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祚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 影像科/內蒙古民族大學呼倫貝爾臨床醫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結締組織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屬于臨床相對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典型特征為結締組織出現小血管炎、慢性炎癥以及組織損傷等情況,侵襲范圍包括多個臟器,而其中較為常見的為肺部器官[1]。在所有的肺間質疾病當中,因結締組織病所引發的肺間質受損情況占據比例25%[2],雖然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為膿毒血癥、腎炎,但對于預后的判斷卻可以通過觀察肺部損害的類型來實現。臨床對結締組織病的肺部間質性病變(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診斷方式有多種,包括CT檢查(CT Examination)、X線片檢查(X-ray Film Inspection)、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Examination)、肺功能檢查(Pulmonary Function tests)等[3],分辨率偏高的CT掃描檢查手段臨床檢查價值突出,現就將本院近年來收治結締組織病的肺部間質性病變患者相關臨床數據整理并報道如下。
選擇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診治并確認為肺間質性病變患者群體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齡在23~79歲,平均為(51.35±2.41)歲。患者入院就診時存在典型的臨床癥狀包括胸悶、發熱、咳嗽、咳痰等,部分患者則存在咯血癥狀。
納入標準:①患者無合并其他嚴重肺部疾病;②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
排除標準:①存在交流障礙;②存在意識障礙;③明確表示拒絕本次研究[4]。
本次研究當中所用檢查儀器無論是64排CT掃描儀或者是256排CT掃描儀均產自飛利浦公司。
64排CT常規掃描過程中患者保持仰臥體位,掃描的范圍從肺尖開始,到肋膈角結束,參數如下:層厚為10 mm,螺距為1.0,標準重建為7.5 mm,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145 mAs。
256排CT掃描過程中患者保持仰臥體位,掃描的范圍從肺尖開始,到肋膈角結束,參數如下:層厚為10 mm,螺距為1.0,標準重建為7.5 mm,管電壓為120 kV,管電流為145 mAs。
對于實驗所需要應用統計學分析處理的數據輸入專業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所得數據應用t以及卡方檢驗,并通過(±s)與(%)做描述,如提示P<0.05表示數據間差異存在意義。
應用256排CT檢測的結締組織病肺部間質性病變全部順利檢出,準確率達到100.0%,顯著高于接受64排CT檢測的檢出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式對結締組織病的肺部間質性病變檢出比較(n, %)
在臨床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結締組織病變占據著較高的比例,以疏松結締組織出現類纖維蛋白變性、黏液性水腫病變、細小血管壞死、相關組織受損等為典型病理變化,所侵襲的器官類型有多種[5],肺部的相關組織包括:支氣管、血管、肺間質還有胸膜等,均存在有豐富的結締組織,因此肺部極為容易受到結締組織病變所侵襲。對肺間質性病變患者以往臨床常用影像學手段檢查,但無論是胸部X線、常規64排CT平掃均存在一定的缺陷[6],在臨床的推廣難度較高,通過上述檢查手段要觀察微小的結節影還有病灶等準確性不高。
當前對因為結締組織病所誘發的肺間質病變在機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爭議,部分則認為早期的肺泡壁上面存在有免疫復合物的沉積導致肺泡的巨噬細胞遭受刺激并被激活,炎性介質、細胞趨化因子因此得以釋放并直接作用在纖維細胞上面,使得形成肺間質纖維化[7]。
早期多用胸部X線片檢查結締組織病的肺部間質性病變,但其分辨率相對于CT偏低,檢查過程中難以明確的辨別肺部微小病灶,且體型較為肥胖的患者檢查難度會更高。CT檢查手段的出現還有發展對于提升結締組織病檢查有積極影響,特別是分辨率較高的CT對于組織的微小結構以及病變的顯示程度也更加明顯。肺間質性病變的CT影像檢查整體呈現為肺內的條索狀以及網織狀陰影等,部分患者有肺氣腫的變化。在本次研究當中通過比較兩種CT檢查即256排CT以及64排CT對于肺間質性病變患者的臨床檢出價值,從數據比較可知256排CT檢查的準確性相對較高,兩者存在統計學意義。
256排CT檢測對于病灶顯示圖像具備有高分辨率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對于肺部的細微結構也能夠清楚的顯示出來,是當前對活體肺進行無創檢查成像的典型工具,在該圖像檢查下提示結締組織病的肺部間質性病變早期表現為磨玻璃影,同時在肺間質可發現有一定程度的增厚,或者是肺泡腔內部充盈著細胞或者液體,其中磨玻璃影提示患者存在活動性肺泡炎,在早期階段便可準確診斷并有效評估病情的發展。
綜上所述,為結締組織病所引發的肺部間質性病變患者應用256排CT檢查所得病灶相關圖像有良好的分辨率,有助于醫生更好的判斷病情發展狀況,為后續治療措施的制定以及調整提供參考數據,在條件允許以及患者配合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該檢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