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彪
(拉薩市人民醫院 超聲科,西藏 拉薩)
心肌梗死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心臟伴有血管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引起動脈血栓,從而阻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嚴重時則引發心肌壞死。高原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居民的飲食習慣偏向與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因此,高原地區的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有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該癥的發病率較高,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可改善患者的預后,因此,及時準確的診斷能夠指導臨床快速作出治療措施,以免延誤治療時機。本次研究就西藏地區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彩色多勒普超聲診斷的價值進行探究,現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報道。
本次研究參與對象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從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診治的心肌梗死患者當中選取52例。給予其不同的診斷方式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n=26,采取彩色多勒普超聲心動圖進行診斷)與對照組(n=26,采取常規心電圖進行診斷)。觀察組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齡30~78歲。平均(61.89±11.46)歲。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32~80歲,平均(62.44±12.36)歲。兩組患者上述基礎資料信息經統計學分析后,未見顯著差異(P>0.05),可比性強。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目的與方法知情并表示同意。
給予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心電圖檢測進行診斷,詳細記錄本組患者檢查的各項指標及其結果等數據。觀察組患者采取多彩色勒普超聲心動圖檢測進行診斷,采取飛利浦IE33心臟彩超儀,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4 MHz,檢查位置:胸骨旁左室短軸切面,(主要包括乳頭肌段、基底段與心尖段)、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心尖兩腔心及四腔心切面。病情嚴重者,增加對心尖左室、劍突右室、長軸胸骨旁四腔心等位置的切面進行掃描。對患者冠脈血流狀態進行檢測與觀察。同時嚴密監測患者心率、心室各指標。上述檢查均由我院超聲科實踐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進行。
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統計出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與漏診率,檢出率越高,表明檢查手段越優。
應用統計學SPSS 18.0對患者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下壁心肌梗死與非Q性波心肌梗死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但在前壁/側壁心肌梗死的診斷方面,兩組未見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診斷結果的對比[n(%)]
觀察組中共檢出21例、檢出率為80.77%,5例漏診、漏診率為19.23%,對照組共檢出16例、檢出率為61.54%,10例漏診、漏診率為38.46%,觀察組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檢出率對比[n(%)]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阻塞,導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因持續性缺氧缺血而壞死,多數患者的發病都建立在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基礎上,受到某些誘因導致冠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在破裂斑塊表面聚集后形成血栓阻塞冠脈管腔。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誘因有:①過勞,過度的體育活動、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連續緊張勞累等加重了心臟負擔,使得心肌耗氧量驟增,由于患者的冠脈已經硬化,無法進行充分擴張,最終導致心肌缺血而壞死,加上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含氧量較平原地區更低,因此心肌缺氧更嚴重,另外過度的體力負荷容易導致冠脈粥樣斑塊破裂而引發心肌梗死。②飲食不當,根據相關研究調查表明[1],有相當一部分的心肌梗死病例發生在暴飲暴食后,高原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人文和飲食文化,由于高原地區人民飲食偏好于高脂、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在大量進食這類食物后,患者體內血脂濃度驟然升高,血粘稠度增高,導致血小板高度聚集,形成血栓,加之患者冠脈管腔狹窄,從而阻塞冠脈引發心肌梗死。③寒冷刺激,冬春兩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突然的寒冷刺激能夠誘發急性心肌梗死,高原地區的氣候寒冷干燥,晝夜溫差大,夜晚氣溫驟降對患者刺激較大,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尤其注意保暖防寒工作。④不良的生活習性,長期吸煙、酗酒、易怒、激動等均能導致冠脈痙攣,心肌耗氧量增加,進而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約有五成以上的患者在起病前1周內可有前驅癥狀,如心絞痛發作時間延長,疼痛程度增加等,該癥的典型臨床表現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休克,高齡患者可伴有神志障礙,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現為嘔吐、惡心、腹脹等胃腸道癥狀[2]。
心電圖是傳統臨床常用的檢測手段,根據患者心肌細胞電位變化、極化狀態等情況,通過心電導聯是心肌細胞間形成電位差,此時在檢測儀上可呈現出R波、S波、T波、Q波等波形,這些波形能夠準確地記錄下心臟的電活動狀態,臨床醫師通過對波形走向的觀察與判斷,能夠評估受檢者的心臟狀態,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梗死灶部位,心肌梗死的患者心電圖的Q波可有異常,同時有ST段抬高,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其他疾病亦可出現上述心電圖的異?,F象,如肥厚性心肌病和心尖上翹者即可表現出異常Q波,因此單純依靠心電圖對心肌梗死進行診斷是不妥的,為了進一步提升疾病確診率,需要選擇更加準確和先進的檢查方式。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彩色多勒普超聲心動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作為一種新型檢查手段,能夠在二維心電圖超聲定位原理的基礎上,加上多勒普技術以及相應電子技術,從而顯示患者血管、心臟血流頻譜圖,無痛和無創性的特點使得彩色多勒普超聲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其能通過連續發射的超聲波檢查血管的血流狀況[3]。在心梗超急性期(梗死后10 min至數小時內),此時心電圖T波波峰易被掩蓋,Q波處于正常狀態,容易發生漏診,加之部分心肌梗死并不典型,心電圖可能提示為心肌缺血,導致誤診,但多勒普心臟彩超可彌補心電圖的不足,可進一步了解心肌梗死嚴重程度,在明確診斷心肌梗死的同時,還能輔助診斷其潛在的風險,在這一方面,其也優于心電圖。除此之外,心臟彩超還可了解心功能、心包積液、室壁瘤、室間隔穿孔以及附壁血栓等情況。
本次研究將彩色多勒普超聲心動圖應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診斷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研究結果提示,采用彩色多勒普超聲心動圖診斷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例,占比83.33%,非Q波形心肌梗死4例,占比7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54%和40.00%(P<0.05),但二者在前壁/側壁心肌梗死中的診斷準確率差異較小,分別為80.00%與75.00%(P>0.05)。在總體檢出率上,觀察組為80.7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54%,證實了彩色多勒普超聲能夠顯著提升對心肌梗死診斷的準確率,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