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秀,陳鳳芳
(文山州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云南 文山)
泌尿系結石又稱為泌尿結石或是尿石癥,是泌尿系常見的疾病,可發生于機體的腎、膀胱、輸尿管、尿道的各個部位,并且在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的癥狀表現特點[1]。致病因素較多,常可見年齡、性別、飲食結構、季節變化、遺傳因素等導致[2]。還可見于尿液中鈣、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解剖結構異常、尿路感染等因素的影響[3]。本文將結合臨床對泌尿系結石術后留置雙J管患者予以延續護理的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詳情見于下文。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泌尿系結石術后留置雙J管患者100例進行觀察與研究,并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為26~66歲,平均(48.69±5.47)歲,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50例患者予以延續護理干預,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為24~68歲,平均(48.58±5.27)歲。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兩組在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臨床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基于患者具體手術情況以及生命指標水平、病情變化特點制定護理計劃;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結合患者泌尿系結石手術情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要求患者出院后注重對各項身體指標的檢查,當有并發癥出現時及時就診。出院后定期隨訪,并基于患者及家屬的疑慮詳細解答,囑咐按時復診。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每項各占100分,分值越高,功能效果越好;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將數據納入SPSS 17.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均數±標準差(±s)、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詳見于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評分對比(±s)
?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詳見于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泌尿系結石在絞痛發作之前往往無明顯感覺,但當受到劇烈運動、長途乘車、勞累過度等的影響時,往往會出現一側腰部的劇烈疼痛癥狀,還會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脹或是血尿等。臨床對患者的檢查診斷一般需要依據B超、X線、CT等,B超檢查是臨床最為常用的檢查方式,具有直觀、方便的檢出效果;X線腹平片則是泌尿系統的大部分結石都可以檢查,X線造影檢查則可以判斷有無發生結石狹窄;CT檢查是診斷準確率最高的方式,但是檢查費用較高,因此可用于可疑泌尿系腫瘤的檢查。術前需對患者的雙側腎功能情況進行了解,有感染癥狀的患者予以防治,進行手術時依據患者體內結石的大小、形狀以及部位的不同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式[4]。
雙J管是一種柔軟、高彈性、安全的導管,能夠代替傳統臨床手術中的不可吸收支架管,能夠避免二次手術拔除,減輕病人的痛苦,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應用效果[5]。依據本研究,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予以延續性護理指導,患者術后需常規留置體內導尿1~3 d,因此術后應當保持雙J管通暢,并常規應用抗生素,多飲水,酸化尿液,尿管拔除之后需多排尿,使膀胱處于空虛狀態,積極防止雙J管出現上移、下移、扭曲或是堵塞等危險狀況,并對血尿、腰痛、尿路感染、膀胱刺激癥等并發癥積極防治[6]。
延續性護理就是患者經由治療出院之后,由醫院制定嚴格的護理計劃,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保證治療質量與護理效果的護理方式,使患者在經由一系列行動設計能夠在不同的健康照顧場所受到不同水平但具有協作性以及連續性的照顧護理[7]。但延續性護理并不是強調在患者出院后對其進行長期護理,而是幫助患者及家屬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具體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飲食習慣等予以個性化指導,對患者嚴格規范用藥,進行健康指導,并進行定期隨訪,另外對于患者出院后病情惡化癥狀也需予以識別以及應對[8]。依據本研究,對泌尿系結石患者的延續性護理要點如下:飲食以清淡、低蛋白、低脂肪為主,并要予以患者富含營養的食物、多飲水、多食用新鮮水果,并嚴禁食用高膽固醇的食物例如海鮮、動物內臟等,另外也要避免飲酒、濃茶以及濃咖啡。同時還需對泌尿系感染嚴格預防,例如對泌尿系結石患者治療之后可能會引起原發疾病例如甲亢等,從而引起患者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誘發結石,因此需對患者的原發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另外服用中藥以及用中藥泡浴等也有利于體內細小結石排出,平時還需加強運動鍛煉,例如散步、慢跑等。
結合本次臨床實驗研究,臨床對患者予以延續性護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并發癥發生率也較少,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應用結果。
綜上所述,對泌尿系結石術后留置雙J管患者予以延續護理性指導后,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降低了出院后并發癥發生率,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