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董靜
(新疆米東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褥瘡主要是因為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受壓部位組織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患者局部組織的潰爛、壞死,高發于長時間臥床的病人。神經內科患者大多需要長期臥床休養,特別是對于感覺功能喪失以及體力減退的神經內科患者,往往無法主動變換體位,導致體表骨隆突皮膚組織及肌肉群長期受到持續性壓迫,造成局部缺氧以及血管栓塞問題,最終出現褥瘡[1]。褥瘡長時間不愈不僅會加重病人傷口感染率,也會對患者身心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對于神經內科褥瘡病人開展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非常關鍵[2]。目前,優質護理模式普遍地應用到臨床護理的過程當中,本文主要觀察了優質護理對神經內科患者褥瘡預后的臨床效果,并對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定參考,總結如下。
選取10例在2019年醫院神經內科接受治療的褥瘡病人進行研究,包括6例女性,4例男性,隨機分成兩組,兩組病例的基線資料分布均衡,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對照組開展一般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以下。
1.2.1 護理評估及褥瘡預防
病人發生褥瘡后,要對其身體情況給予全面評價,主要評估患者營養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及褥瘡情況。褥瘡危險評分按照實際褥瘡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此外支持與引導病人按時翻身,勤更換體位,進而避免新的褥瘡形成[3]。
1.2.2 褥瘡監測
護理人員每2小時對極易產生褥瘡的位置給予詳細的監測,同時對病人皮膚有無缺血發紅情況給予登記,一旦出現不良情況立馬告知醫生進行處理,防止褥瘡的發生。
1.2.3 肢體護理
按照病人偏癱情況及肢體活動困難程度,制定針對性的翻身以及功能鍛煉方案。根據方案開展功能鍛煉的同時,讓家屬對其進行適當的按摩,2次/d,利于加快血液循環[4]。此外,保持病人的皮膚衛生和干燥,勤更換被褥床單等,當病人出汗時,盡快及時拭去汗液。每天對病人進行擦浴,并且使用較為柔和的清潔劑和衣服,以免損傷皮膚。對于大小便無法自理的病人,必須注意肛門、會陰等處的衛生和干燥,及時更換尿墊和尿袋。
1.2.4 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
褥瘡的出現會對患者的身心產生嚴重影響,此時,護理人員應耐心給予心理疏導,給予恰當的解釋和精神安慰,向患者講解有關病情、治療方案,正確地進行康復知識的指導,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積極配合褥瘡的治療和護理,提高戰勝疾病的勇氣,讓病人保持平穩樂觀的心態,增強身體防御功能,以利于褥瘡的恢復,減少并發癥[5]。
1.2.5 增加營養
營養不良是誘發褥瘡的根本性因素,良好的營養補給對褥瘡預防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可以進食的患者,可以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膳食,同時對不能進食患者可以給予白蛋白、復方氨基酸和脂肪乳等高營養物質。
1.2.6 保持潔凈
病室清潔衛生,溫度保持在20~24 ℃,濕度處于60%~70%,每日進行紫外線照射,床單等使用84消毒液消毒。給患者使用潰瘍貼,保持皮膚干燥,吸收滲透,促進創面愈合,并且降低皮痂出現,勤翻身、溫水擦浴等。
1.2.7 褥瘡面的處理和保護
(1)先觀察潰瘍的范圍、位置、分期以及外觀,然后按照創面情況給予清創處理,采取37 ℃的溫鹽水沖洗創面,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有效控制感染,有利于傷口愈合[6]。(2)對沒有破的水泡,消毒后選擇無菌紗布保護;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內液體,然后涂上藥膏,無菌紗布保護;對創面較大、滲液量大的病人,按照紗布潮濕程度,合理增多換藥次數。(3)滲出液中膿液較多的創面處理。對膿液較多的創面,下墊橡皮單,用生理鹽水自上而下反復沖洗創面至清潔。沖洗比棉球擦拭要徹底,克服了用消毒棉球擦洗傷口易損傷肉芽組織、棉纖易留于傷口內引起異物反應及影響組織愈合的缺點。(4)創面結痂且痂下有膿液的褥瘡護理。先用生理鹽水洗凈膿液及滲出物,再用生理鹽水浸濕無菌紗布,覆蓋在創面部位,使干痂軟化。從痂面一側分次除去壞死組織,再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將貝復濟均勻噴灑在創面上,之后紅外線照射創面15 min,每日2次。(5)雞蛋內膜覆蓋,清創后用雞蛋內膜平整緊貼于創面上,蛋膜覆蓋范圍要超創面1 cm。(6)傷口發生感染時,周圍出現紅、腫、熱、痛,滲出液多,產生異味,外周血白細胞增加,可做傷口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根據醫囑采取抗生素或含銀離子或納米銀抗菌敷料[7]。(7)凡士林能夠有效減少皮膚的摩擦,發揮保護膜的作用,對皮膚形成封閉性油墨,減少局部皮膚的摩擦力及擦傷的機會;避免汗、尿、便、血等與皮膚直接接觸。
1.2.8 康復指導
在患者痊愈出院前對其進行預防褥瘡發生的知識講解,叮囑患者定期運動,注意飲食習慣及營養搭配等,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褥瘡發生后的護理進行指導。
對比兩組的疼痛評分、愈合時間及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兩組的疼痛評分、愈合時間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等情況,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s)
?
褥瘡主要是因為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患者局部組織的潰爛、壞死。褥瘡是長期臥床病人最容易發生的疾病,褥瘡一旦形成,輕則給患者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重則可繼發感染誘發并發癥,危及生命。所以對褥瘡病人開展有效的護理工作,進而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縮短治療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相關臨床文獻報道,通過對誘發褥瘡發生的因素進行控制和消除,能極大降低褥瘡發生率和發生程度。因此,該報告中,根據褥瘡的誘發因素制定了褥瘡預防的優質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進行密切的褥瘡監測,按照病人褥瘡發生風險制定個性化的肢體護理方案,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普及褥瘡發生的相關知識。此外,針對病人以及家屬在治療期間發生的情緒波動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9]。研究發現,營養不良是導致患者褥瘡發生的內在性因素,對褥瘡的愈合速度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長期臥床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進而引起機體免疫力降低,更增加了褥瘡發生的風險。因此,本研究還對患者進行了個體化的營養補給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本文通過對神經內科褥瘡患者進行護理評估、褥瘡預防、褥瘡監測、肢體護理、褥瘡面的處理和保護、心理干預和健康宣教等優質護理干預,最終通過分析患者的疼痛評分,愈合時間等情況綜合評價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發現對于神經內科褥瘡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能夠縮短治療時間,促進傷口愈合,有效緩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優質護理更有利于改善神經內科褥瘡患者的病情預后,值得臨床的大力推廣應用。