治療、介入治療等方法,但僅使用藥物治療療效較差,通常可用于疾病的預防,對于已經患病的患者,無法有效改善癥狀表現,因此整體療效無法滿足預期。而介入治療可通過支架手術等方法,將患者血管狹窄處進行擴張,以此改善全身血運情況,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整體療效較好[9-10]。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遠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使用顱內血管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NIHSS以及mRs評分,減少頭部出血以及梗死灶的出現,整體療效較好,可在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使用顱內血管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