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娜,郝美秀
(1.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2.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武漢等地陸續發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隨著我國春運人員流動,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我國現已將該病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1],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管理。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籌下,各省市從1月24日開始向疫區派駐醫療救援隊,截至2月17日24:00全國已經派出3.2萬余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武漢,其中護士占據很大比例。截止2月26日,內蒙古已組建八支護理救援隊奔赴疫區。內蒙古首批支援醫療隊共139人[2],其中護士98名。第二批支援醫療隊最為特殊,共100人均為護士?,F參考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公布的救援隊人員配置情況,并結合我院參與救援經驗進行分析。
在內蒙首批援鄂護理團隊建設中,綜合考慮救援任務的特性,通過嚴格把關,派遣護士均為各醫院及各專業的骨干中堅力量,分為兩個團隊,一個是危重癥患者救治團隊,另一個是普通患者救治團隊。在人員選拔上,主要根據醫院及專業實際情況、自身防控情況,優先選擇符合要求的醫院應急護士,充分考慮性別、個人意愿及家庭情況,在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科3個專業中篩選有豐富臨床經驗、專業技術熟練、心理素質穩定、工作責任心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的護士。在人員搭配上,每個護理團隊人員的職稱均包括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主要以中初級職稱為主。在人員職務方面,既有護士長,又有護理骨干。首批援鄂護理團隊人員配置情況見表1。

?
為避免我院救援護士因防護不當導致感染,在醫用防護用品緊張前提下,醫院通過醫院統籌、社會捐贈、個人捐贈等多種途徑,為援鄂護士提供充足的個人防護用品,配備了相應的防護物資,如表2,從而保證護理團隊在自身防護下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此外,為了保障援鄂人員的生活,醫院也配備了相應的生活物資,主要包括羽絨服、沖鋒衣、速干褲、運動鞋、拖鞋、內衣、行李箱、雙肩包、雨傘、洗漱用品、沐浴套裝、保溫杯、電熱毯、電熱寶、紙尿褲、濕巾紙等。

?
經研究證實該病毒可通過人傳染人,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3]。因此,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醫院提前組織醫護人員通過專家講解、視頻教學、現場示范、指導、個人演練等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知識、建立防護意識、強調防護用品的規范使用、加強手衛生等,并且重點強調了防護帽子、口罩、防護服、隔離衣、護目鏡以及面屏的穿脫順序。培訓后以科室為單位組織相關人員多次進行演練訓練,從而保證培訓效果,為援鄂人員時刻做好奔赴疫區的準備。
由于援鄂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職業暴露風險高,對新發疾病認識不足,極易產生恐懼、焦慮、害怕等負面情緒。為了保障援鄂人員的身心健康,同時為援鄂人員也配備了相應的心理咨詢師,給予他們積極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鼓勵護士們在工作之余,記錄身邊發生的美好、感人的事跡,提升其正能量,提高大家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勇氣和信心,在保障援鄂人員的身心健康前提下,更好地完成援鄂任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人類不可避免需要面對的問題。自湖北武漢暴發肺炎疫情后,為有效應對此次疫情,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已于2020年1月27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同時根據國家“具備呼吸道疾病收治條件,且具備較強的醫療技術能力”的要求安排了相應的肺炎定點醫院,便于更好地開展相關醫療護理工作。截止目前,我區確診病例累計75例,治愈70例,死亡1例,現存4例。
因此,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4],客觀分析當前衛生應急護理人力資源現狀,積極研究和探索如何管理一支高素質的護理應急人力資源隊伍是重要而且非常必要的。在經歷 了2003年 的SARS、2013年H7N9、2019年 的鼠疫、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重大突發衛生事件后,我區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護理應急人員隊伍的建設有了明顯提升。然而在護理應急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仍需不斷加強,且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不斷改進護理人力資源調配調配預案和現場工作方案,對院內應急救援護士定期開展相關突發應急專業知識培訓,增強應急知識儲備,從而保障在突發衛生事件發生時,護士在應急救援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降低其恐慌和無助感,護理救援工作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開展,護理人員的身心安全也可以得到切實保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只有在前期有序充分的準備下,方可開展高效護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