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占波,劉欣茹
(無極縣中醫院,河北 石家莊)
目的:對糖尿病足患者應用指脈氧監測患者足趾血氧飽和度,判斷患肢肢體的血供情況,監測糖尿病足病情的發生和發展。方法 通過觀察12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指脈氧動態監患肢趾端血氧飽和度,對糖尿病足做出診斷和預后及療效監測。結果 本組研究結果總病例數127例,于臥床及運動后分別測量患者手指與患側足趾血氧飽和度,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糖尿病足患肢血氧飽和度有不同降低。結論 指脈氧監測血氧飽和度對指導糖尿病足診斷及預后、療效監測有重大意義,具有方法明了直觀、無創傷、費用低、可自行測量、準確性好等優點,它將是一種簡潔、無創、有效的糖尿病足監測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呈現明顯增高趨勢,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經接近1億,血糖控制不達標,很容易出現并發癥,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其致殘率高,治療困難,故糖尿病足的早期防控尤為重要,探索一種簡潔、無創、有效的糖尿病足監測方法,用以指導臨床防控與治療尤為重要[1-2]。
本課題魚躍牌YX303指夾式脈氧儀,通過測量患者腳趾的血氧飽和度,收集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數據,對納入研究對象的患者進行下肢血氧飽和度檢查對照比較,對預測糖尿病足的發生,指導臨床治療有重大意義,具有方法明了直觀、操作性強、無痛苦、費時少、準確性好等優點,它將是一種簡潔、無創、有效的診斷方法。
本研究選擇我院內科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糖尿病足住院患者127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46例,年齡56~74歲,平均66.8歲。全部病例均選擇糖尿病患病8年以上臨床診斷為各類糖尿病足患者。
本研究利用魚躍牌YX303指夾式脈氧儀對本研究組的患者進行腳趾血氧飽和度測量,探頭夾在糖尿病足患足的足趾(第二趾、第三趾)的趾甲床上,采取2個時間點,臥床(T1)及活動后1 h(T2)共2次對患者的健、患肢足趾同時進行監測,收集手指、肢體足部足趾端血氧飽和度數據,對測量的數據進行分析,確定糖尿病足血氧飽和度檢測數值與病情的一致性,從而開創一種簡潔、無創、有效糖尿病足監測的新方法,用于指導糖尿病足診斷及預后、療效監測。
采用魚躍牌YX303指夾式脈氧儀,將血氧飽和度探頭分別夾持于健側及患側清潔的足趾(第二趾、第三趾)的趾端甲床上,打開電源,屏幕一般會顯示血氧飽和度值,否則調整夾趾位置直到顯示穩定至少1 min后讀取血氧飽和度數值。
糖尿病足趾血氧飽和度根據以下標準分類:血氧飽和度≥95%正常,血氧飽和度≤94%為不正常,根據血氧飽和度分為將糖尿病足病情分為三級,輕度:血氧飽和度90%~94%,中度:血氧飽和度85%~89%,重度:血氧飽和度≤84%。用相同的方法,分別測量患者健側足趾與患側足趾血氧飽和度,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健側、患健側血氧飽和度相差≥5%,從而判斷患肢是否糖尿病足,采取進一步的處理措施。
統計糖尿病足患者臥床及運動后血氧飽和度并進行統計。
本研究中總病例數127例,127例患者研究結果如表1~3。

表1 入組患者根據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級法分級例數(n)

表2 患者臥床血氧飽和度測量值(%)

表3 患者活動后平均血氧飽和度(%)
從以上各表可以得出,糖尿病足患肢血氧飽和度有不同降低,尤其是運動后降低明顯。監測患肢血氧飽和度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案。
糖尿病足發病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紊亂而造成肢體血管病變致肢體缺血、壞死繼發嚴重感染后潰瘍長期不愈合而形成[3-4]。中醫認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氣虛陽衰寒凝,氣虛不能率血,陽衰不能溫煦,寒凝則血液瘀滯不行,久之則肢端壞死而成脫疽[5-6]。它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一種簡潔、無創、有效的診斷方法,早期發現,控制誘發因素,阻斷感染環節,并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和護理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治愈率。
目前,在針對糖尿病足的產生、發展,選擇糖尿病足檢測方法上仍存在著不同意見。患肢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供血不足仍是主因,肢體供血不足可導致患肢血氧飽和度明顯減低,故測量血液血氧飽和度是反映肢體供血情況的重要指標[7-10]。
對糖尿病足嚴重病人患肢的血氧飽和度監測是有效的監測糖尿病足新方法,據趾端脈搏血氧飽和度顯示的數據對比,對預測糖尿病足的發生、監測病情發展、指導臨床治療有重大意義。具有方法簡單直觀、操作性強、無痛苦、費用少、準確性好、患者可在家隨時監測等優點,對減少糖尿病足致殘率和指導臨床治療有重大意義,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